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2-07-14 浏览次数:1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2年6月13日至6月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
    A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B . 桔杆焚烧后作肥料 C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 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粉末 B . 量筒读数 C . 检验氧气 D . 取用块状固体
  • 3. 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伊利”纯牛奶 B . 血液 C . 黄河水 D . “娃哈哈”矿泉水
  • 4.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D . 圆形光斑
  • 5. 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5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A . 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B . 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 . 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 D . 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
  • 6.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汽化,后液化 B . 先沸腾,后凝固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蒸发,后沸腾
  • 7.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氮气 C . 冰水混合物 D . 二氧化碳
  • 8. 我们知道的钓鱼岛正式名称为钓鱼列岛,它是由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组成的,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钓鱼岛的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岩石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单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钓鱼列岛和岛上的所有生物分别属于(   )
    A . 生态系统和群落 B . 生态系统和种群 C . 种群和群落 D . 群落和种群
  • 9.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 g水。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 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 10.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 .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 .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 .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 11.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组成 B . 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 . 电解水时需通直流电 D . 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2. 为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教师演示了压扁易拉罐实验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过程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 实验开始时,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加热时能在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    B . 将易拉罐开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C . 易拉罐被压扁是因为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作用于易拉罐 D . 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为了使水蒸气迅速液化
  • 13.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此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 .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蝗虫→蜘蛛→食虫鸟→蛇 C . 再加上非生物因素,就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 可以通过适当养殖蜘蛛和食虫鸟进行无毒化除虫
  • 14.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 生石灰 B . 食盐 C . 硝酸铵 D . 植物油
  • 15. 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 B . 该实验中产生了一种物质——碳酸 C . 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D . 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
  • 16. 我们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A、B、C三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乙物质为铁,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 . 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C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在AB瓶中还得加入一些细沙或少量的水以保护集气瓶
  • 17. 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 日食和月食 B . 立竿见影 C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 .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18. 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①是压条,是植物的营养繁殖 B . ②是用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 C . 夹竹桃、桑树等木本植物可以用①的方法来繁殖 D . 利用②这种生殖方式更能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
  • 19. 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


    A . 细菌很少 B . 细菌繁殖很慢 C . 没有细菌 D . 细菌都冻死了
  • 20. 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 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 . 溶质质量的变化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 . 溶液质量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其中24小题的最后一空2分,共20分)
  • 21. 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 (1) 由图甲知,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个阶段的发育,这样的发育称为发育;
    2. (2) 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时期,这类昆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中的期。
  • 22. 如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水在陆地、、大气之间循环,是由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

  • 23.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于是小芳在家中进行实验: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并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小明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芳带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操作

    感觉气体的色、味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无色、无味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1) 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
    2. (2) 从该“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的性质还有(写出一项即可)。
  • 24. 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科学小实验。
    1. (1) 在一个塑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塑料瓶被压瘪了。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存在。
    2. (2) 塑料瓶在地上有影子,这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 (填“直线”或“曲线”传播的。
    3. (3) 夏天,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一种(填物态变化)现象。用手直接去触摸0℃的水和 0℃的冰,一段时间后哪个感觉更冷些?小科立刻回答:,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小科的回答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
  • 25. 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按图回答:A是;D过程在中进行;胎儿通过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 26.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 (1) 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 27. 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做“水浴法”, 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 . 为了增加加热速度,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可以不垫石棉网 B . 试管内物质受热比较均匀
    2. (2) 刚倒入50℃热水后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在温度计外壁上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 (3) 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
  • 28. 下表为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小鱼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池水、沙子中的是分解者。
    2. (2) 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越多,
  • 29. 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光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3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某同学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A装置的作用是完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 (1) A装置可以完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后续实验的作用是
    2. (2)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四、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31题8分,32题6分,33题6分,共20分)
  • 31. 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现象,图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得:

    1. (1) 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为什么?
    2. (2) 试管甲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 (3) 两个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谁大?
    4. (4) 请写出一种可使甲试管中剩余固体溶解的一种方法。
  • 32. 某校科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了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一会儿白磷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结论和分析]

    1. (1) 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白磷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2. (2)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大小怎样变化?
    3. (3) 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通过观察注射器中的水剩余的体积得出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则注射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应为
  • 33. 实验室中要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图中为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 (2) 量取水时,仰视刻度,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
    3. (3) 将配制好的70g20%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计算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