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城、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的内在和谐。

    戏曲人物画,作为对戏曲艺术的再创造,一方面要把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其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只有准确把握角色的瞬间情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一瞥眼、一扬眉,无不具有丰富意涵,这就要求美术工作者对戏曲文化有深刻理解,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关良常去戏院看戏,他以戏入画,与对京剧情有独钟是分不开的。作为资深栗友,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富连成科班老生和盖叫天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言:“我想要画好戏剧人物,自己首先必须弄清有关戏目的剧情、场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性格的特征,要着意把人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画出的人物和观者息息相通,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中国画十分讲求“意境”。具体到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最关键的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元素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传达出独特的“戏韵”。“老生重端方,小生宜潇洒,花脸重豪迈,丑角需灵活,旦角崇袅娜。”这要求美术工作者将舞台上的艺术内核,化为作品的精神追求,定格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并结合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表现,赋予其新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构图和笔墨挥洒不囿于舞台所限,使观者能够通过画面回味戏中精妙,感受画者巧思。

    (摘编自王志纯《丹青戏韵笔墨传 薪-戏曲 人物画的传统文脉与当代发展》)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曲人物画是戏与画结合的产物,在戏曲文化滋养下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 B .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既同宗同源,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各成体系,有迥异的文化特质。 C . 戏曲人物画在表现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中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 D . 戏曲人物画是对戏曲艺术再创造,画家要深刻理解戏曲文化,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度,揭示戏曲人物画对于推动中国人物画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B . 文章第三段以“趟马”表演为例阐述戏曲人物画具有“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生动形象。 C . 文章第四段引用画家关良回忆录中所言,意在闹述戏曲人物画创作重在把握“情态”的道理。 D . 文章论证有所侧重,在戏曲人物画把握“情态"和营造“意境”两个创作重点中更强调后者。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与布景、道具、服饰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如同“织在时空中的图画”。 B . 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演员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为他以戏人画,创作戏曲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 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的关键在于,画面上各种造型元素相互照应、生发,构成特定情态和画面,传达独特“戏韵”。 D . 林风眠采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手法,以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表现京剧人物,这不属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 “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然而,近日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次人脑“意识融合”试验,让科幻成为现实。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教授罗杰西.拉奥日前在该校进行了一次试验。拉奥坐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头部通过电极与一台脑电围描记器相连。此时,在校园另一侧,拉奥的同事安德里亚·斯托克头戴一顶装有经颅磁刺澈线圈的紫色游泳帽,线圈正好对准控制他右手活动的头部左运动皮层。

    拉奥注视着电脑屏幕,想象自己正在操纵一个电子游戏,并在游戏中用右手发射火炮,此时他的手并没有动。脑电图描记器录取了拉奥“发射火炮”的脑电活动信号,并传输到斯托克头上的经颅磁刺激线圈,斯托克随即移动起右手食指,敲打了面前键盘的空格键。按照斯托克的描述,感觉右手不由自主地活动,就像神经抽搐一样。

    谈到自己的最新试验,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巳逾10年的拉奥认为,斯托克大脑中读取的只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思想,这种“意识融合”试验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更谈不到对他人进行“操控”。拉奥强调,这一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当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丧失驾驶能力时,地面上的飞行员可通过脑控技术帮助机上的其他人操纵飞机降落。

    (摘编自陈一鸣《神奇的“脑控”技术》

    材料二:

    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潜能甚大。2020年,马斯克(Elon Musk)推出一款脑控芯片,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的大脑,可以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类疾病,都有一定效果。

    随着脑控科技的发展,它有望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乃至军事领域。美国的Emotiv和NeuroSky两家公司正在研发脑控电子游戏设备,在其设计中,手柄、鼠标等传统游戏操控设备成为历史。在学习教育方面,马斯克的脑控技术公司BrainCo 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在教室中使用脑电图检测技术的产品,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打造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效率的课堂。

    在2020年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近乎科幻的场景纷纷亮相,向世人展示了脑控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阙玉叶《脑控新技术:福兮?祸兮?》)

    材料三:

    据联合早报报道,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像电影《复仇者联盟》里的情节一样,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现在,这项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该公司已经招聘了临床试验主任和临床试验协调员。这意味着该公司离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的长期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根据Neuralink的最新招聘通告显示,临床试验主任已与一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密切合作,希望能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

    (摘编自《马斯克的“脑控"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拉奥认为,脑控技术的“意识融合",不是麻痹别人的“意识”和“思想”,只限于读取简单的脑信号,服务人类。 B . 马斯克发掘了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部分潜能,使之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 C . 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场景的纷纷亮相,给人类脑控技术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D . 马斯克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其研发团队中有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拉奥和马斯克有关“脑控"芯片技术的研究,都得益于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的相关情节的启发。 B . 拉奥在对斯托克进行人脑“意识融合"试验的时候,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了对方。 C . 马斯克掌握了将芯片植入人的大脑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城。 D . 马斯克开发的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又向人体试验迈进了一步,离他的长期目标更近了。
    3. (3) 拉奥、马斯克等科学家对“脑控技术”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月亮的距离

    伊塔洛·卡尔维诺

    据说,从前月亮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那时月亮就在我们头顶上,奇大无比;而海潮呢,月亮压低时就涨潮。海潮高高的,月亮只差一丁点就要被海水浸泡湿了,顶多也就差几米吧。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到月亮上去吗?只需划着小船到月亮下面,支上一架木梯就能爬上月亮。

    月亮离地球最近的那一点是金礁湾。我们划着舢板,到达那个海城。船上有我、武贺德船长和他的妻子、我的表弟等人。那几夜,海面极其平静,银光闪闪,如同一池水银。

    我们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我们在船上带了一架木梯,一个人扶着梯子,另一个则爬上去,还有人划桨,把船划到月下,站在梯子顶部最高一层横栏上平衡直立,只要伸出胳膊,正好可以够到月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徒手登月。在这种登月的跳跃中表现超群的是我的表弟。他像是要翻跟头一样,低头蜷身,靠手撑月面的反弹力腾空而起。我们从船上看他在空中翻跳起来,真像要用双手擎起月亮这个巨球。直到他落到我们上方,大家才能把他拉回到船上。

    在金礁湾的那些夜晚,我们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快活,就好像脑壳里面不是大脑,而是一条鱼,一条受月亮吸引而浮上来的鱼。我们唱着,叫着,闹着。船长的妻子弹竖琴,琴声甜美,悦耳动听。

    每个月,地球的这个卫星刚一离开金礁湾,我的表弟就进入沉闷无言的境地,只有到月亮接近时他才快活起来。然而,他能从一开始就知道月亮的轨道在变化吗?我们谁也没有对此有过疑问。也许只有他在朦胧中知道些什么,预感到将要告别月亮。那夜肯定是有些不正常:海面很柔和,好像月亮的磁力不再发生作用了。连月光也不同于其他满月之时,好像在黑色夜幕中变得更浓了。在月亮上面玩耍的其他水手发现了正在发生的情况,向小船投来惊慌的目光。他们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月亮远离地球而去了!”喊声未落,月亮上露出了我的表弟,他并不惊慌,而是像以往一祥翻个跟头,在月亮和地球之间停顿了一会儿,其他水手都和他一样翻个跟头,相互抓住形成一团,一起向地球引力区前进,扑通一声落入海里。

    一同在月亮,上的还有我和武贺德夫人,我爬到引力区,想伸手过去让她抓住,但我头顶到海面的距离不再是先前那么近了,天空像个无底深渊,只有星星越来越多,这使我陷入无比惊恐和头晕目眩之中,我不能动弹。就在那时,武贺德夫人和我留到了月亮上。

    漫长的一个月开始了,月亮缓缓地围绕着地球转动,在这个悬在空中的星球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熟悉的海岸,而是其深无比的汪洋大海、炽热的火山砾形成的荒漠、冰川覆盖的陆地……月球毫不间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只是在想念地球,是地球使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而非他人而站在这个远离地球的地方,我自己似乎不是原来的我,我渴望回归地球,担心会失去它。

    月亮完成了它围绕地球一周的旋转,我们又再度回到金礁湾上方。当我认出这个熟悉的海湾时,真是惊思万状:即使我作出了最悲观的预想,也没料到它会因距离加大而变小到如此地步。我的伙伴们在那一湾水面上又划船过来了,他们没有带梯子,因为实在是用不上了;就在此时,一条船开始伸出一支长长的竿子。要竖起它来需要非常缓慢的操作,因为竹竿很细,操作中的抖动会使它折断。这种操作要有很大力气,而且要技艺精湛,才能使所有的重力垂直,不让小船倾斜失衡。

    看啊!这竹竿的顶尖果真触到月球了!我们眼见它探过来,戳到月球表面,并且停顿了片刻。我认出来了,是我的表弟,只能是我的表弟!月亮就在竹竿上,仿佛是在靠他支撑保持平衡。我们发现,他施展出这种才干绝无任何其他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要把月亮推开,把它送上更远的运行轨道。这就是他,他不会接受违背月球的本性、行程和意愿的观念,如果月球现在要远离地球而去,他是在享受这种远离,如同当初享受它的临近一样。

    面对这一切,我们该作何反应?武贺德夫人选择留在月亮上面,她并没有向竹竿迈近一步,只是举起竖琴,拨动起琴弦来。而我太想念地球了,竹竿刚一触到月球,我就跳上去抓住了它,立刻感受到一种回归地球的命令对自然力量的控制。我顺着竹竿爬到某一点就不再需要用任何气力,便被地球吸引着头朝下跌落,竹竿折断了,我也落入海中。

    回归地球是甜美的,重返祖国是幸福的,但我却为远离月球而痛苦。现在。月亮变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远远的银盘,而只要天空中有月亮出现,我的目光就投向它,每逢月国就沉浸其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礁湾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那里离月球最近,月色纯净,海天相接.为小说渲染了一种静谧温柔的意境。 B . 表弟用“竹竿的顶尖”“戳到月球表面”,这一细节表明他有超强的平衡力,也为“我"回归地球创造了可能。 C . “我”从在两个星球间的往返经历中认识到:地球才是让“我"有归属感的地方,离开它。一切追求都无法维系。 D . 作者在文中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设想出月亮与地球无比接近的场景,演绎出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登月故事。
    2. (2) 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月亮的距离”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3. (3) 在登月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八月,已卯,雨霁。庚辰,李渊命军中曝铠仗行装。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建成、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域东数里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将数十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咸之状,且的之。者生怒,引共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与出,湖使殷开山趣召后军。后军至,渊欲使军士先食而战,世民日“时不可失。”渊乃与建成照予城东,世民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由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老生具火败。渊兵先趣其门,门用,老生下马投整,刘弘基就新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而登,现克之。渊赏

    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卖石之间,不辨贵贱i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壬午,渊引见霍邑吏民,劳赏如西河,选其丁壮使从军1关中军士欲归者,并授五品散官,遗归。或谏以官太滥,渊曰:“隋氏吝惜勋赏,此所以失人心也.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官,不胜于用兵乎!"庚寅,宿鼓山。绛郡通守陈叔达拒中。辛卵,进攻,克之。叔达,陈高宗之子,有才学,渊礼而用之。癸巳,渊至龙门,刘文静、康鞘利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渊喜其来缓,谓文静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B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C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D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数十骑至城下”与“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两句中的“骑"字含义相同。 B . “陈于城东"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相同。. C . “将士肉薄而登"与“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 D . “以突厥兵五百人”与“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渊命令军队趁雨后天晴做好战斗准备,他和李建成、李世民商议诱敌之策后,抄小路奔向霍邑,最终以骂战的方法引得宋老生出战。 B . 李渊想让军士吃完饭再战斗,在李世民建议下马上分兵列阵,勇击敌军,傍晚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将士们攻下霍邑。 C . 李渊在攻取霍邑后颁赏授官,挑选霍邑强壮的男丁从军;关中的军士要回乡的,他不吝惜勋位赏赐,都授予五品散官,然后让他们回去。 D . 李渊攻克绛郡后,对率兵拒守的绛郡通守陈叔达待之以礼并任用他;到达龙门后,刘文静带突厥兵马来援,他赞赏刘文静的传命之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②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秋浦歌十七首中(其一)

    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拘泪,为我达扬州中。

    [注]①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他曾北游雨薊,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②扬州:走水路而北止长安的必经之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将秋浦水比喻为四季之秋,借水流之长,喻“秋"之萧索无尽。 B . “行”和“上”两个动作,流露出诗人急于登楼以排遣愁绪的心态。 C . 诗人赋予江水以人的情感,并与之对话,表达出与江水重逢的喜悦。 D . 扬州为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
    2. (2) 诗歌以一“愁"字统领全篇,请简要分析诗人为何而愁。
  • 6.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蜀相》中,““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2. (2) 《逍逼游》中写外出要根据往返路程做好各种准备,到百里之外,需要“”,而“”,要在出发前三个月就储备干粮。
    3. (3) 在古典诗歌中,夕阳总是给人一种或壮美、或感伤的感受,荒烟落日、羁旅斜阳、余霞晚归等,无不形成浓重的日暮情思,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地名,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

    景观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是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是历史的集体记忆;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是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 , (      ),(      ),(      ),(      ),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那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      的地方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特定的景观之中,使景观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也将历代诗人的生命记忆和所思所想不断保存、增殖,不断进行再生产。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的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用心和珍视。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从中国的文学地名中,铭记那些不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      的精神风范。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对象,在文中括号内再写四个句子。
    3. (3) 有人认为,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删去,文章表达会更简洁精练;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请说出不可删去的两条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发展兴趣的关键期。科学的种子一旦播下,        。纵观科学史,不少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在小时候便萌生了对科学的热情,而引导他们步入科学殿堂的,往往是一段与科学不经意的相遇经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喜欢上古生物探秘,源于高中班主任给他订的《化石》杂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追梦星辰,结缘于小时候在夜空中,对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执着寻觅。青少年往往充满梦想、活力十足,         , 就可能释放无穷的潜能。

    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        。当前,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教授科学课程的专业老师仍较少,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乡村,这一情况更为突出。让更多孩子的科学潜质得到释放,一方面,需要逐渐补齐科学师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组织权威机构,制作纯公益、全开放科学教育内容,推动科学资源下沉。

    1. (1) 下列句子中的“下沉"和文中加点处的“下沉"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核潜艇在南海下沉中触到异物。 B . 这次地震使地面路基有所下沉。 C . 干部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下沉社区。 D . 雄鹰发现猎物会俯冲下沉进行捕捉.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国策》中有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比九鼎还重,凭借三寸之舌能够胜过百万雄兵。这里赞美了能言善辩的好处。《论语》中有言:“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焉用佞?”意思是伶牙俐齿地与别人争辩会惹人厌恶……一个人为何要能言善辩呢?孔子的话肯定了讷言的好处。

    有时候,不同古人的言论看似矛盾,但实则是他们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出他们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精神特征,而这些思想在当代国家、民族、社会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能言”和“讷言”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