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生态系统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5章 生态系统单元卷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5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稻-鸭-萍”共存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 . 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 . 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 . 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 2. 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是 ( )
    A . 物质循环不再生 B . 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 . 生物相互依存 D . 开发自然资源
  • 3. 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亡,牛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牛为生产者 B . 细菌为消费者 C . 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 D . 牛的尸体为分解者
  • 4. 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支配作用的是 (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淡水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 5. 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鲜艳的大丽花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⑨ C . ②⑥⑨ D . ③④⑦
  •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成“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A . 花瓣的呼吸作用 B . 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 . 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D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7. 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
    A . 一个鱼缸中所有鱼、水草、虫 B . 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C .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 D . 湖中的全部微生物
  • 8.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 .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 .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 . 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 D . 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 9. 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 )
    A . 一个种群 B . 一个物种 C . 一个生物群落 D . 植被
  • 10. 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 . 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 . 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 . 森林的形成需经历漫长的过程,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 11. 一个生态系统若要长时间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 生产者和分解者 C . 消费者和分解者 D . 所有的生物部分
  • 12. 下列有关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气圈的范围和生物圈的范围互不相干 B . 大气圈中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C . 大气圈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气态的 D . 大气圈中有一部分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13. (2022七下·宁海期末)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其中有一条食物链是草→鹿→狼。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四幅图中的曲线最符合狼大量死亡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21七下·鄞州期末)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叶色逐渐褪绿变红。黄刺蛾幼虫、天牛幼虫均可以取食元宝枫叶片。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 . 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C . 幼虫取食叶片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 . 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 15. (2021七下·镇海期中)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 .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 . 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丁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
  • 16. (2021七下·浙江期末)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 图①:丙→甲→乙→丁 B . 图②:丙→乙→甲→丁 C . 图③:丁→甲→乙→丙 D . 图④:戊→乙→丙→甲→丁
  • 17. 如图是关于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食物网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有鼠和蛙 B . 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猫头鹰 C . 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关系 D . 此食物网中包含3条食物链
  • 18. 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如图乙所示的观光小路。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B . 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C . 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D . 旅游开发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所以无需考虑
  • 19. 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昆虫为一级消费者 B . 图中昆虫和微生物之间不存在关联 C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 . 图中微生物可以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 20.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千岛湖水域的全部生物

    ③天目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西溪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① D . ①②④
  • 21. (2020七下·鄞州期末)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A . B . C . D .
  • 22. (2020七下·余姚期末) 自然界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排列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 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 . 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 D . 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填空题
  • 23.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是,二级消费者是
    2. (2)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草属于者;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者。
    3. (3) 若此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该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 24. 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天然森林形成过程的顺序是

    ①出现乔木群落 ②出现灌木群落 ③出现先锋植物 ④形成森林 ⑤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

  • 25. 下列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属于群落的是。(均填序号)

    ①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②生活在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动物

    ③一片森林中所有的老虎

    ④一根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⑤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⑥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

    ⑦一片草地上的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及蘑菇等大型真菌

    ⑧一座山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 26. 观察图中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1. (1) 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因其长得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 A;B;C
    2. (2) 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27. 在一个玻璃缸中放入水、河泥、几种淡水藻、几条小鱼,然后密封,经过较长时间后,小鱼等生物都能正常生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玻璃缸应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
    2. (2) 淡水藻为小鱼提供必需的,小鱼等为淡水藻提供必需的
    3. (3)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必须有,不然该生态系统就不能长期存在。
  • 28. 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上被三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的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请据此回答:
    1. (1) 写出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2. (2) 下列是有关崇明岛鸟类数量减少原因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 鸟类食物短缺 B . “互花米草”繁殖过快 C . 食物链被破坏 D . 鸟类筑巢缺乏材料
  • 29. 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裸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请你分析:

    1. (1)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2. (2) 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3. (3) 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
  • 3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 (1)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2. (2) 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3. (3) 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却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就越弱。
三、实验探究题
  • 3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下表为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小鱼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池水、沙子中的是分解者。
    2. (2) 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越多,
  • 32. (2021七下·浙江期末)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鸭子

    河蚌

    小鱼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河蚌、小鱼、水蚤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
    2. (2) 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3) 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

    4. (4) 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3. 制作生态瓶:请选用以下材料中的部分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加以分析。

    备选材料与用具:白色不透明牛奶瓶、绿色透明大雪碧瓶、无色透明大可乐瓶、消毒过的石英砂(完全不溶于水)、无农药污染的河泥、清水、金鱼藻、杨树带叶枝条、米虾(植食性)、孔雀鱼(杂食性)、壁虎等。

    1. (1) 若要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生态瓶,所采用的材料中应选用为容器。
    2. (2) 在石英砂和河泥中,选用,因为它不仅能提供矿物质,而且还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 (3) 将清水注入瓶中时,一定要(选填“注满”或“不注满”),然后再放入和米虾或孔雀鱼。
    4. (4) 做好的生态瓶要常摆放在____。
      A . 背阴的实验台上 B . 向阳的窗台上 C . 家里的柜子中 D . 自己的书桌里
  • 34. (2021·湖州) 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它必须从土壤中吸收含碳的物质、含氮的物质、水和无机盐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有的土壤细菌(以下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土壤浸出液。

    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氮物质外的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

    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

    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

    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

    实验结果分析:

    ⑴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生殖(填生殖方式),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

    ⑵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四、解答题
  • 35. 2018年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 (1) 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条食物链。
    2. (2) 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
    3. (3) “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乙装置研究不同色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据图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
  • 36. 蝗虫嚼食绿色植物的茎和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曾发生大面积蝗灾,国家农业部强调要科学治蝗。新疆某地区利用饲养的鸭子来吃蝗虫,既达到了治蝗的效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根据以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鸭子属于
    2. (2) 下列有关治蝗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蝗虫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只要不造成灾难,不必将其完全消灭 B . 应积极推行生物治蝗、生态治蝗 C . 治蝗的最佳时间是蝗虫大批繁殖,但未起飞成灾前 D . 要喷洒大量农药,使蝗虫灭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