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正如历史研究可以有很多视角一样,文学史研究也可以有多种视角。研究视角的择定,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象的客观性质,一是研究者对对象性质的判定。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具备此种性质,且此种性质已被研究者发现,这一研究视角才会确立。如果对象本来不具备此种性质,或研究者对对象的此种性质尚无认识,是不可能出现此种研究视角的。

    古典诗文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体,抒情(包括理性成分虽重但不乏情感色彩的议论感慨)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从抒情视角来研究和阐释古典诗文曾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主要角度,这毫不奇怪。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被认识得较早较深,被阐述和弘扬得也较为充分。“中国是一个诗国”的说法,我们耳熟能详;“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悠久而丰厚”这个说法顺理成章而来,含义与之亦相通。而与抒情传统被阐论得相当充分相比,中国文学有无叙事传统,如何认识、描述和分析这个传统却是至今尚未获得满意回答的问题。

    前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中国历代文学的叙事问题,也曾有过不少论述,某些史论著作中有所提及。可惜中国尽管自古史学发达,但史著的叙事并不常在、更不都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之中。比较突出的是,到了长篇小说和戏曲发达的明清时代,有些学者和评点家创造出一套关于小说戏曲批评方法和关于描写技巧的名词概念,如正叙、倒叙、补叙及草蛇灰线、横云断山之类,其中不乏精彩之见,但总的说来,尚缺少体系性,理论化程度较低,与对抒情传统的阐论相比,还是显得薄弱而肤浅。我们的古人创建了系统而精深的抒情诗学,但没能建设起堪与比美的叙事学。

    在叙事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西方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受到哲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刺激和促进,文学(小说)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诞生,很快风靡欧美文学批评与学术界,美国后来居上,至今已成为其新的重镇。据我国叙事学者的研究,叙事学经历了它的草创期,完成并度过了它的经典期,现在已进入后经典(或称后现代)阶段,发生了引人注目且意义重大的“叙述转向”,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迈进。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日,这一国际学术潮流不能不影响到我们,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于是,我们憬悟:真应该很好地发掘和阐明中国文学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叙事传统,这个传统沉埋不彰得太久了!此外,我们需要十分清醒:必须充分注意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叙事学理论是操作的工具,我们研究的对象则是中国文学。既然那工具有用、好用,我们当然要拿来,但又需时时不忘对象的独特性。如果碰到工具不适用的情况,只能改造工具,而不是改变对象以适应工具。

    由上所述可知,视角的建立绝非随心所欲之事,而需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必要条件。然而,一种视角一旦建立,也就能使掌握它的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视域,就像多打开了一扇窗户,多拥有了一副望远镜或显微镜。当我们自觉地用叙事视角去重读古代文学作品,重审中国文学史时,的确会有不少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的汇总,就是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一个足堪与抒情传统并列共存并相互辉映的文学传统。

    (摘编自董乃斌《中国文学叙事传统论稿》)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角是由其本身性质及研究者对其性质的判定决定的。 B . 相比于中国的抒情传统,叙事传统相关问题的论述显得薄弱且有待商榷。 C . 西方人的叙事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均优于我国,且正在向更广更深处迈进。 D . 我们发掘和阐明的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与其抒情传统共存并相互辉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分析文学史研究视角选定的决定因素,旨在说明我国不具备建立叙事视角研究的条件。 B . 文章提及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的相关点评,论证了我国叙事学虽薄弱肤浅但仍有精彩见解。 C . 文章第四段通过对西方叙事学现状的评述,指出我国在叙事学研究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D .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使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抒情曾被看作中国文学主要的表现手段,古人对其认识较深,研究也较多,故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较为成熟。 B . 如果我国发达的史学著作中较为注重叙事,叙事也较早进入文学研究视野之中,我国叙事学必将走在前列。 C . 西方的叙事学较为成熟,我们理应予以借鉴,但借鉴时要注意中国文学这一对象的特殊性,切不可生吞活剥。 D . 我们应当自觉地建立叙事视角,去审视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乐府诗歌、《史记》等,以期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在气象定义中,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在空气悬浮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偏差的时候,雾、霾也可以相互转化,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于是对普通公众而言,“雾霾”这样的固定搭配词,几乎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

    (摘编自中国天气网《从雾霾到蓝天:十年历程回顾中国战霾记》)

    材料二:

    据《纽约时报》报道,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这可能为中国在雾霾治理上提供新的方向,为改善北京及一些东北部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极大帮助。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但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甲醛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的羟基甲磺酸盐也是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情况下,“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依然存在的问题。

    报道称,中国治理雾霾的努力最近集中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次的研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汽车和工业精炼中甲醛的排放。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

    (摘编自观察者网《中美科学家:甲醛是导致中国雾霾的“新罪魁祸首”》)

    材料三:

    据报道,美国加州南部海岸最新测试表明,海洋表面在夜晚会吸收雾霾中的氧化氮,大约一个夜晚可以消除雾霾中15%的化学物质。

    研究小组指出,2月份的一个夜晚,正巧风流将污染空气从洛杉矶盆地吹至海岸线区域,使研究人员能够跟踪分析氧化氮气体吹过海洋表面时所发生的变化。

    为了跟踪大气层氮循环,他们研究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它是氧化氮氧化后的分子结构。它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例如:反应形成硝基氯。

    当阳光照射次日清晨海面上的硝基氧,将产生氧化氮,并释放氯基物质,“攻击”其他分子并发生反应形成臭氧。一个大气化学家小组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分子的“源与汇”——证实它们在空气中消失,被海水吸收。

    (摘编自中华自然科学网《科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是天然雾霾净化器》)

    1. (1) 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雾和霾虽属不同天气现象,但二者搭配常代表空气污染,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微小的尘粒、烟粒等,且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 B . 减排二氧化硫后,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仍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甲醛和二氧化硫反应的生成物也能污染环境。 C . 自从科学家发现我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相关部门就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空气质量的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 雾霾中的氧化氮氧化后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硝基氯,硝基氯在晚上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生成臭氧。
    3. (3) 上述材料中关于雾霾的研究与治理,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再度阴山

    范长江

    小小黑河的阻挠让我们两天才到包头。包头的日本特务人员,听说我们去新疆,特别来详细看看。谢谢他们如此关心!

    包头北出蒙古,有两条山谷可通,一大沟,一小沟,都是阴山里的谷道。我们选的小沟,一路已有包头驻军重重把守。军帐搭在山头上,颇有古代“戍边”的风味。

    小沟足有四十里长,曲折走出后没有什么下坡,直接进入蒙古原地。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蒙古高原在阴山是一个阶层的边沿,东南行在张家口又是一级,居庸关所在的南口山脉是第三级。

    蒙古原地上,鸟兰察布盟区域大半是水草茂盛的牧地。草地之势,平坦润泽,不但行驶汽车相宜,而且风景悦目。汽车通常可以开足七八十公里一小时的速度,随波形的路起伏前进.正如一队战舰突破碧蓝的水波,在海上浮现。

    安北设治局正在我们必经的路上,县城内容的充实,远不及武川。在午尖的旅店里,听到几件新闻,都是关于民间欠粮,被厅官拘去的事件,这恐怕就是“家有二顷田,头枕衙门眠”的古典今验了。

    蒙古草原的美丽,我有正确的了解,一望无边的青绿,没有一棵树来打破这种青茵的平顺。向任何方向的前面看去,总是悦目的绿色铺好的野景。波形的绿地,犹如微浪的海洋。矮小的山岗,正如海中细岛。到了夕阳疲挂在西方,灰白的光幕斜罩着大地。草地里的马群,受了汽车的震动,没命地狂奔。我们这一队比它们更快的东西,巨大的吼声——发动机与汽笛的声音,使它们惊惧、愤恨。似乎它们不佩服我们的汽车,因而以它们最大的速度和我们赛跑。夕阳草上奔群马,鬃飞尾直眼回顾,这是多好的写生题材!

    傍晚,过一条叫“海留图”的小河,河的西岸有几家蒙古包,为汉商所经营。三十一日计行四百二十里。此间较大的蒙古包已经不是活动的房子,而是仅有蒙古包形状的固定土屋。车队集结地停了下来,比原来几家蒙古包的气势还要壮盛,简直是一座“车城”。住宿之后,人的社会活动随之展开。这样几千里戈壁长征的旅客,谁都准备有相当的食粮,这时,大家开始享用丁。小箱作了方桌,松沙是天然的“梭发”,甲的酒,乙的肉,丙的饼干,带吃,带说,带唱。

    东北人总是说东北的事多,他们痛骂东北那批自私自利的官僚军阎,拼命地刮地皮,结果都归了外人。剩下一些财产,弄到关内平津一带,他们的子子孙孙拿了这些财产在平津一带作恶,悖入悖出,必无好下场。日本占了东北,所有稍有财产的商店,都给他弄上一个顾问,财政上出入要得顾问的同意,结果这些商店成为顾问的私产!

    从海留图河续进,汽车在草地里飞驰,风景舒松清畅。经过好些难过的道路,益发显得头车司机的重要,他在车队中的地位,等于一国的领袖,他不但要有特殊的经验,而且他的度量要有海样的宽宏。他也许有独出心裁的做法,暂时不为群众所了解,遭受了许多误会。但是,他必须在事实上表现无假公济私之行为,才能得大家的谅解。

    一串汽车赓续行进,其中任何一个出了毛病,立刻落伍到后面。时代的洪流,不断地演变,不能把握时代来不断改进自己的人们,当然很快就要为时代所抛弃。而现在许多不长进的人们,反而常常用愚民的教育政策,来阻止后面年青人的进步,这当然是不可通的。

    九月一日这天,我们遇到漫山遍野的黄羊。这种野生动物,生活在青海、祁连山南北、察绥内蒙等地广人稀的地方。黄羊奔驰速度极快,三十公里一小时的汽车和它们并驾齐驱,它们仍可以在汽车的前面赶过!

    所有的生物,都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而活动。黄羊生存的方法,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它在动物界,完全是“守势”的。它没有巨牙利爪,不能牺牲任何动物来满足自己。但是,其他的动物却不能说没有牺牲它的意思,因此,首先它有一种适应于当地当季的土色和草色之保护作用的毛色,减少被发现的可能。万一被发现,它就开始逃跑,它的普通速度几等于马的狂奔。在紧急关头,它能纵跃前进,一跃能离地三四尺高,一二丈左右远。不但成长的黄羊如此,初生的羊犊,刚脱母胎之后,一见风就可以跑路。

    战略上,有必须取得某地某事始为胜利者,同时,有只需不给予敌方某地某事,即为胜利者。这里取舍得失,全在研究我们生存的需要在什么地方。

    午尖在黑沙图,这里是新疆哈密,甘肃酒泉、张掖和阿拉善蒙古走草地进入绥远的总口子。从前西北一带的鸦片都经此至百灵庙转归绥。鸦片过境税,是绥远财政上看不到的大收入。德王所主持的蒙政会为了鸦片过境税问题,甚至和晋绥决裂。百灵庙形势特殊化以后,绥西屯垦军派兵把守黑沙图,所有鸦片,不准再走百灵庙,改由此去包头。

    三五处蒙古包,加上一连人的土屋兵营,此地也俨然蒙古地中之大镇。所谓汽车站,也是蒙古包。所谓商店,也是蒙古包里有限的一点东西。

    (1937年《大公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蒙古高原的行程,以车行为线,以时序为经,以宏论作纬,移步换景,奇观迭出,绘就了一轴壮阔的塞外山水风物长卷。 B . 文章描写事物特别细致生动,其形象如在目前,如写奔马“鬃飞尾直眼回顾”,语言精练,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能够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 . 文章写到东北之事,如军阀官僚的子孙用被日寇掠夺剩下的财产在平津一带作恶,就由东北人叙说,这使所述内容真实具体,可信度强。 D . 文章对头车司机的评论,暗示一国的领袖至少应有三方面的个性:一是要有宽广的胸怀,二是要有独出心裁的谋略,三是要有高洁的品德。
    2. (2) 本文在文学性外,还有哪些特性?请结合文中有关黄羊的段落对此做简要说明。
    3. (3) 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强调客观真实,尽量减少主观情绪的介入,本文却一反常态,体现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请对其感情做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端拱元年春,庚子,以李防为尚书右仆射。防和厚多恕,在位小心醇谨。每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却,已而擢用;或不周,辄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防曰:“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以赵普为太保兼侍中,吕蒙正为中书侍郎。帝谕普曰:“卿勿以住高自纵,勿以权重自骄,但能赏罚,弭爱憎,军国何忧不治!”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遏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蒙正晚出,骤进与普同位,普甚推许之。开封尹陈王元僖进封许王,帝手诏戒曰:“汝生长深宫,须克己励精,听卑纳谏。勿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守富贵而保令终。”丙午,诏:“诸道民有艰食者,所在发廪赈之。”赵普再入相,方立班宣制,工部侍郎雷德骧闻之,遽上疏乞归,又请对,具陈所以。帝勉谕良久,且曰:“卿第去,朕终保全卿。”德骧固请不已,壬子,罢知京朝官考课,仍奉朝请,特赐白金三十两慰其心。三月,甲子,下诏申儆官吏,求直言。帝尝谓户部使李维清曰:“朕读《贾谊传》,夜分不倦。谊当汉文时,指论时事,至云太息、痛哭,盖欲感动人主,不避触鳞,真忠臣明国体者也。今廷臣有似此人者否?”维清曰:“陛下若于言事中理者赐以奖擢,即不知忌讳者亦与优容,则贾谊之流复出矣。”五月,命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佞无自入。朕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第十四卷,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遇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 B .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遇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 C .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遇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 D .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遇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或不足用”与“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中的“足”字的意思不同。 B . “谨赏罚”与“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字的意思相同。 C . “勿鄙人短”与“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中的“鄙”字的意思不同。 D . “以慰其心”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中的“以”字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昉温和厚道,对那些请求他照顾的人,他总是公正行事,而且和颜悦色、好言好语相待,使那些人即使没有受到照顾,也不会心生怨恨。 B . 皇帝对于任新职的人常有告诫:赵普担任太保兼侍中后,皇帝告诫他切勿放纵骄横;元僖进封为许王后,皇帝告诫他要接受他人的劝谏。 C . 皇帝希望听到正直的言论,他曾把自己读《贾谊传》的事告诉李维清,并询问当时朝臣中有没有贾谊之类人,李维清就借机劝他宽容纳谏。 D . 李至兼任秘书监之后,皇帝向他谈了一些为政的思想,皇帝认为做人君的不可以把自己的嗜好表现出来,不然就有可能被奸佞的人利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

      ②工部侍郎雷德骧闻之,遽上疏乞归,又请对,具陈所以。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煮海歌(节选)

    柳永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

    秤入官中充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退。

    驱妻逐子课工程 , 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注】①潴卤:积聚盐卤。②工程;指煮盐之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飞霜”一词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霜的特点和秋的寒冷。 B . “一缗往往十缗偿”写私租利息之高,凸显私租之害,有震撼人心之效果。 C . 作者希望盐民都过上富足的生活,诗末二句表达了他对盐民的深切同情。 D . 诗歌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之抒情、议论等,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2. (2) 本诗与白居易《卖炭翁》分别写出盐民之苦与老翁之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相似之处。
  • 6.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将壮丽江山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2. (2) 庄子《逍遥游》中“”和“”两句直接写出了鲲的体形硕大与变化莫测。
    3. (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出屋漏床湿,雨水不断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与导演程耳的上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相似,电影《无名》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无名》在历史原型人物和原型事件的基础上,增添不少虚构的情节,使剧情更加      , 增强了吸引力和可观赏性。尽管大部分剧情是虚构的,其情景氛围却颇具真实感。在国家    之际,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乱世危局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坚贞和卑劣。革命者为国家    , 奸佞者却只顾自身利益。影片以高度逼真的影像画面,还原了那个时代上海的街道面貌、房屋建筑。尤其是汪伪特务机构的内部,密密麻麻的铁栅栏、鲜血遍地的审讯室、狂吠不止的大型犬,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在这两部影片中,欠下血债的日本军官都被处决,相似情节表明了创作者的正义观。不过前者对战犯的处决方式有点像民间的江湖复仇,而后者是完全出于爱国之心和民族情感。另外,前者让五姨大去刺杀汉奸,牺牲无辜妇孺达到目的;后者则没让陈小姐参与暴力打斗。它们都是用精致的画面、唯美的手法,讲述酷烈而不乏诗意的故事,但从正义观和女性观方面来看,后者比前者有明显进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段是怎样突出《无名》的先进性的?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蜜蜂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在蜂群中,      :蜂王负责产卵,雄蜂负责和蜂王交配,工蜂则负责侦察、采集和守卫。为了实现最佳分工,蜜蜂需要准确的语言交流,

         。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位置。“8”字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对应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有趣的是,有时采集蜂从未离过巢,     , 从而成功找到食物,可见舞蹈能传递出巨大的信息量。

    为了研究蜜蜂的语言,谭垦带领团队创建了全部由刚出房的幼蜂组成的蜂群。这群幼蜂有舒适和稳定的温度和食源,但与在自然巢中长大了的幼蜂比,它们缺失了向成蜂学习跳舞。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了实验蜂和自然蜂的蜂舞,并对其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蜂群中长大的采集蜂在跳舞时存在明显缺陷,舞蹈传递的食物方位、距离、质量等信息都不准确。“也就是说,蜜蜂学跳舞就像人类学说话一样,新手向有经验的老师学,比自己独自摸索能更好地获得技能。研究表明蜜蜂的舞蹈至少是需要从小学习的。”谭垦解释道。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如果删除第三段谭垦的话就会影响表达效果,原因有哪些?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儒家的担起。

    ②《法句经》:“胜者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鼓励摆脱外物的束缚,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是佛家的放下。

    ③《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依道而行,顺应规律,这是道家的看开。

    担起,放下,看开,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对于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任意结合两家的观点,或综合三家的观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