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社会个体有表情,个体表情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作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情感表达。与此类似,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也有表情。社会学家库利指出:“每个时代和国家都多少有些独特的情感方式,正如每个时代和国家都有独特的思想方式一样。”社会表情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在进行充分的社会认知和作出集体价值判断后所形成的情感表达。特定社会表情的形成和变化是各种因素复杂作用的产物。从宏观的社会结构视角出发,可以识别出影响一个社会或其主要群体的社会表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②从社会变迁性质看,社会变革状态是影响社会表情变化的社会环境性因素。一般而言,在没有推行社会变革的凝滞型社会中,社会安逸的表情会长期存在,但随着经济社会等结构性因素的变迁,整个社会或其中的主要群体可能会呈现出社会焦虑甚至是社会愤怒的表情。在一个变革型社会中,如果主要进行增量改革,不触动现有利益结构,主要是通过在新领域创造增量来实现社会总福祉的最大化,一些主要社会群体的社会表情是幸福的或者是安逸的,如果主要进行存量改革,由于被改革群体要承担各种改革风险、付出各种改革成本,因此短期内其社会表情可能是焦虑的,甚至是愤怒的,而一旦改革的长期正向效应显现出来,社会整体上就会处于一种持续的幸福状态。

    ③从社会财富结构看,社会财富配置是社会表情形成和维持的当期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在快速发展的初期,财富总量增长会使各社会群体的幸福感快速提升,而一旦发展水平越过拐点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幸福感与财富总量增长就可能不存在直接相关。随着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当财富配置差距扩大局面持续一段时间后,国民对社会财富配置的关注就会从“扩大程度”转向“差距内涵”,如关注这种差距是三五年的短期差距还是三五十年的长期差距,是社会纵向流动畅通的流量差距还是财富分配格局已经定型的沉淀差距,等等。这些差距如果维持在前一类上,则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等社会合作型的社会表情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而一旦演化为后一类,社会表情就会向社会焦虑、社会愤怒等不合作型演化。

    ④从社会控制结构看,社会调控能力是影响社会表情变化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在社会调控能力中,有作为软控制的意识形态引导能力,也有作为硬控制的社会秩序维护能力。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乏引领力,而社会稳定的调节能力也差,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群体无法正确认知社会、他人与自我,从而作出错误的社会判断,使其社会表情与客观现实之间形成错位。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异常强大但缺乏吸引力,强力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也很强大,则短期内可能会营造出一团和气的社会表象,但一些社会群体的负面情绪无法正常呈现,就会在社会心理层面不断郁积,最终可能会以异常激烈的形式爆发。

    ⑤社会表情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良好的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秩序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心理基石。因此,面向未来,我国应当积极思谋,在社会中引导形成并长期维持社会幸福等社会合作型的社会表情,从而为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时代的总任务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摘编自王道勇《社会表情与社会合作》)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个体表情与社会表情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形成都需要作出价值判断。 B . 增量改革中,由于没有直接利益受损群体,一些主要群体的社会表情是幸福或安逸的。 C . 国民对社会财富配置的关注一旦转向“差距内涵”,就会出现社会焦虑等社会表情。 D .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可将造就社会幸福等社会合作型的社会表情作为有效方法。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阐释社会表情,然后分析影响社会表情的因素,最后提出建议,脉络清晰。 B . 文章引用社会学家库利的话语,是为了论证社会表情与个体表情存在类似的地方。 C . 文章使用假设分析,从两个方面揭示了社会改革会对社会表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 . 文章在分析影响社会表情的因素时,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逻辑上是并列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财富增长与幸福感的直接相关可能存在拐点,这个拐点就是人均GDP3000美元。 B . 当社会财富配置随经济发展出现差距,国民对社会财富配置的关注点会随之转向。 C . 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具备强大的引领力,就能在社会群体中形成合作型的社会表情。 D . 社会幸福、社会焦虑、社会愤怒这几种社会表情,在社会合作程度上由高到低递减。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距离2032年还有11年,国际奥委会就急着把2032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定下来。按照惯例,通常是在距该届奥运会举办还有7年时投票确定主办城市。作为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申办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胜出得毫无悬念。在确定好203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之后,有关方还想把2036年和20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也定下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意思,就是要立足长远发展,让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实际情况却是,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工作困难重重,各地报名的时候热情都挺高,但是慢慢就相继退出了。早在2015年9月16日,国际奥委会就公布了2024年夏季奥运会五个申办候选城市,分别是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先后撤回申请,申办者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眼看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快退光了,国际奥委会决定,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从巴黎和洛杉矶两者之间选择,败选的一方自动承办2028年的夏季奥运会。并且国际奥委会还决定自掏腰包补偿。就这样,巴黎成为2024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00亿人民币;洛杉矶成为202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20亿人民币。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很头痛,表示未来不排除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

    (摘编自《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定了,奥运会无人愿意举办,未来或变成指定制》)

    材料二:

    奥运会是世界性体育盛事。以前,许多国家都希望承办奥运会,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机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为争取举办权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也是经过了2000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失利的挫折之后才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但是,近几年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却越来越少。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最终能否实现盈利却是一个未知数,很多时候,亏得少就算不错了。有美媒称,新建体育场馆可能需花费3000万美元。有的场馆会建立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却可能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也会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也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动物还濒临灭绝。此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低谷效应”给部分国家带来过经济风险。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当时希腊在举办2004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家赤字,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降到9年以来的低点,影响了希腊之后的经济发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4年曾列出应对奥运会的未来可以采取的行动清单,比如降低招标成本以及提高奥运会所有方面的可持续性。有人甚至提议固定举办地点。而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以后再举办奥运会时投入会相对小一些。

    注释:①奥运低谷效应:又称“后奥运效应”,指奥运会主办国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奥运筹备阶段投资消费收入的激增与奥运会结束后投资消费收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设施闲置和体育设施维护而产生庞大的维护成本等。

    (摘编自《奥运会“无人申办”,因为太“贵”?》)

    材料三:

    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还是奥运会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对自身进行改革,奥运会才会有出路。

    第一,奥运会必须“瘦身”“减负”。奥运“瘦身”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他认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太多,参赛人数庞大,给承办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应该适当减少奥运比赛项目。然而,“瘦身”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以致“瘦身”计划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看,长痛不如短痛,国际奥委会只有痛下决心,坚决执行奥运“瘦身”计划,减轻承办城市的负担,才有可能重新唤起各国申办的意愿。

    第二,奥运会必须降低申办门槛。以往,在申办奥运会的竞争中,申办城市都要把场馆建设等硬件条件作为自己申办的优势。一般而言,一座城市一旦申办成功,为了兑现诺言,势必要增加预算,大兴土木,给申办城市所在的政府增加了太多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让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无力申办奥运会。奥运会要寻求出路,必须要自降门槛,让更多的城市能办得起,才会吸引更多城市申办。

    总之,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承办所需经费越来越多,奥运会的申办者肯定会寥寥无几,即便是国际奥委会最终指定承办城市,承办方也会心存不满,这样的奥运会恐怕难言精彩和圆满。

    (摘编自《不“瘦身”,奥运会没出席》)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04年奥运申办国有11个,2024年奥运申办国仅有2个。自2008年到2024年,奥运申办国家在数量上时多时少,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B . 自2002年到2014年,除了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实际支出与预算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届都明显超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超支比例位居首位。 C . 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这也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或“后奥运效应”。 D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即便愿望成真,因承办方是被迫承办,这样的奥运会也无法保证精彩与圆满。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4年夏季奥运会原本有汉堡、罗马、布达佩斯、洛杉矶和巴黎五座城市申办,不过后来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因经费不足先后退出了竞争。 B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计,这句话对于奥运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当前,巴赫、罗格等人的建设性意见也大都是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而提出的。 C . 2024年到2032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几乎没有悬念,甚至2032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个,这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 D . 只要能够控制好奥运会的赛事规模,节俭办奥运,奥运会就一定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奥运会的美好未来依然可以期待。
    3. (3) 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原因何在?请概括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岭记

    贾平凹

    ①牛站在岭畔,伸嘴去吃酸枣刺。人吃辣椒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酸枣刺是牛的调料。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一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

    ②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但是,张家看不起司家:去,有什么技术含量,棉花用手撕着也能撕蓬松!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唢呐。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锨、铲锨、板保,解板的长锯,齐齐挂了铁门两边的木架上和摆了木架前的摊位上。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钱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一股子大风在刮了,啥都吹起来,张铁匠吆喝着让碌碡起,起,碌碡到底没被吹起。

    ③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是打了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钳子从炉火里夹出一疙瘩铁,在砧子上用小锤子敲,让儿子抡起大锤子砸,但后来,砸着砸着,大锤子就乱了,他呵斥:咋啦?儿子说:我瞀乱。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就写生处的水,熟处的鬼,别上了那些人的当。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嘴里嘟嘟囔囔,像个走扇子门。

    ④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锨、锄、镢头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铧、钢钎、撬杠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大锤子小锤子的敲打声,响一会儿就消停了。就是还响,也节奏大乱。而西头弹棉花店里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他问儿子:咱村你那些同学去了城里,峪里别村的那些同学也都去了城里?儿子说:就是。他说:都不种地啦?儿子说:种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诫儿子:这不会长久的,是农民么能不种地?种地能不用农具?咱多打些铁货放着。

    ⑤父子俩是打造了一批铁货,却一直堆放在柴棚里。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没卖出,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在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

    ⑥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张铁匠问:做铁叉干啥?儿子说:在河滩淤泥里叉鳖呀。现在一只鳖在城里卖五十元,在镇街饭馆里也卖十几元。游客要亲自去河滩体验叉鳖。张铁匠说:还有这事?他就打造起了铁叉。不久,儿子又定新货了:你打钉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诉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长廊,全用木头,钉子的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这天下雨,铁匠钱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人。儿子给爹介绍这是他的合伙人,张铁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匠说他生他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的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要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咹?咹?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合伙人却嘿嘿地笑,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发明了火药还不是做鞭炮吗,恐龙那么大的,现在挖出来的恐龙蛋不也是拳头那么小?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下子火了,一脚却把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嗞嗞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

    ⑦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拿了挂在墙上的唢呐,这是儿子的唢呐,他不会吹,开口唱起小时候学会的山谣,唱得不沾弦。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

    (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牛吃酸枣刺、狗啃骨头好的是那一股“味道”,比喻人对某些传统事物执着爱好的心态,通俗易懂。 B . 张铁匠明知来人是羊角村的,还故意去问,是想通过对方的回答,将两村铁匠铺进行比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C . 结尾处写景视野宽阔,写白芦峪河是一条线,这条线穿过镇街,指向远方的或许是县城省城的地方,具有象征意味。 D . 文章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文中所刻画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描述的事物、穿插的方言等都体现出典型的西北特征。
    2. (2) 文中主要记叙的是张家铁匠铺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写司家的弹棉花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第⑥段中,张铁匠和儿子的对话,以及张铁匠和合伙人的对话,分别反映了三个人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五月,刘锜大败金人于顺昌。初,锜赴东京 , 率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及殿司卒三千,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闻金人败盟南下,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绮曰:“可矣。”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锜曰:“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志已决,敢言去者斩。”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无辱敌手也。”顺昌受围,金兵益盛。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是夕,天欲雨,电光四起,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锜复募百人往,或请衔枚 , 锜笑曰:“无以枚也。”直犯金营。电所烛则皆奋击,电止则匿不动,敌众大乱,积尸盈野,退军老婆湾。兀术在汴闻之,即趣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时天大暑,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遣数千人出南门,我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失,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明日,兀术拔营去,锜遣兵追之,死者数万。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B .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C .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D .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京,也称汴京(今开封),曾是北宋首都,南宋都城是临安(今杭州)。 B . 斛,中国古代的一种量器,也用作容量单位,容量单位还有斗、升、锱铢。 C . 衔枚,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嘴里横衔筷子状的器具,以防喧哗暴露踪迹。 D . 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未时即下午1-3点。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锜颇具战略眼光,行军途中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在东京沦陷的不利局面下,凿沉船只,誓死扼守顺昌。 B . 顺昌被围,金兵越来越多,刘锜并不一味防御,而是勇于主动出击,亲自率领精锐,巧借天时,奇袭敌营,连败金兵,迫使金人退却。 C . 面对兀术来援、敌众我寡的战场形势,刘锜认为士气正盛,不宜撤军,且撤军恐危及两淮、江浙等地,其慷慨报国的胸怀使众将倍受鼓舞。 D . 刘锜趁金兵疲惫之时突然出兵,先在西门接战,再出南门进攻,战术高明;将领赵樽、韩直奋不顾身,士兵们也拼命厮杀,终获大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无辱敌手也。”

      ②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

  • 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居客感

    江春霖

    迷离乡梦乱如丝,沈醉东风酒一卮。

    大地于今皆泡影,长安自古似弹棋

    百年世事青衫泪,一点禅心黄蘖知。

    来日是非浑莫管,衔杯权赋草堂诗。

    【注释】①江春霖:有“晚清第一御史”之称,曾八次弹劾袁世凯,终因弹劾与袁世凯沆瀣一气的庆亲王未果,愤恨辞职,返回老家做道士装束归隐。②弹棋:一种棋类游戏。③黄蘖:大唐佛教高僧。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长期居住京城,遇到来京城做客的友人,借酒浇愁,有感而发。 B . 诗人在梦中思念故乡心乱如丝,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痛,与题目照应。 C . “泡影”写出了国家繁华不在,“弹棋”写出了朝廷的动荡不定。 D . “青衫泪”“黄蘖”化用典故,志不得伸的痛苦与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2. (2) 古典诗歌语言贵于“意在言外”,尾联表面释然超脱,实则抑郁激愤,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这一特色。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论证了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之后,又用“”,对后世统治者提出警示。
    3. (3)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蕴含哲理,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远古部族之间的互相仇杀、西方中世纪的战争,东方文明的农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可以说, , 它夺去生命,带来死亡;即便是战争的幸存者,也难免创伤、饥饿和病苦;而战争的失败者,则只能接受被剥削甚至被奴役的命运。

    所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然爱和平,及对战争”,也许是世界人民为数不多的共识了。但是,即便大多数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类社会至今像热无法摆脱战争的阴霾。

    ?从海牙公约、或尔通“十四点原则”,国际联盟到当下的联合国,为何人类社会防止战争促进和平的种种尝试往往收效甚微?从这一问超出发,便诞生了国际政治学的学科。

    起初,人们往往将这一问题归结于“邪恶”—不是人类本质上的邪恶,便是

    但有人认为,人类的本质——“人性”,不是国家内在的结构或者所谓的“人性”,它蕴含着战争的起源。因为人类在本性上拥有着自我保全和侵略性,所以才会发动战争。这便是摩根索的“人性现实主义”。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选项中破折号与文中“人类的本质——人性’”的破折号使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B .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C .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D .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暑天太阳光照猛烈,天气很闷热,    ①    , 浓浓的汗臭味让人觉得尴尬,于是很多人想各种办法避免出汗,常见方法就是开空调和冲冷水澡。但是这样做,汗出不来,对人的身体十分不利。

    先说开空调。偶尔开开空调关系不大,    ②    , 就会使我们对高温的耐受力渐渐下降,再回到室外热潮汹涌的环境中就会难以适应;汗腺会因为长时间不使用而变得不灵敏,进而导致中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还容易患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

    再说冲冷水澡。我们出汗后,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③    , 皮肤就会受到冷水刺激而引起血管收缩,这样反而使散热趋于困难,使体温升高。同时,流回心脏的血量也会猛然间变多,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还有,人体从热环境迅速进入冷环境,身体来不及调整以适应温度的变化,人很容易感冒、发烧。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请用上否定词分别写一句话概括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并对人进行警示。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班会课上,同学们观看了班主任精心剪辑的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精彩片段,对以下三个场景感触尤其深刻:

    场景一:

    1915年,22岁的毛泽东出场:瓢泼大雨中,杂乱无章的长沙老街上,他怀抱一沓《青年杂志》(陈独秀创办,次年改名《新青年》),踏着泥水迎着风雨奔跑……

    毛泽东被《青年杂志》打开了眼界,思想觉醒了,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

    场景二:

    1917年,张勋复辟。28岁的李大钊被迫离京,流亡江南。他深入社会底层,苦苦追寻新的救国之路。一个声音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除了文化启蒙和思想觉醒,更要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新之路。

    场景三:

    1920年,漫天飞雪的海河岸边,41岁的陈独秀与李大钊目睹难民沿街乞讨之惨状,耳畔回响着难民悲愤的控诉:“政府?哪见过这么浑蛋的政府?他们什么时候关心过老百姓的死活呀?……”

    陈独秀:守常,我想了,我们得建党!……

    李大钊:你为什么要建这个党?

    陈独秀: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场景,以“觉醒”为话题,联系历史与现实写一篇观后感,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