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禅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字: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认为,读一部小说不可以有无心得,全不过问,应该要关注小说的文字和内容。 B . 老舍认为,小说和哲学都能叫我们明白人间处身涉世的道理,但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 C . 老舍认为,判断小说的好坏要以它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知识和一点教训为唯一标准。 D . 毕飞宇认为,很多当代文学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更好,更有可能成为经典。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原原本本地描画人生来暗示出人生的意义,它在书籍里自成一格,不可替代。 B . 读者假如能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小说的好坏,或许能大有收获。 C . 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作品中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只有汪曾祺的作品才是经典。 D . 毕飞宇用把玩的方式阅读文学经典是非常个性化的经典阅读的方式,能给我们以启发。
    3.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怎样读小说”这一范畴的一项是(    )
      A . 从把握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的角度进行小说阅读。 B . 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结构性角度分析小说。 C . 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去看小说的倾向性和思想意义。 D . 通过阅读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来研究网络文学前十年的发展历程。
    4.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读小说的不同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师

    朱平兆

    老师还住老地方,我打听过了。文涛新村已经不新,三十几岁的住宅,有上去垂垂老矣。

    老师家在一楼,我到了楼下,脑海里一遍遍闪现出上一次看望老师的情景。那时我开始工作不久,老师退休了,碰巧我得到一对茅台酒,珍贵礼物献恩师,就拎着酒去看望老师。老师家并不奢华,我自信地将酒放在茶几上,向老师展示我的孝心和成功。

    师娘瞥了一眼茅台酒,转身去泡茶。老师从师娘手中夺过玻璃杯,亲自给我倒了白开水,坐下问我工作上的事,给我讲为人成事之道,好像又登上讲坛。我感觉老师老了,有点迂腐,敷衍了一会儿,起身告辞。你将茅台带回去,几个苹果我可以收下,这么重的礼我不能收。老师跨过师娘惊奇的目光,提上茅台酒追出来。

    送出去的礼物哪有带回的道理,我站在门口挡住老师的路。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什么礼都可以收。老师叫我听话。学生给老师两瓶酒怎么了?我不接,转身要走。老师拉住我,硬往我怀里塞。岂有此理,我挣脱老师的拉扯,转身下楼,只听见身后“砰”的一声,两瓶茅台酒炸开了。

    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遮盖了老师的唠叨。可惜了,我叹息一声,决定以后有了好酒独自享受。

    有段时间我确实喝了很多好酒,可后来只配喝白开水。很多年过去了,我越来越想弄清楚当年的茅台酒怎么碎的,就在老师家楼下不停地徘徊着。

    一个锻炼回家的女人进了小区,偷偷地瞟我好几眼,目光多疑如藏在鞘中的剑。我不能再徘徊了,一鼓作气登上楼,敲响老师家的门。

    室内静悄悄的,我想起老师的岁数,又加大力度敲了三响。谁呀?屋里响起老师沙哑的喊声。我,于佑德。我挺了挺身体,把自己站恭敬了。

    吱呀,门打开了,屋里站着一个矮小萎靡的老人,并且不戴眼镜。是老师吗?我望着老人干瘪布满皱纹的脸愣住了。在我的记忆中,老师戴近视眼镜,清秀儒雅。你是谁呀?老人挂着拐,头向前平移一下,细小的眼缝里露出浑浊的光。是老师,看人时头前移是老师近视养成的习惯,无情的岁月在老师身上做了太多的雕刻。我也历经风霜,早已没了当年模样,老师肯定认不出,就放慢节奏介绍自己。我是于佑德,您的学生。谁?年龄大了耳朵不中用,你大声点儿。老师喊着,侧过头,将一只黑皱的耳朵对准我的方向。

    于佑德,您的学生,我对着老师的耳朵喊。学生,好,谢谢学生来看我。老师似乎只听清“学生”两字,但他觉得已经够了,懒得再费劲儿问,请我进屋坐。

    老师家陈旧落伍了,物品摆放还算整齐。我寻找师娘娇小的身影,发现角柜上师娘的遗像。时间过得真快,我感慨了一下,将带来的礼物放在当年放茅台的茶几上。

    老师在角柜上摸索,好像要给我泡茶。老师,不用了,我刚喝过,一点儿也不渴。我感觉老师的眼睛也不行了,小跑两步,把老师搀扶到沙发上,问老师,您眼睛怎么了?

    我早就看不见了,视网膜脱落造成的。老师讲话快一点儿就喘,断断续续地给我讲述。老师原本教高中英语,退休后有人找上门请老师搞家教,老师反对有偿家教,只给熟人的子女义务做辅导。人家不好意思长时间麻烦老师,就去付钱的课外培训机构。老师闲了就读书,喜欢读英文原著。读着读着,老师想搞翻译了,准备出几本书,给自己的人生添点色彩。老师天天伏在案头,读原著查词典,第一本书还没有翻译完,高度近视的眼睛不行了,视网膜脱落。治疗后养了几年,感觉好些,又想把那本未翻译完的书翻译完,可视网膜又脱落,再怎么治也看不见了。

    您一个人住着,怎么生活呢?我扫视了一遍老师的家,对老师的生活充满忧虑。我的女儿住得不远,她每天会来一次的,给我收拾收拾,再弄两个菜。

    我哦了一声,觉得应该回报老师了。我没有什么资源和特长,但经过近十年的劳动锻炼,有一些力气。就大声跟老师说,老师,以后我会经常过来看您的。您有什么体力活,让您女儿打我电话。我从柜子里找来纸和笔,写下我的姓名和手机号。我将带来的东西向老师面前推了推,感觉带少了,羞愧地对老师说,我只给您带来几个苹果,祝老师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老师仔细地摸了摸苹果盒,突然抓住我的手,睁大眼睛说,你是于佑德,肯定是,这箱苹果我收下了。你的事我听说过,人生可以重来,你能从低谷走出来,老师我很高兴。

    老师的眼睛和耳朵都不行了,但心依然雪亮。我心中的疑虑解开了,拉住老师的手,坦陈我的人生和心灵感悟。

    (选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6期)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第一次拜访老师时,老师的说教让“我”反感。离开时,“我”不听老师的话,挣脱老师的拉扯,然后老师扔掉了两瓶茅台酒。 B . “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什么礼都可以收”一句,表面上是老师拒绝收茅台酒的说辞,实际上也隐含着老师对“我”的劝诚。 C . “我”送老师茅台酒,是展示孝心和成功;“我”看到老师晚年的境况,心生忧虑,表示要经常看望,帮做体力活,是真诚地想回报老师。 D . “将带来的礼物放在当年放茅台的茶几上”这一细节突出了两次礼物的不同;“这箱苹果我收下了”表明老师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要描写“我”两次拜访老师并送老师礼物的情况,第一次拜访采用倒叙,也交代了“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原因。 B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既便于袒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 . “有段时间我确实喝了很多好酒,可后来只配喝白开水”含蓄地交代了“我”的境况由好到差,与后文“经过近十年的劳动锻炼”照应。 D . “干瘪布满皱纹的脸”“细小的眼缝里露出浑浊的光”,与“戴着近视眼镜,清秀儒雅”形成对比,突出老师的苍老。
    3. (3) 文中老师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中多次出现“于佑德”的称呼,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皆有怵惕侧隐之心                                    恐惧 B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同“纳”,结交 C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求取 D . 若火之始然                                               ……的样子
    2. (2) 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 .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 . 知皆扩而充之矣 D . 若火之始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的君王正是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 . 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侧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C . 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侧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 . 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②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蒸。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试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同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状。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照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室,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B .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C .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D .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足以报”的“足”与《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足”意思不同。 B . 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则面朝北,故“北面”专指对人称臣。 C . 涓人,指中国古代掌管宫廷清洁洒扫事宜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 D .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齐国曾趁燕国内乱的时候攻打燕国,燕昭王想要为国为父报仇,但也深知燕国实力薄弱,无力复仇,于是拜访郭隗,求计问策。 B . 郭隗认为国君的不同态度会招致不同的人。卑躬谦虚,勤奋好学,将招致有才能的人;态度粗暴,吼叫斥责则会招致奴隶、犯人。 C . 涓人不惜用五百金为君王买回千里马的马首,他这样做是为显示君王对千里马的重视,一年以后君王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D . 燕昭王在国力强盛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及三晋合谋讨伐齐国,获得大胜,燕军又单独追击齐军,掠夺了大量宝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②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 (5) 文中的燕昭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泰伯》中阐明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的句子是“”。
    2. (2) 《老子)四章》中劝诚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句子是“”。
    3. (3) 《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4. (4) 《论语·里仁》中的“”两句,表现了孔子对“道”的执着追求。
    5. (5) 《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6. (6)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把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入夏以来多日气温居高不下,你是否感觉到四肢乏力、昏昏欲睡,一工作就想睡觉,饭吃到一半就困了?①  , 毕竟古人曾说:春乏秋困夏打盹。入夏之后,气温升高,天气变得炎热,人的身体不能承受高温负荷,身体各项器官也开始变得比往常更容易疲惫。这些是外界因素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影响。其实,②  , 维生素B族的缺乏,也容易导致夏季疲乏。

    维生素B族是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正常功能,以及维持正常食欲、胃肠蠕动和消化分泌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协同其他营养素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因此,由于维生素B族的缺乏,  ③  , 从而降低了能量摄入,这也是导致我们夏季身体容易感到疲乏的原因之一。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维生素B族能够参与我们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转化与吸收 B . 我们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转化与吸收需要维生素B族的参与 C . 维生素B族降低了我们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转化与吸收 D . 我们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及一些微量元素促进了维生素B族的吸收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7. (2022高二下·沧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巴尔扎克)

    ②狡猾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培根)

    ③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不是每一种聪明都可以叫智慧。聪明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格局。聪明人看眼前,智者看长远;聪明人看局部,智者看整体……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明确,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