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系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

    (摘编自新晓燕、王胜昔《甲骨文:我们这样走近你》)

    材料三: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为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应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

    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编自孙亚慧《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材料四: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里——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他们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骨文表情包 融合       古老与新潮    带动       年轻人重新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B . 甲骨文爱好者 借助       “殷契文渊”平台       查找       甲骨文字、文献、著作等 C . 甲骨文研究者 历经       120年、几代奋斗 破译       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 D . 国家图书馆相关人员    研究       国图馆藏甲骨       预期       整理出版《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四则材料介绍甲骨文的传播、甲骨学的研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自信。 B . 陈楠将甲骨文元素融入诸多设计作品,出版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多个国家展出汉字艺术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C . 用拉曼光谱分析甲骨填色,用计算机辅助缀合甲骨图片,用大数据整理、汇总研究成果,当下甲骨学研究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 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促进,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3. (3) 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门

    钟法权

    白塔寺在蓝田的东面,在秦岭山脚下的塬上。红二十五军主力在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经崖子口血战才得以暂时摆脱敌人的前堵后追,在桂花飘香的中秋,抵达白塔寺小镇。

    白塔寺镇处于三县交界,因建有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有四层楼高,塔身用白色石片砌成,故称白塔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三县鞭长莫及之地,少了干扰,各行各业得到自由发展,小镇也就分外热闹。再加上白塔寺镇背靠秦岭,前眺黄河,四周塬高沟深,红二十五军便在物质相对丰富,地势较为险峻的小镇停了下来,进行军需补充和休整。

    红二十五军进入小镇第三天,驻守在西安的城防司令得到密探关于红军在白塔寺休整的密报后,心里甚是欢喜,他决心在远离西安的白塔寺一举消灭红军,以便向蒋介石邀功请赏。于是,他调集一万多人,从西安日夜兼程行军近百余里。在第四天的午后,所有部队按时赶到了白塔寺镇外围,一番遣兵布阵,将白塔寺镇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太阳落山之前,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敌人从三个方向向白塔寺镇发起攻击。当时,红二十五军军直机关人员正在白塔寺一旁的赵财主的院子里过中秋,警卫连除了在四周布置岗哨外,还在白塔寺顶上安排了瞭望哨,并设置了两挺机关枪,以防敌人偷袭。

    在血色的阳光下,敌人偷袭没有成功。设在西边的外围游击哨首先发现了敌人,架在塔上的两挺机关枪居高临下,向发起突袭的敌人给予了猛烈的火力还击。面对数倍于红军的敌人,红二十五军在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指挥下,开始有序向白塔寺南面的秦岭撤退,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在进入秦岭的南观提前摆下了重兵。生死一条路,英勇的红军全然不顾敌人的强大火力,奋勇攻击,一个班、一个连很快壮烈牺牲。打红了眼的徐海东副军长,像往常那样,举着手枪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敌人知道要想尽快拿下白塔寺镇消灭红军,必须拿下白塔寺,于是疯了一般朝白塔寺发起进攻。负责断后的一连依塔坚守,在相持期间,一颗炮弹从一楼的窗口穿了进来,随着一声爆炸,贴墙而立的一尊大佛被震倒,一个地下通道随之露了出来。

    炸弹形成的气浪,将在一楼担负阻击敌军的几名红军战士们掀倒在地。当他们灰头土脸地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敌人已经攻到了寺院院墙下,形势显得万分危急。耿连长掏出怀表,发现时钟已过七点,到了该撤退的时候。于是,耿连长果断地命令,段指导员带领全体人员从地下通道撤走,自己负责断后。段指导员说,你先撤,我断后。耿连长挥着驳壳枪,再一次大声吼道,现在谁不听我的,我就毙了谁。段指导员对身旁的冯大个子说,你留下来,一定要保护好连长从地道撤出去,所有人员现在随我撤。

    当最后一个战士钻进地道后,耿连长将倒在地上的大佛扶了起来,把地下通道暂时挡住。耿连长从冯大个子手中夺过机枪,将子弹雨点一般射向从院门涌进来的敌人。

    南观争夺战异常激烈,红军战士在徐海东的指挥下一连发起了几次攻击都未能奏效。生死攸关的时候,徐海东副军长亲自上阵带领红军战士发起冲击。此时,一颗无情的子弹射中了冲在最前面的徐海东副军长,红军战士见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军长倒在了血泊之中,顿时疯了一般向南观发起冲锋。

    段指导员率领队伍沿着漆黑的地下通道磕磕绊绊地快速向前推进,一段平路之后,慢慢由低向高,最后是直梯而上,冲在最前面的段指导员顶开了一块石板,一股新鲜的秋风夹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和炒豆一般的机枪声扑面而来。段指导员跃出地面,发现地洞外是一个不大的土地庙。他钻出土地庙站在高处往下一看,只见红军战士一个又一个被敌人的机枪扫倒在地。段指导员怒火中烧,转身从一个战士手中夺过机枪,扣动扳机,仇恨的子弹雨点一般射向南观岭的敌人。敌军冷不防背后遭受夹击,在他们惊慌失措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一个个命丧黄泉。在不大的南观岭上,敌人为了堵住红军,在岭上部署了一个加强连,他们没有想到红军会从地里钻出来。前后夹击很见效果,一根烟的工夫,敌人死伤过半。面对无处可逃的处境,剩余的敌人纷纷举手投降。南观岭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卡子被红军打开并占领。

    徐海东副军长被红军战士抬上了担架,按照预定路线朝秦岭深山撤退。徐海东身负重伤,一路昏迷不醒。当天深夜,随行王军医在秦岭腹地葛碑镇的寺院里为徐海东做了取弹手术。做完手术的王军医汗流浃背,他心有余悸地对坐在一旁的政委吴焕先说,弹头再往心脏偏一毫米,徐军长就难逃厄运。

    南观被红军夺下后,段指导员再一次请领断后任务,他要在此等候与自己出生入死的耿连长。黑夜之中的白塔寺镇升起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多半是硝烟,一轮圆月被包裹得虚幻无比。刚才还枪声遍地的白塔寺镇,顿时枪声骤停,唯有人的哀号不绝于耳。就在段指导员忧心耿连长的时候,冯大个子满身是血地背着连长从土地庙里钻了出来,见了段指导员声泪俱下地说,指导员,连长他牺牲了。

    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伤势过重的徐海东一直躺在担架上随队伍辗转于秦岭高山深谷之中。当他得知有一百多人在白塔寺突围战中壮烈牺牲的情况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杀回白塔寺,去看望坚守到最后宁死不退的耿连长和那些在争夺南观战斗中长眠的战友。他要为他们立一座碑,再补过一个中秋节。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二十五军“经崖子口血战才得以暂时摆脱敌人的前堵后追”,而敌军调集一万多人,表明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选择在白塔寺镇休养,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队伍的进退;二是物质相对丰富,方便进行军需补充。 B . “一番遣兵布阵,将白塔寺镇围了个水泄不通”的敌军最后一个个命丧黄泉,这衬托了二十五军战土作战英勇的形象。 C . 小说中耿连长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再一次大声吼道,现在谁不听我的,我就毙了谁”一句表明了他对士兵的严厉。 D . “生门”在小说中既可以说是大佛被震倒后露出来的地下通道,也可以说是红二十五军英勇奋战,为自己赢得了“生门”。
    2. (2) 请简要分析徐海东副军长这一人物形象。
    3. (3) 文中画横线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皱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味等。

    夏四月楚图汉王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汉王:刘邦,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封为汉王。②钟离昧、龙且、周殷:均为楚王项羽的大将。③大牢具:即太牢具,指宴会或祭祀时并用食具盛着牛、羊、豕三牲,这里用指丰盛的酒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B .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C .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D .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称为“川”或者“水”。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 B . “东向坐”就是坐在西面,向东而坐,古代在“室”内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C . “为寿”,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D . “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在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所得情报来源也说了出来。 B . 项羽寡谋轻信,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C .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项王不相信他,也不肯听他的意见。 D . 项羽为人猜忌,偏听偏信。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对亚父大起疑心,汉王反间计获得成功。
    4. (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答张十一功曹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此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采用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寥寥数笔即描绘出一幅冷清的画面。 B . 颔联描写绿竹生长和踯躅开放之景,色彩明快,衬托出诗人的闲适自得。 C . 尾联写吟罢友人的诗后霜毛陡加,却未言明原因,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D . 本诗前半部分写景先远后近,后半部分主要叙事,景中含情,事中寄情。
    2. (2) 请概括本诗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6. (2022高二上·衡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在滕王阁上远眺时所见到的关于落霞与秋水的美景的诗句是“”。
    2. (2)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的句子是“”。
    3. (3)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自己归家时家人的表现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二下·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B . 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 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D . 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B .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C .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 8. (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①   ,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②    , 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    , 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辅佐楚怀王制定全国的法令,得罪了上官大夫,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而疏远了屈原;楚怀王去世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又因为进言得罪了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顷襄王听信他们的谗言而放逐了屈原。屈原走到江边,遇到一位打渔的老人,老人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酒糟)而啜其醨(薄酒,淡酒)?”劝屈原与世沉浮,避免被放逐的命运。屈原则回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形容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选择自投汨罗江而死。

    如果有机会与屈原或打渔的老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你更想与谁对话?请给屈原或打渔的老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们所交流的问题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