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7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奉贤公交巴士引入氢气作为汽车发动机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能不属于新能源 B . 氢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 氢能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D . 氢能已经完全替代了所有的化石能源
  • 2. (2021·浙江)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汽油 B . 食醋 C . 漂白粉 D . 小苏打
  • 3. 要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 可行的方法是(   )
    A . 滴入溶液 B . 通入氯气 C . 加入适量铜粉并过滤 D . 加入适量铁粉并过滤
  • 4. 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下列对H2O2叙述正确的是(   )
    A . H2O2的摩尔质量为34 B . H2O2中只有极性共价键 C . 也具有还原性 D . H2O2的电子式为
  • 5. 以下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 乙醇 B . 乙酸 C . 次氯酸钠 D . 高锰酸钾
  • 6. 下列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 . Si B . SiO2 C . SiCl4 D . SiC
  • 7. 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可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 B . b可用于物质分离 C . c受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D . d通冷凝水的方向是上进下出
  • 8.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 原子半径:Na>Mg B . 非金属性:O>S C . 还原性:Cl-<Br- D . 酸性:H2SO3>H2CO3
  • 9. 紫花前胡醇()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式为C14H14O4 B .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 . 能够发生消去反应
  •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烯烃与一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理论上最多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 11. 关于反应4CO2+SiH44CO+Si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O是氧化产物 B . SiH4发生还原反应 C .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 . 还原性:SiH4>CO
  • 12. “价—类”二维图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方法,下图是a~f表示的是含硫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可用硫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B . b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一步转化为d C . c能使溴水褪色,证明c有漂白性 D . f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13.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nH2O)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结果n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 称量样品的坩埚潮湿 B . 加热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C . 加热过程中样品有少量的溅失 D . 坩埚含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 14. N2(g)与H2(g)化合生成NH3(g)的过程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B .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l)+2bkJ C . 1molN(g)和3molH(g)生成1molNH3(g)时,放出bkJ热量 D . 1molN2(g)和3molH2(g)的能量之和小于2molNH3(g)的能量
  • 15. (2023·吉林模拟) 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分别在pH=2.0、4.0和6.0的酸性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得到反应体系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 B . pH=2.0时,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 C . pH=4.0时,不发生析氢腐蚀,只发生吸氧腐蚀 D . pH=6.0时,正极一定会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16. 实验室中利用侯氏制碱法制备Na2CO3和NH4Cl,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体N、M分别为 B . 只有“食盐水”可以循环使用 C . 为了加速过滤可用玻璃棒搅拌 D . 向“母液”中通入NH3有利于析出NH4Cl并提高纯度
  • 17.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b中的现象能证明a中反应所得产物的是(   )

    选项

    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

    A

    乙醇和浓反应生成乙烯

    酸性溶液褪色

    B

    木炭粉和浓反应生成

    溴水褪色

    C

    和浓盐酸反应生成

    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D

    苯和液溴反应生成

    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常温下,已知浓度均为0.1mol·L-1的NH4CN溶液和NaCN溶液的分别为9.32、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0.1mol·L-1NH4CN溶液能使甲基橙试剂变黄色 B . 0.1mol·L-1NaCN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0-11.1mol·L-1 C . 上述两种盐均能促进溶液中水的电离 D . 上述两种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 19. 常温下,调节某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的pH,保持c(CH3COOH)+c(CH3COO-)=0.1mol·L-1 , 溶液中c(CH3COOH)、c(CH3COO-)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A . pH=5时,c(CH3COOH)>c(CH3COO-)>c(H+)>c(OH-) B . pH=3.5时,c(Na+)+c(H+)-c(OH-)+c(CH3COOH)=0.1mol·L-1 C . 取W点溶液1L,c(Na+)+2c(OH-)=c(CH3COO-)+2c(H+) D . 取W点溶液1L,通入0.05molHCl:c(H+)>c(CH3COOH)+c(OH-)
  • 20. 向一容积可变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发生反应:2A(g)+2B(g) 3C(s)+4D(g)在不同压强下,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压强/MPa

    平衡常数

    温度/℃

    1.0

    1.5

    2.0

    300

    a

    b

    16

    516

    c

    64

    d

    800

    160

    f

    g

    A . g>f B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 2.0MPa、800℃时,A的转化率最小 D . 1.5MPa、300℃时,B的转化率为50%
二、非选择题
  • 21. 含氯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1. (1) I.氯原子的核外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2. (2) 周期表中有3种主族元素与氯元素相邻,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通常状况下,Cl2、Br2、I2依次是气体、液体、固体,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 (3)  Ⅱ.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用KClO3和浓HCl可制得它:

      请完成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KClO3+_HCl(浓)=_ Cl2↑+_ClO2↑+_KCl+_。

      若反应产生8.96LClO2(标准状况)时,则转移电子数为

    4. (4) 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工业制漂白粉的气体原料来自于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设备的(填电极名称)。
  • 22. 奥昔布宁是具有解痉和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③G、L和奥昔布宁的沸点均高于200℃。

    1. (1) A→B所需的反应试剂、反应条件分别为。B→C的反应类型为
    2. (2) F的结构简式为
    3. (3) J→K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用G和L合成奥昔布宁时,通过在70℃左右蒸出(填物质名称)来提高产率。
    5. (5) 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分子中仅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 (6) 结合题中信息,以 为有机原料,设计合成 的路线。(无机试剂与溶剂任选,合成路线可表示为:AB……目标产物)。
  • 23. CO2和SO2的大量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科学家在积极探索用化学方法吸收并综合利用CO2和SO2
    1. (1) I.重整吸收CO2.主要反应如下:

      ①CO2(g)+CH4(g)⇌2H2(g)+2CO(g) -Q1(Q1大于0)

      ②CO2(g)+H2(g)⇌H2O(g)+CO(g) -Q2(Q2大于0)

      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投料比按n(CO2):n(CH4)=1:1发生上述反应,CO2、CH4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消耗情况可以判断:图中曲线(选填“A”或“B”)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为(列举一条)。

    2. (2) 图中X点的v(CH4 , 正)v(CH4 , 逆)。(选填“>”、“<”或“=”)若起始c(CO2)=2mol·L-1 , 反应至5min时,CH4的转化率到达Y点,且c(H2)为0.2mol·L-1 , 则0~5min内H2O(g)的平均反应速率v=mol·L-1·min-1
    3. (3) II.ZnO悬浊液吸收SO2 , 再催化氧化得到硫酸盐。

      向ZnO悬浊液中缓缓通入SO2 , SO2吸收率及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

      在0~10min,溶液pH几乎保持不变,该阶段主要产物为(填化学式);在30~40min,SO2吸收率迅速降低,该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调节吸收SO2所得溶液的pH为4.5~6.5,缓缓通入O2 , 则溶液pH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4.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用如图装置制备SO2 , 并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 , 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省略夹持、加热仪器)

    1. (1) 制备的SO2中会混有少量的SO3 , 原因可能为。为了排除SO3的干扰,试剂a可以为

      a.浓硫酸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实验二:验证白色沉淀B的成分。

      分析: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两者混合物。滴加氨水可释出其阴离子,便于后续检验。

      相关反应为:①Ag2SO3+4NH3•H2O=2++4H2O;

      ②Ag2SO4+4NH3•H2O=2++4H2O。

      流程如下:

    2. (2) 欲检验溶液C中加入的Ba(NO3)2是否已经过量,请简述实验方法
    3. (3) 沉淀D中主要含BaSO3 , 理由是。向滤液E中加入H2O2溶液,产生的现象是,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Ag2SO3
    4. (4) 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

      猜想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 , 随沉淀B进入D。

      猜想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取少量溶液A,滴加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猜想1不合理。理由是:

    5. (5) 不同反应的速率也有所不同。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也会有生成,同时生成单质Ag。请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原因:
    6. (6) 实验探究可知,(选填“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