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革命文学是代表新兴阶级——无产阶级的文学形态,它要求文学写作“与整个的新兴阶级政治运动很密切地配合起来”,具体地“担负起对于新兴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的任务”,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合法性书写,并参与无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的直接建构。这样的文学思想对文学写作者的身份与态度提出格外的要求:文学家要以革命者的身份,采取介入革命生活的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也就是说,文学叙述必须以革命的话语展开。蒋光慈曾把革命党人与文艺家进行类比,“倘若一个从事实际运动的革命党人,当他拿手枪或写宣言的当儿,目的是在于为人类争自由,为被压迫群众求解放,那么我们的文艺者当拿起自己的笔来的时候,就应当认清自己的使命是同这位革命党人的一样。”所以,在蒋光慈看来,所谓实际的革命党人与文艺者,不过名义稍有点不同,其实质作用没有什么差异,新作家应是“革命的儿子”,同时也就是“革命的创造者”,新作家的使命与一般革命党人所负的使命一样。

    革命文学崇尚“力”的风度,崇尚“阳刚”的美学规范,构成这种规范的审美内容是紧张,是沉重,是革命的坚强,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这样的审美崇尚在革命文学世界中得到生动而多样的显现。就题材形态而言,革命文学选取的题材都有很强的硬度,总是与火与血的苦难现实相连,远离冲淡平和、牧歌情调的清远之境,这样的境界即使有,也是作为革命生活的背景与陪衬出现。就情感维度而言,革命文学拒绝个人的感伤情绪,弃绝软性的个人情感,代之以刚性的革命情感。在革命文学中,革命者被赋予崇高的气节,他们是力的化身,是坚强的符号,他们能承担来自物质与精神两重压力的损害,而保持压力下的硬汉风度,这类特征在女性革命者形象的身上可以得到更为生动的印证。革命史学追求“阳刚”的关学风格,是出于一种先在的革命政治理念,这一理念认定:革命力量是坚决的、勇敢的,革命者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革命文学的“力”的审美范式的形成正是对这一革命理念的透从。

    20世纪的中国革命文学充溢着浪漫的精神气息、浓郁的革命情调、积极乐观的向上情绪,这或许与知识分子的个人气质有关。知识分子天然地具有浪漫的个性,他们对革命的想象和记忆,都充满着浪漫色彩,革命的知识分子作为革命文学的书写者,自然把知识者个人的精神特点带到文学中,但这种个人性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它更多地受制于集团意志和想象模式,革命文学的浪漫性归根到底是政治想象的折射。革命的终极目标既然是未经现实兑现的,那么它就只能作为彼岸性的理想而存在,在此岸的现实革命实践与彼岸的未来革命理想之间,构成一种革命的时间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丰富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决定着政治想象的浪漫性。

    (摘编自雷世文《论20世纪中国的革命文学》)

    材料二:

    革命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最大的政治,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和运用了新文学,新文学也依凭着社会特殊的需要,获得了空前的地位,这是20世纪中国特殊的国情,也是文学发展的特殊情态。

    革命是文学不可回避的时代内容和思想资源,五四新文学的发轫来自中国社会物质革命、政治革命失败后的转向。曾经是五四运动骨干的傅斯年在《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一文中说:“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革命是文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改造催生了新的思想,新的思想促进文学的更新。应该说中国自古就没有纯文学,从来没有离开社会发展的文学和离开社会变革的文学。文学的确表现了每个作家的审美趣味和独立思想,但同时更是历史演变、社会变革影响下的结果。大部分的革命文学作家是把文学作为思想观念表达的渠道,本身带有主观追求和一定的意识形态。革命文学作家也从未彻底完成对纯文学性的坚守。即便像鲁迅也曾说过文学是余裕的产物,但在《呐喊:自序》中也认为革命文学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可以用于改造民族的灵魂。文学是审美的,但绝不纯粹是审美的,文学蕴含的思想赋予了文学更高的追求,赋予了现代作家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深切的文化情怀。

    文学与革命的互渗关系,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生态。文学与革命的互渗,并非简单地指文学产生的环境背景与创作内容,也并非革命对文学产生了现实的要求,而在于文学具有革命的本质。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现代化也历经了百年的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更是实现了百年的发展。文学、社会、政治革命始终交互渗透、同步发展,共同形成了20世纪的中国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关头,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关系。

    (摘编自《文学的革命与革命的文学》)

    1.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前还是之后,革命文学都应担负起一定的任务。 B . 依照材料一的观点,在创作革命文学时,文学家的文学叙述离不开革命的话语。 C . 中国的革命文学从20世纪上半叶以来一直具有空前的地位,呈现出特殊的情态。 D . 革命是文学不可回避的时代内容和思想资源,能够推动文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蒋光慈的观点,革命文学新作家是“革命的儿子”,与一般革命党人的使命不同。 B . 20世纪的中国革命文学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因为知识分子个人天然的浪漫。 C . 革命文学作家把文学作为思想观念表达的渠道,从而带有主观追求和一定意识形态。 D . 文学、社会、政治革命始终交互渗透,同步发展,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之一。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革命文学”特征的一项是(   )
      A . 曹雪芹《红楼梦》 B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 . 杜鹏程《保卫延安》 D . 费孝通《乡土中国》
    4. (4) 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的观点。
    5. (5) 二十一世纪的作家,如何学习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创作者的经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广陵散[注](节选)

    陈翔鹤

    在魏朝最末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住宅外院里打铁。这个小小的铁工场,就设在那棵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的巨大的柳树下面。铁砧墩的旁边不远就是一口深井。井旁边有个石水缸,正好作为打铁时“淬火”或“退火”之用。一到夏天,嵇康还喜欢将井水汲起来,灌注到那围绕着大柳树的沟渠里去。这一泓清汪汪的沟水,使人看了觉得十分凉爽。而烧铁炉和附带的一个鼓排(风箱),以及煤滓铁块、大锤小锤等物,统统被安置在靠柳荫的一个墙角落间,上面还搭有席篷,看来倒有点像间小屋子。

    时间虽然已到初冬,但洛阳的天气却并不怎样寒冷,柳树也还没有脱叶,因此嵇康此刻只露髫、短褐、马裤、赤脚草履,正挥动着大锤,在被阿凤用长铁钳子紧紧夹着的一块红铁上,一锤一锤地直打了下去。在起初几锤,铁花子还几乎如浪涛般飞奔四散,不过愈到末后,铁花子便愈加减少了,嵇康的锤下得也并不如以前的有力。这时阿凤才如释重负似的轻轻地吐了一口气。

    “怎样,不行了吧?我就是在开头的几大锤上,特地需得人帮忙,并且也就只有觉得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阿凤,你看,这有多好啊:铁滓子好像流星一般四下乱溅,这一锤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多有意思!阿凤,现在好啦,你站过一边,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打吧!”

    嵇康说罢,便将阿凤手中的铁钳子接了过来,另外换上一个手锤,自己一下一下地继续去打那块已不大冒火花的红铁,看来他是想把这块铁打成一个锄头的毛坯子。阿凤站在一旁注视着她父亲的动作,有时用手去拢一拢自己额上掉下来的头发,或者擦一擦汗珠。这个发育得比她实际年纪还要健壮高大的女孩,身材的窈窕均匀颇有点像她的母亲,可是因为自来就娇生惯荞的,所以在神气,上却总不免要时常带着几分娇纵直憨之气。但对于打铁,她倒也很感兴趣,算得是嵇康的一个好助手,不过体力有些不及阿勤罢了。

    “姐姐,你去看看,阿勤总是爱在炉子里边乱翻乱抄的,她动得,就不许我动!向家叔叔又不来,他来了就不要阿勤管啦!”阿绍走了过来,面带严肃地说。这个身穿绀青色绢袄子的八岁小孩,头上梳着两个丫角,平时总不大轻于言笑,身体却并不比他姐姐健康。他脸色有点苍白,而且经常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很自信的表情。因此,全家人都叫他“小大人”。

    “好啦,好啦,不用你管,你去玩吧。”嵇康扬起头来说。

    “真是,阿秀叔叔许久都不来啦,讨厌!……”阿凤说时,还用娇憨的语气“呸”了一口。

    “这不好。小孩家可不准这样!拿去,换一块新的来。不要紧,没有阿秀,我们也可以办得了!”嵇康认真地说。

    于是阿凤便将那块现在已经发黑的铁夹了过来,送到火炉里面,去换阿勤已经烧好了的另外那一块。

    他们父女和站在炉边烧铁的婢女阿勤,就像这样地继续工作着,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之后,大家都静默无声,严肃而且兴味盎然。这期间,只偶然可以听见从嵇康口中发出来的嗬嗬的声音。这就算是他在工作中的一种表情,而且也算是他对于铁和火花的一种礼赞!

    关于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在当时国都洛阳域,特别是在诸名士中间,固然早就流传开,而且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过流传得最快,而且被当时人视为美的,却在嵇康与贵公子钟会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据说有一天,嵇康正在家里打铁,他的好朋友向秀还在一旁“鼓排”。这时正为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钟会便带着一大批宾从,声势煊赫、人呼马拥地到嵇康家里来了。他本来是想来同嵇康交朋友的。不想嵇康却毫不理睬他,竟至旁若无人似的各自挥锤不顾。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抬。

    等到钟会碰了一鼻子灰,起身要走时,嵇康才忽然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那个来客也回答得很好:“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两家便再也不曾见面,大约算是决裂了。

    “了不起!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

    “也只有像嵇叔夜这样的名流,才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啦!一般人哪里敢呢!”

    “打铁不好,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而且也因此会得罪人。”

    “他们两家不会因此便‘兴怨’“修怨’吗?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予人以难堪,这实在是太不应该的。”

    当时洛阳城里的人们,就这样纷纷评论着这个在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

    [注]历史小说《广陵散》发表于1962年10月,叙述建安文学之后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阮籍、嵇康及嵇康被杀的经历。小说共四部分,选文为第一部分,后几部分中主要描写了嵇康与向秀对饮、夫妻分别,临刑顾日弹琴等几个场面。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比如写嵇康打铁生活就比较舒缓自然,而写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 B . 嵇康住宅外院的铁工厂打铁设施齐全、安排得当,与后文“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相照应。 C . 阿绍向阿凤埋怨阿勤乱动却不许他动,阿凤埋怨向秀叔叔许久不来,两个孩子虽然个性不同.,但同样纯真可爱。 D . 阿凤负责夹换铁块,阿勤负贵在炉边烧铁,嵇康负责出力气打铁,分工明确合宜,侧面说明了打铁是家中常事。
    2. (2) 关于文中钟会登门拜访嵇康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嵇康与向秀不能接受钟会的行事作风,二人对他的无视是无言的排斥。 B . 嵇康与钟会决裂,表面上是二者相见的不快,实则是二者志趣的不同。 C . 嵇康与钟会的一问一答如出一辙,说明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 D . 洛阳城中人们对此事的评论,真实而生动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 (3) 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简要概括嵇康的性格特点。
    4. (4) 胡适认为,短篇小说的写作应当追求“经济”二字。所谓“经济”,就是“不可增减,不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请结合本篇小说,谈谈“经济”一词在文中的体现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绚;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日:‘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发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也,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戽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口“子之君将行仁歧,选择丙使予,予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并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史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节选自《盂予》)

    [注]①挍;同“校"、比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岁粒米/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 B .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 C .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吟盼然/ D .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即《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六经"之一。 B . “放辟邪侈"与“欲辟土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辟"字含义不同。 C . 夏后氏,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夏朝王族以国为氏,为夏后氏,简称夏。 D . 庠序,指古代的中央学校,后来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有别于指地方学校的“学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在回答滕文公有关治国问题时认为百姓的事刻不容缓,这是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B . 孟子借用阳虎之语并援引夏商周三代十分取一的税赋制度,劝导滕文公要减轻农民负担。 C . 《诗经》里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两句诗告诉了后人周朝也曾经实行过进“助”法。 D . 孟子认为自己所说只是大概轮廓,若要安排调整得更健全完善,只需君王发挥得好就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②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5. (5) 在孟子看来,怎样才能治好国家、做一位仁爱之君呢?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①朱晦庵:南宋大儒朱襄,晦庵是他的号。即世:去世。②玄经:扬雄的著作《太玄经》。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片写读书所感,下片悼念好友朱赢,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 B . 老庄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 C . 梅雨初晴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独到的体会,豁然开朗。 D . 词人晚年远离官场,轻衫短帽,甘心隐居于山林丘壑之间,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
    2. (2)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悼念之意的?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2) 月,古今文人最钟情的意象之一,如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是说人生如月,时而圆、时而缺,但归根究底始终是周而复始。
    3. (3) 姚鼐《登泰山记》中,表现因气候恶劣而难以攀登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月光下,太行腹地,邯郸涉县娲皇宫旁,弹音村人摆开了“娲皇九曲”灯阵。据说,“娲皇九曲”来源于在太行山许多村镇流传极广的本源于军阵后演变为一种转灯阵祈福的民俗“九曲黄河阵”。至今,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此民俗仍流传不息。如今,那灯光益盏,穿越千百年,依然温暖照耀着太行儿女。

    依然是灯。在太行山区,凡有河水处,人们多有“放河灯”的习俗。这一晚,位于太行北部涞源县拒马源的泉池中,灯光摇曳。水波灯影中,倒映着街上桥头的灯市,也漂荡着一盏盏载着人们美好祈愿的河灯。选一盏中意的鲤鱼灯点燃,在心底默念祈福——祈福健康平安,更祈福      

    这里是太行。这里有       , 如狼牙山、挂云山、将军岭,肃然挺立,气壮山河;这 里有不同的河流,如清清的绵蔓河、桑干河和奔腾的滹沱河、拒马河,      , 滋养家园。这里,有浪漫盛开的蔚县窗花、流光溢彩的树花;有热情奔放的霸王鞭、气势宏大的牛斗虎;有震天动地的常山战鼓、自在飞舞的正定高照;有民间舞蹈井陉拉花;有在月辉星光下闪烁在大地上、摇曳在水波里的盖盖灯火……一幕幕,定格着太行人家的美好瞬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甸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优秀的西瓜品种出现在市面上,丰富着人们的夏天。近几年,各种关于隔夜冰西瓜的话题层出不穷,比如“小伙为减肥吃冰西瓜进1CU"“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 400个细菌”“隔夜西瓜把表层切掉再吃没有用”等。那么      ?其实西瓜是否隔夜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致病菌。如果只是普通细菌(即菌落总数)超标,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危害。西瓜糖分高、水分足,的确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冰箱里面也隐藏着各种细菌,所以西瓜切开后       , 最好尽快吃掉。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干净的刀具、砧板切瓜,且及时用干净的保鲜膜包裹并放入冰箱,即使隔夜放了也能吃。把表层切掉也没用的西瓜,是变质的西瓜。       , 主要看坏没坏。另外“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 400个细菌”的话题,其实这个说法有点耸人听闻了。要知道,西瓜切开后接触空气,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可比这8400个细菌多得多。实际上,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 400个细菌,只说个数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说个数越多,就一定有危害,关键还是要看是否有致病菌。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次骇人听闻的荒唐事件真的让你无法相信。 B . 我永远不愿离开你——古老厚重而又活力焕发的安阳。 C . 瞿秋白,你本可以成为文化巨匠,却因为信仰走向了革命。 D . 请你按照征文的格式要求再重新修改一遍,发电子版给我。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邦……

    上述几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