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弼时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在第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 制定“一五”计划 D . 决定抗美援朝
  • 2. 下列不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的内容是(   )
    A .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 麦穗、齿轮、天安门等代表工农联盟的国徽 D . 五星红旗为国旗
  • 3. (2020八下·集贤期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以下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着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 .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 4. (2019八下·邵东期中) 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 .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C .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 .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 5. (2017八下·临泽期中) 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6.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 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8. 2022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5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A . 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 . 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 .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9. (2020八下·安源月考)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
    A . 鞍山钢铁公司 B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 沈阳机床厂 D . 武汉长江大桥
  • 10.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农业 B . 重工业 C . 商业 D . 交通运输业
  • 1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3. (2020八下·安源月考)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 .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4. (2021·吉林)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5.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 . “一五”计划期间 B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6. (2022八下·坪山期中)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实质是(   )
    A .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 . 建立合作社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实现政企分开
  • 17.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 . 三大改造的教训
  • 18.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
    A . “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 . “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 . “文革”应该被否定 D . “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 19. (2018·龙东)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 .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 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20. 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其间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 二月逆流 B . 刘少奇遭受污蔑和残酷迫害 C . 九一三事件 D . 七千人大会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1. (1)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
    2. (2) 材料一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二中三幅图分别是历史上哪三件大事?
    4. (4) 材料二中图二历史事件的总指挥是谁?图三事件中颁布的法律条文是什么?
    5. (5) 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6. (6) 如何理解材料二图一中毛泽东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22.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中国
    (1952年)
    印度
    (1950年)
    美国
    (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 (1) 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 (2) 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 (3) 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举例说说我国这段时期交通运输取得的成就。
三、识图题
  • 23. 看图回答问题

    1. (1) 这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运动?
    2. (2) 这两大运动产生前,我国计划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 (3) 为改变这种状况,1961年国家采取了什么调整政策?
    4. (4) 如何评价这两次运动?它们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5. (5) 这两次运动之后,我国又出现了一次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什么失误?发动者是谁?怎样结束的?
四、综合题
  • 24. “耕者有其田”,这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分配,每户留足粮,其余归圣库。

    材料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分配土地。

    材料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 (1) 材料一是哪个时期颁布的土地政策?其结果如何?
    2. (2) 材料二是在什么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当时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土地改革在哪一年开始实施?这次土地改革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与现在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有什么不同?
    4. (4) 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