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0-04-26 浏览次数:2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1949年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 .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B .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 . 筹备建立新中国 D . 商讨国有企业改革
  • 2. 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届政协会义的召开 B . 开国大典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
  • 3.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带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B . 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第一次站起来了 C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 . 推进了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壮大了世界人民的力量
  • 4. (2018八下·梅江月考)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的战斗英雄是(    )
    A . 董存瑞 B . 黄继光 C . 邱少云 D . 刘胡兰
  • 5. 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 .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C .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 .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 6. 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背景是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B . 开始时间是1950年,基本完成时间是1953年 C . 办法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地主不再拥有土地 D . 地主在失去土地时,但农具、牲畜、房产等还是受到了保护
  • 7. 关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说法不对的是(   )
    A . 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C . 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D . 人民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 8.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C . 一五计划完成后 D . 改革开放以后
  • 9. (2019八下·灌阳期中) 2019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 . 轻工业 B . 农业 C . 重工业 D . 商业
  • 10.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我国长春试制成功,该成就出现于20世纪(   )
    A . 50年代 B . 60年代 C . 70年代 D . 80年代
  • 11. 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次会议于1954年在北京召开 B .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2. “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
    A . 公私合营 B . 赎买政策 C . 建立生产合作社 D . 全行业公私合营
  • 13.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 14. (2016八下·高唐月考)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产生这种过于夸大事实的做法的原因不包括(   )
    A . 经济高速发展 B . 人民生活困难 C .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 D .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 16. 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 . 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 B . 毛泽东想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C . 实际指挥权被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把持 D .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 17.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不正确的是(   )
    A . 践踏了民主与法制 B . 破坏了国民经济 C . 使国家损失了一大批人才 D . 是探索中走的弯路,也是必然的
  • 18. 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焦裕禄 B . 刘少奇 C . 王进喜 D . 邓稼轩
  • 19. (2019·上海模拟) 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 .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恢复领导职务
  • 20. 交够国家的,留足合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农村顺口溜可能产生于20世纪(   )
    A . 50年代中期 B . 60年代后期 C . 70年代前期 D . 80年代初期
  • 21. 1987年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 . 按劳分配 B . 股份制改革 C . 政企分开 D . 多种所有制并存
  •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在(   )
    A . 十三大 B . 十四大 C . 十五大 D . 十六大
  • 23. 深圳生产总值在1990年仅200亿元多一点,而到了1994年达到600多亿元,差不多翻了三番。这得益于(   )
    A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B . 科技创新的成果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 24. 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的伟大功绩的是(   )
    A . 解放战争中,指挥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带领中国富起来 C . 建立经济特区,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D . 将邓小平理论做为党的指导思想
  • 25. 实现“中国梦”就是指实现(   )
    A . 共产主义 B . 四个现代化 C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 社会主义强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新中国成立后,是一个新生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新生政权。

    材料一: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

    材料三:“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五十年代民谣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西藏解放的时间是哪一年?解放的方式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讲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间中国的军队名字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推行过程中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 (4) 上述三件事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27. 1978年后,新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某会议公报

    材料二: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当年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特区”一词的由来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我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会议上对党的工作重心做了什么调整?
    2. (2) 材料二所述“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的“特区”,列出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改革与开放是两个概念,1978年后,新中国在农村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革的?对外开放又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其中引进来的办法是设立特区,那么请你说一说走出去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 28. 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材料一: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的邓小平理论。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三: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 (1) 哪次会议上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2) 材料二是哪一理论思想的具体内容?是哪一领导人提出的?
    3. (3) 材料三的科学发展观是哪一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在哪一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4) 在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哪一重要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29.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请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他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材料二: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 (1)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什么?
    2. (2) 十九大报告中指导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 (3)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