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综合卷(13)---实验探究题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5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3·贵阳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同学用两个大小相同的“F”字样物体a和b、白纸、刻度尺、薄玻璃板(带支架)进行如下探究:

    1. (1) 将白纸对折后展开铺于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一条直线MN,再将玻璃板纸面放置,且底边与MN重合。物体a置于玻璃板前方,如图甲所示。
    2. (2) 在探究物像大小关系时,应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a的像,将物体b按图乙中(选填“①”或“②”)置于玻璃板后,不断移动b的位置,直至与a的像重合。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3. (3) 在探究物像位置关系时,将物体a旋转一个角度放置,再次调整物体b使其与a的像重合,记录下此时两物体的位置。在a的位置上标出三点,再在b的位置上标出对应点 , 如图丙所示。测量并比较三点以及对应点到MN的距离,发现相等。通过这次实验小刚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你认为这一过程所得的结论是否可信?(选填“可信”或“不可信”),理由是
  • 2. (2023·许昌模拟) 小杨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 (1)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下来她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____(填字母);
      A . 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B . 点燃蜡烛
    2. (2) 如图所示把凸透镜固定在45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图中 (选填“甲”、“乙”或“丙”)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 (3) 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3. (2023·昭通模拟)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 (2) 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3. (3) 分析图像可知奈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 (4)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择“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根据奈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
  • 4. (2023·蚌山模拟) 小明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该
    2. (2) 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
    3. (3) 然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的位置,则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 5. (2023·渭城模拟) 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1) 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 (2) 图乙所示是一个平衡的杠杆,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 (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 (3) 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 , 钩码处绳子的拉力为阻力F2 , 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总是大于F2l2 , 其原因可能是 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 6. (2023·庐江模拟) 如图是张华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他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某个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相同物块,图中m1<m2 , h1<h2

    1. (1) 观察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 (2) 同桌李亮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的结论,张华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7. (2023·普兰店模拟)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进行加热,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

    1. (1) 在烧杯中需要分别装入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
    2. (2) 实验中,用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 (3) 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0~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
    4. (4) 水在第10min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 8. (2023·顺城模拟) 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图中R为电阻箱(阻值可调且能读数)。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的字样。

    1. (1) 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电压表连接无误,则电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2. (2) 排除故障后,将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调为R1、R2 , 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实验中的R1R2(填“>”或“<”);
    3. (3) 小组同学想利用R1、R2的测量结果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3(R3的阻值大于R1、R2的阻值),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为完成此次实验,控制的电压不能低于 V。若控制的电压为3V,则此次实验应调节到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 9. (2023·顺城模拟)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天同学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1.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源正确连入电路;
    2. (2) 小天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 (填“A”或“B”)端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移动滑片时,眼睛应先注意观察 表的示数;
    3. (3) 其中一次实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此时小灯泡发光 (填“正常”、“较亮”或“较暗”)。再进行下一次实验时,小天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A”或“B”)端移动;
    4. (4) 小天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小灯泡中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小天同学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5. (5) 小天还想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但电流表被其他小组同学借去了,于是利用上面实验用的小灯泡和剩余器材设计了图丁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为4.5V),正确连接电路后,请你将下面的步骤补充完整:

      ①先将小灯泡接在图中a、b两点之间,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查看图丙所示图象,算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动,再取下小灯泡,将待测电阻接在a、b两点间,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2V;

      ③待测电阻R=Ω。

  • 10. (2023·庐江模拟) 如图甲是小军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为3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1. (1) 小军连接的实物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 (2) 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一种情况即可)
    3. (3)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未知电阻Rₓ= Ω;
    4. (4) 小军还想利用现有器材继续测量一个阻值约为300的电阻,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实验无法进行,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