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 1. 按要求填空。
    1. (1) 《<老子>四章》中,“”两句,强调了能战胜别人和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
    2. (2)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 (3) 杜甫《蜀相》中“”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基础。
  • 2.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欧洲语言理论中,只有“词”的概念,“字”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而我们现在渐渐认识到,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建立在西方范畴之上的现代汉语语法,或许是一个有些荒谬的存在。

    ①不是建立在词的基础上

    ②汉字的组合对于中文来说是有根本意义的

    ③中文语法肯定是要建立在字的基础上

    ④这个意义在欧洲语法的视角中是看不见的

    ⑤因为它们只认词

    A . ②④⑤③① B . ②⑤④③① C . ③②④①⑤ D . ③①②④⑤
二、阅读(70分)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真善美的错位

    孙绍振

    ①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是情感。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的价值。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

    ②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审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为底蕴的。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用的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美是艺术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交叉的。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圆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圆的交错。只要拿文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位”的。

    ③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善,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④鲁迅说的很生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混淆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德国的莱辛在他的《汉堡剧评》中,开宗明义就宣称:艺术乃是“逼真的幻觉”。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诗话比他早差不多一个世纪就觉悟到了,黄生在《一木堂诗麈》卷一中提出诗乃“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这里的“无”和“有”、“虚”和“实”、“假”和“真”的对立统一和转化,可比莱辛彻底多了,“虚”者、“无”者、“假”者,都是“幻觉”,但是并不一定要“逼真”。

    ⑤审美是诗意的,但是,不仅仅是诗意的美的陶冶,而且包含着对恶的审视。艺术上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写恶事、恶人,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这种恶事、恶人,就和丑发生了错位,甚至变得可爱起来。

    ⑥《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先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来明知吕伯奢是好心款待他,又把他杀了。明知错了,一错再错,不仅不忏悔,不难为情,还要宣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为自己坚决而果断地不道德而“动心”,而自我欣赏,为自己的不要脸而感到了不起。《三国演义》不但让读者看到这样的丑恶,而且有一个潜在的眼睛,在引导着读者阅读这样的心理奇观,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让曹操的行为逻辑与读者的良知背道而驰,这在文艺心理学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读者的良知受到打击,感到诧异,感到愤怒、痛苦。这就转化为艺术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种痛快。艺术表现了这种心理过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们的感受才结合着痛感和快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叫做“净化”,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礼”也可以吧。

    ⑦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向的艺术家的价值的“错位”就从这里开始。

    (选自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有删改)

    1. (1) 第②段中“偏心圆的交错”的含义是
    2. (2) 为第②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诗句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C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D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 (3) 下列依据文意所做的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有超越实用的审美价值。 B . 艺术的美一定是虚构的,是通过虚构来反映真实。 C . 《雷雨》中“繁漪”这一形象体现了文学欣赏中真善美的错位。 D . 善于发现“假”乃至“恶”背后的审美价值,才能真正读懂文学作品。
    4. (4) 作者说鲁迅在《门外文谈》中的这段话“有些混乱”,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联系全文并结合逻辑“同一律”对此进行分析。
    5. (5) 依据本文的“错位”理论,联系下面材料或《红楼梦》中其他相关情节,评析王熙凤这一形象的文学审美价值。

      【材料】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左右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儿。”平儿悄悄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 5.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小题。

    一棵树能站多久?

    耿立

    ①平原深处上的木镇,没有人能说清树能站多久。

    ②在我家的老院,空闲地随意地栽种着各式样的树,花椒、榆树,槐树,椿树,枣树、梨树、杏树,这些树每个季节早晚都不一样,有脾性有语言,父母能听得懂,这些树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树有敬畏也有宠爱。

    ③母亲说一九四二年的大旱来临的时候,人们还没感觉,老鼠就从房屋的缝隙,从地边,从树上下来,他们成群结队,义无返顾地逃,随着老鼠出逃的人活了下来,后来想逃的也没有力气逃了,几千里的大旱,河南山东饿死上千万的人。

    ④那些年,树没有逃,树往哪逃呢?那些树还在老地方顽强地站着,在院子里,在村头。

    ⑤树不抛弃它立根的土地,人们回来了,但有些人没有回来,回来的是一把骨殖,埋在这片土地里,旁边栽种一棵树,那灵魂就开始在树下生活。

    ⑥我知道父亲有一个遗传爷爷的习惯,好背靠树干剔牙,刚吃过饭,还要喝碗水喘口气。

    ⑦“树枝是树扎在天上的根吧!”

    ⑧冷不丁父亲说出了这没头没尾的话,我们看不见树扎在泥下的根,但看到越过房檐的树枝,是啊,树是有两部分组成,那些地下的躲藏在土里的根,那些划拉在空白中的枝梢。我们猜想地下的根,他们呼吸地气,采集养分,我有时胡乱想,树根该是木镇最敏感的神经吧,她把细部把触角伸到泥土的深处,他们最理解泥土,他们抱着泥土。有时泥土累了,他们挠泥土的咯吱窝,直到泥土咯咯笑出声,笑的抽筋,父亲说那是惊蛰了。父亲的手也像皴皮斑驳的树根,他也在泥土里摸索,这手指也吸收泥土里的养分,什么时候,手指不能接受泥土的养分,那人也该成了泥土的养分,回归到泥土里。

    ⑨但我们能知道多少树的秘密,在我们不知道的夜里,树躲藏在我们的察觉之外,那时候的树是什么模样?即使高过房檐的树枝,我们知道多少呢?有些事是神秘的,树也是如此,长成一棵树不易,就如我家老院里的杏树,邻居家盖房打夯,虽然离我家的老院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隔着几家的屋檐,几处土墙,但没多少时间,那花也开晚了,果也挂少了,你说奇怪不?第二年还是如此,惊蛰三天了,这棵杏树,才迟迟疑疑地打点了花苞,勉强地露出了笑,像春天也蹒蹒跚珊迟迟疑疑,不想亲近木镇了。连续几年那棵老杏,都是高踞在我家的老院,不再繁花似锦,只几朵素素的花,像一个个翘凸的嘴唇,但说的什么我没听懂。

    ⑩父亲是听懂了,父亲说这树被惊吓了,得几年才缓劲过来,是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带,树有树的生存的方式。早春,木镇的树大都还没长出叶子,要不了几天,几场东南风一吹,那在屋角的树,原先还半死不活的树枝头上,就像一下长出了角,有红的,有绿的,好像要斗牛场上的牛的犄角。其实木镇的人看到那树枝,就说:发青了。那代表春天来了,对杏树也说:发青了,他们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他们不像诗人说春意在闹,这是完全不同的对春天的看法。

    ⑪有的树,是被人砍下死去的,那是木匠相中了或者有人想拿树来换钱了,确实很多的树不是它想活多久就活多久的,有一年,就是春分那天,一个响雷,把我家老院的杏树劈开了一半,父亲以为这棵老杏要死呢,谁知第二年的惊蛰夜里,没有炸雷,没有鸡叫,只是我家的狗突然汪汪对着父亲睡的屋子狂吠,父亲打开房门,吃了一惊,满满的星光下,那枝头的杏花像商量好了,一下子都张开了小嘴,是他们一起对着屋门喊父亲了么,小嘴吹出:唔……唔……。兴许那时父亲睡的沉,父亲没听到,那狗子看不下去了,就狂吠,父亲看到杏花开了,用手抚摸一下还剩半拉身子的老杏,回到屋里对我说:咱家的老杏没死。

    ⑫我感到我的枕上有泪,不知是父亲的还是我的。

    ⑬但木镇的树有时也会老死的,树在那里站着站着,有时候就空了,谁要踢上一脚,那树干就轰然仆地,是啊,树老会死,但父亲说木镇的树很少能老死,像人一辈子经历七灾八难,能活成个老头可不容易。

    ⑭后来,我在填写履历时,在亲戚社会关系一栏,真想填上老杏,年龄:八十,户口住址:木镇:党派:无:与本人关系:老杏比我高一个辈分,是我的父辈。

    (选文有删改)

    1. (1)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请赏析其妙处。
    2. (2) 第⑩段段末写出了木镇人与诗人对春天的看法不同,试分析其用意。
    3. (3) 文章最后一段很有特色,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4. (4) 本文入选《文学与人生》专刊,请结合文章,从手法和内容的角度概述入选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各小题。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①汝阳:汝阳王李琎,朝天:朝见天子。汝阳王痛饮后才入朝,麴(qū)车,酒车。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②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被李林甫排挤罢相。③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时人称为“草圣”。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体裁是七言古诗 B . 依次写饮中八仙各自风采 C . 摹写酒友比拼酒量的情景 D . 兼有动作、语言、肖像描写
    2. (2) 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酣畅阔达 B . 沉郁顿挫 C . 清新明丽 D . 含蓄委婉
    3. (3) 结合全诗内容,赏析饮中八仙的人物形象的共同点。
  • 7.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更赐今名,养禁中。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帝器之。

    ②信安王祎在河东,萧嵩出河西,数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复仇志,诏不得特将。嵩入朝,忠嗣曰:“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乃请精锐数百袭虏。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 , 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五年正月,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④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兵。

    ⑤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忠嗣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有删节)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数为麾下     ②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   )

      A.规劝   B.建立   C.创立   D.提出

      ②果诉忠嗣兵(   )

      A.阻止   B.破坏   C.诋毁   D.畏惧

    3. (3)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4. (4)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忠 嗣 本 负 勇 敢 及 为 将 乃 能 持 重 安 边 不 生 事

    5. (5) 结合第④段,分析李光弼没能说动王忠嗣的原因。
    6. (6) 小王同学在《王氏族谱》中发现一首南宋诗人吕南公的诗,其中有几个字残缺,请你根据本文第③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

      我爱王忠嗣,兵威万里横。只知精士马,不忍

      无矜色,三边有肃声。未知谁愿此,徒用送君行。

  • 8.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小题。

    赠新兴贺知州

    [明] 丘浚

    ①朝廷以滇南地僻远,恒慎择其长吏,非其人不轻予之所,予者,必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也。天顺壬午冬十月,天官卿群士子之需选者而铨试之,首擢长沙贺恕近仁为云南新兴知州。循故事乘传将之治所,其乡友某谒予文以为近仁之官赠。

    ②予闻地有遐迩,而人情之好恶,则不遐迩异也,均好生而恶死,均好善而恶恶,均好逸而恶劳,均好聚而恶散,均好取而恶予,均好利而恶害。善于治者,顺其性而导迪之,置之生全休息之地,而不拂其情,斯相安矣。彼昧者,乃荒远其地,鄙夷其人,畜视而渔食之,使之失其所以为生者,一旦至于启事造衅,非惟彼不得以安其生而已,亦不能安其位矣,岂不两有所失哉?

    ③考之前志,古人之治于斯者,若张乔除去奸猾,而二十六郡尽降,张处陀以淫虐致乱,祸延二十余万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长感悦,史万岁贪其贿赂,随服随叛。则人情好恶大略可见矣,岂以古今而异哉?且顺其情则服,逆其情则去,虽齐鲁吴越之民莫不皆然,况荒服之外□?是尤不可不加之意也。

    ④贺君湖湘故家子,曾大父以下,世为显官,得家庭之传有素,发身贤科,卒业太学,遍交当世知名之士,所谓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非其人耶?天官卿首擢斯任,诚真知人。予知其必能顺民之情以导迪之,克副圣天子轸念远人之意必矣。异时政声彰闻,其名位殆不止此也。

    ⑤于是乎书。

    (选自《丘文庄公集》)

    1. (1) 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小明发现标题中表示文体的一个字被墨迹遮盖看不清了,他猜了几种,请根据第①段文意,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靠近京畿地区风俗醇厚,越是偏远的地区民风越是败坏。 B . 善于治理的人都会顺应人的天性,不拂逆人情。 C .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所以无法引导管辖。 D . 愚昧的官员却会荒废了肥沃的土地,鱼肉百姓。
    4. (4) 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三、写作(70分)
  • 9. 有人说,作为人应该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也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他将不会生活。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