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7 分)
  • 1.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 . 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 . 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 . 封建礼教中的“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观念,在当今时代要予以扬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 . 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如姚鼐称朱孝纯为“子颍”。 C . 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 . 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 . 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 . 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 . 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
    4. (4) 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变脸王

    吴江

    川渝地区有个戏园子,班主叫戴意宁,变脸的绝活堪称业内第一,在当地很 有名气。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子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 个老顽固,开口老祖宗闭口守规矩,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

    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 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 临走留下一句话:  “等着关门吧,老铲子! ”

    这戴意宁天生一张铲子嘴,  自幼就被叫成小铲子。如今徒弟这么叫,他一下 就火了:  “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 ”

    赶走了徒弟,戏院就靠戴意宁支撑,戏园子的人气一落千丈。

    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作者,点进去一看 正是戴意宁。他的空间里有十几个视频,播放量大多不过百,仅有的几个评论也 都是说视频内容老套无聊。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 提意见,鼓动戴意宁开直播和观众聊天,介绍川剧。

    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 脸谱哼唱《精忠报国》 。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 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 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

    这人红了就是非多,没过多久, 网上出现一个特意针对戴意宁的视频,标题 是:“我才是变脸王!”作者叫“剧场少女萝莉酱”, 内容同样是变脸,不同之处 在于,戴意宁视频中的唱词脸谱都是正经的川剧味儿,而萝莉酱则穿着女仆装, 在新潮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脸谱也都是神奇女侠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

    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文章,他表示自己的技艺传承自老一代变 脸王,说萝莉酱的创新让变脸丢了川剧这条根,没有那个味儿了。

    当天,萝莉酱就发文回复。她反问戴意宁:如果不创新,老变脸王的那个味 儿又是从何而来?你只传承了师父的本事,却没有学到精髓,配得上他的名号吗?

    被质问到这份儿上,戴意宁沉默了。

    戴意宁的沉默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在这当 口,他发布了新作品,视频 标题是“正名”。

    戴意宁在视频里郑重说道:  “有人说我配不上‘变脸王’的名号,今天我就 露一手,只要有第二个人做到,我就退出这行。 ”随后,屏幕开始十秒倒计时。 戴意宁拿着扇子一开一合,一张张脸谱在他脸上变换,十秒之内足足变了 29 张脸。

    同行争相模仿,但变脸超过 20 张的都寥寥无几,大伙不得不服。处于舆论中 心的萝莉酱则一连半个月没有动静,看来是认输了。这下子,质疑戴意宁的声音

    荡然无存,剧场和直播间的人气渐渐上涨。

    就在大家快忘记这事儿的时候,萝莉酱发布了新视频。陈超点进去一看, 同  样是十秒倒计时,但是,当她变到第 29 张脸的时候,时间才过去了九秒。最后一  秒,她没有选择打破戴意宁的纪录,而是在镜头前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大  字:就这?观众们瞬间沸腾,拥进戴意宁的直播间刷屏,弹幕清一色是:“就这? ”

    成王败寇,观众们都站到了萝莉酱那边,夸她完全担得起变脸王的称号。萝 莉酱也发文回应,承诺晚上直播与大家见面。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萝莉酱开始直播,她穿着一身洛丽塔小裙子,戴着西 方油画美人样式的脸谱。弹幕里都是“变脸王”三个字。

    观众们一口一个“变脸王”叫着,还非要她亮个相。盛情难却,萝莉酱只好 拿出扇子遮住脸,伸手比了个三。

    三,二,一,啪!扇子一合,露出一张美人脸——还是脸谱,弹幕里顿时嘘声 一片。

    变了好几次,终于出现了一张纯白的脸谱,她又伸手比了个三。来了!这种 不同寻常的脸谱一般都是最后一张。

    三,二,一,啪!扇子猛地合上,一张铲子嘴出现在屏幕里。

    陈超瞠目结舌:  “老……老铲子? ”

    顿时,屏幕上满是问号。陈超眨眨眼再看,铲子嘴没了,原来,那竟然也是 一张脸谱。

    镜头前,一张清秀少女的脸正笑得灿烂,她不是戴意宁的孙女吗?这时,少 女把戴意宁拉进镜头,开 口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爷爷戴意宁,川剧 第二代变脸王。 ”

    戴意宁笑着摇摇头说:  “这场跟孙女的 PK,我输啦。说到做到,我今天宣布 退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孙女从小跟着我,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变脸技艺, 谁知她苦苦琢磨练习,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真的很欣慰。 ”

    少女搂起戴意宁的胳膊说:  “爷爷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川剧,他是打心底里热 爱这一行。如今网络时代,老行当受到大冲击,爷爷愁得吃不好、睡不着。我就 撺掇他和我一起演了这出戏……但我是真的在和老爷子竞技,这次的 PK,也是对 我的一场考验。 ”

    戴意宁拍拍孙女的肩,朝镜头鞠了一躬,说:“我虽然退出了,但真心舍不 得这一行,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弟们道歉。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 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 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 ”

    陈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标题“变脸王”言简意丰,既指以戴意宁为代表的老一辈变脸艺术家, 又指以孙女为代表的新生代。 B . 陈超看见师傅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不高,便组织师兄弟们送礼物、提意见, 意在表现他对师傅现状的同情。 C . 开篇介绍戴意宁的戏园生意难做,既为下文写徒弟另谋出路做了铺垫,又 为后来戴意宁发视频、开直播宣传川剧埋下伏笔。 D . 小说极富现代生活气息,观众为网络视频作品写评论、刷礼物,与主播在 直播间聊天互动、用弹幕刷屏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开头交代了社会背景,并使用正侧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戴意宁的形象, 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 小说多次设疑,情节扣人心弦,戴意宁和孙女的竞技可谓一波三折,萝莉 酱的出场也充分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 . 小说不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还通过不 同人物之间、同一人物前后的对比突显人物形象。 D . 本文巧借网络平台让老艺人和新生代同台竞技,用比赛结果表明,在时代 浪潮冲击下,传统艺术将被全新的艺术形式取代。
    3. (3) 请围绕主人公戴意宁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4. (4) 小说中陈超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38 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   “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 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 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  “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   亲也? ”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 ”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 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   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 固若是    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  日夜会战彭城下;大   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 固若是乎?

    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 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 以汉为 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 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 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 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 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 臣窃为大王 惑之! 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 取天下可以万全。 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 王有也。 ”九江王曰:  “请奉命。 ”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  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 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 得发兵? ”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 而疾走汉并力。 ”布曰:  “如使者教。 ”于是杀楚使者, 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纪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 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 .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 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 .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 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 .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 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太宰,官职名,简称宰。相传殷朝设置,为百官之首,西周、春秋、战国 时期为执掌国政的主要大臣。 B . 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 中的“俎”都指砧板。 C . 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 的“寡人”即是此意。 D . 北乡,亦作“北向” ,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 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 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 . 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 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 . 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

      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 . 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 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⑤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

    5. (5)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 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 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释】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  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 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  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 是宋玉为屈原而作。  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 . 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 . 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 . 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 (2) 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 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①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 偏安于临安 (今杭州) 。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侍坐》中,子路轻率地表明自己三年就可使一个内外交困的千乘之国“有 勇知方” ,其中表现内外交困的诗句是:
    2. (2) 《登岳阳楼》 中描绘洞庭湖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恢弘的气象 的两句是:
    3. (3)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 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家的写作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一位优秀的作 家不可能是速成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是 ①            的。古往今来, 文艺巨制都是作家 ②            的结果。只有倾注心血,精益求精,才能创作 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 守住初心,耐住寂寞, 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作家要用好手中的笔,用这把刻刀精心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 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引领着 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摒弃低俗、媚俗、庸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陶 冶情操和启迪心智,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为世存。不要半途而废, 而要 ③            ,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 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红楼梦》前十回,完成问题。
    1. (1) 下列人物中不是“金陵十二钗”的是谁? ( )
      A . 妙玉 B . 薛宝琴 C . 贾巧姐 D . 史湘云
    2. (2) 下面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 ( )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 唇未起笑先闻。

      A . 王熙凤 B . 秦可卿 C . 林黛玉 D . 薛宝钗
    3. (3) 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是哪句? ( )
      A .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 B .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C .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D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4. (4) 《红楼梦》中前十回的故事情节,按叙述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游幻境   ②贾敏病逝   ③黛玉进府   ④宝玉摔玉   ⑤寡妇受辱

      ⑥大闹学堂   ⑦周瑞送花   ⑧士隐出家   ⑨英莲被拐   ⑩雨村断案

      A . ⑧②③④⑨⑩①⑦⑥⑤ B . ⑧②③④⑨⑩①⑥⑦⑤ C . ⑨⑧②③④⑩①⑥⑦⑤ D . ⑨⑧②③④⑩①⑦⑥⑤
四、写作 (60 分)
  • 8. (2023高一下·荔浦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富尔格姆《信条》

    材料二:当我睁开眼时,我看见一个世界;当我闭上眼时,我看见自己。

    ——《闭上眼,看见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