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9分)
  • 1. 请你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将字写得规范、漂亮。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2. 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句子填写完整。

    时间流逝,本是sī kōng jiàn guàn的现象,不必chóu chàng,更不必觉得恐惧,明确前进的目标,让shū jí成为良师益友,驱赶自己内心的jì mò。让míng mèi的阳光照进心房,拒绝wú liáo的生活。让我们学会biàn zhèng地看待时间,在美好的世界里不断成长。

  • 3. 下面四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1. (1)
      A . (chān)和 B . (ěr) C . (shí) D . 头晕目(xuàn)
    2. (2)
      A . (huāng) B . (shì) C . (guǐ) D . (zhòu)巴巴
    3. (3)
      A . (yì) B . (yú)乐 C . (yē) D . (qì)而不舍
    4. (4)
      A . (wēi) B . (jìn) C . 鸿(hú) D . 翻箱(dǎo)柜
  • 4.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音序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和(J)    辨论    炊烟 B . (P)    执行    事例 C . (L)    候爷    花圃 D . (C)    偷袭    蟋蟀
  • 5. (2022·铁山港) 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因为”的一项是(  )
    A .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听。 B . 汝多知乎? C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有鸿鹄将至。 D . 是其智弗若与?
  • 6.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⑵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7. 按要求写句子。
    1. (1) 李老师对小刚说,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小刚是会的。(改为直述句 )
    2. (2)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3. (3) 毕业在即,请你写一句毕业赠言,或写给同学,或写给老师,或写给学校。
  •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
    2. (2) 王云在生活上经常铺张浪费,我要用俗语“,莫把无时当有时”劝她。
    3. (3) “良药苦口利于病,”理智的人善于接受不中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
    4. (4) 郑燮把坚贞不屈赋予给了竹石,就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样,于谦把人的品格和志向赋予给了,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5. (5) 经典语句可彰显古人的生活智慧学问,“”,劝诫人们及时孝敬父母;“,日久见人心”,说明经历的事多了,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
    6. (6) 追求人生价值。“ 人固有一死,。”是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认知;“人生自古谁无死,     ”是文天祥高情操的表白。
二、阅读理解(27分)
  • 9.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平?”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②师旷:晋国乐师,字于野。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④孰与:与……相比,哪一个。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1) “吾年七十”,70岁在古代被称为(   )。
      A . 知命 B . 花甲 C . 古稀 D . 耄耋
    2. (2) “何不炳烛乎?”联系上下文可知,“炳”的意思是(   )
      A . 光明 B . 拿着 C . 点燃 D . 事物的底端
    3. (3) 下列句中的“于”和“晋平公间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是(   )。
      A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 贫者语于富者日 D . 游于是乎始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5. (5)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文中哪一句集中体现了师旷对于学习的观点,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10. 现代文阅读

    老妪

    ①那个老妪是- 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个冷天, 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lái)。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suō)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 , 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 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 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 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一一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简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 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 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 (1) 文章第②段交代了怎样的现实?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2. (2) 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不平”的原因是

      ②“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3. (3) 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描写。这样描写老妪的作用是
    4. (4) “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5. (5) 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 (6) 用横线画出与老叟“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绝无半点乞意”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 (7) 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8. (8) 你是如何理解同情心与尊重的?
三、习作运用 (30 分)
  • 11. 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痛苦、危险、挫折,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是如何面对的?请你以“面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情节写得丰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