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4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该过程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B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 .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该过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 D .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火力用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成粉”中的“粉”为CaO
  • 2.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明星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 . 一个分子中最少有8个碳原子共面 C . 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H2加成 D . 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7种
  • 3. 图示为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装置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中可以用Na2CO3和稀盐酸来制备CO2 B . b装置中是饱和Na2CO3溶液,作用是除去a中产生的HCl C . c中只发生2Na2O2 +2CO2=2Na2CO3+O2 D . f中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O2
  • 4. 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A

    透明溶液中:Mg2+、Cu2+、Br-

    不能大量共存,因为Cu2+呈蓝色

    B

    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中:Na+、Cl-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C

    NaCl溶液中:Fe3+、I-、Ba2+、CH3COO-

    不能大量共存,Fe3+和I-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NaHSO4溶液中:K+ 、Cl-

    不能大量共存,发生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5. R、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R和Y位于同主族,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向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简单离子半径:Y> Z> R> X B . Q溶液中两种阳离子浓度相等 C . Z2R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Y
  • 6. pH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E(即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 (E的单位为V,K为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pH计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玻璃电极玻璃膜内外c(H+)的差异会引起电池电动势的变化 C . 若测得pH=3的标准溶液电池电动势E为0.377V ,可标定常数K=0.2 D . 若玻璃电极电势比参比电极电势低,则玻璃电极反应为AgCl(s)+e-=Ag(s)+Cl-
  • 7. 工业上以SrSO4(s)为原料生产SrCO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rCO3(s)的0.1 mol·L1Na2CO3溶液和1.0mol·L1 Na2CO3溶液,含 SrSO4(s)的0.1 mol·L1 Na2SO4溶液和1.0mol·L1 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c(Sr2+)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6.5 B . pH相同时,溶液中c( )越大,c(Sr2+ )越小 C . 曲线③对应含SrCO3(s)的0.1 mol·L1Na2CO3溶液 D . 在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pH≥7.7时才能实现SrSO4(s)转化为SrCO3(s)
二、非选择题
  • 8. 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 , 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铬铁矿粉碎有利于加快熔融、氧化的速率,其原理是

      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 + Na2CO3 +NaNO3Na2CrO4+ Fe2O3 + CO2+NaNO2(未配平) ,氧化产物为,配平后FeO· Cr2O3与Na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步骤①可以用陶瓷容器做反应器 B . 步骤②低温可提高浸取率 C . 步骤③所得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Al(OH)3 D . 步骤④的目的主要是使Na2CrO4转变为Na2Cr2O7
    3. (3) 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___(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 . 20℃ B . 40℃ C . 60℃ D . 80℃
    4. (4) 某工厂用m1 kg铬铁矿粉(含Cr2O3 40%)制备K2Cr2O7 , 最终得到m2 kg K2Cr2O7产率为(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5. (5) 某小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产品纯度(K2Cr2O7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其中某同学测得的质量分数明显偏低,分析原因,发现配制K2Cr2O7待测溶液时少加了一种试剂。该试剂是,添加该试剂的作用是
  • 9. 某小组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 (1) I.探究SO2的还原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O2 (尾气处理装置已略) ,记录如下。

      装置

      编号

      试剂

      实验现象

      a

      碘水

      溶液的棕黄色褪去

      b

      Fe2(SO4)3溶液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b中的实验现象为。将b所得溶液分成三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②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实验③向第三份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不能证明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原因是

    3. (3) II.探究SO2的氧化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O2 (尾气处理装置已略) ,记录如下。

      装置

      编号

      试剂

      实验现象

      c

      3mol·L-1稀硫酸

      始终无明显变化

      d

      3 mol·L-1稀盐酸

      铜片表面变黑,溶液变为棕色

      已知:i.水合Cu+既易被氧化也易被还原,因此水溶液中无法生成水合Cu+

      ii.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c(Cl-)较大的溶液生成[CuCl3]2-

      证明d所得棕色溶液含有[CuCl3]2- :用滴管吸取少量棕色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 (4) 与c对比,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5. (5) 由实验II可推知,该条件下SO2、CuCl、Cu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0. 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其中第一步是利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
    1. (1) 在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纯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几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

      物质

      CO2(g)

      H2O(g)

      CH3OH(g)

      / kJ·mol-1

      -393.5

      - 241. 8

      - 205. 0

      ①由表中数据推测,H2O(l)的 (填“>”“<”或“=”)-241.8kJ·mol-1

      ②CO2(g)与H2(g)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在CO2(g)加氢合成CH3OH的体系中,同时发生以下反应: 

      反应i CO2(g) +3H2(g)CH3OH(g)+H2O(g) ΔH1<0

      反应ii CO2(g) + H2(g)CO(g) +H2O(g) ΔH2>0

      ①一定条件下使CO2、H2混合气体通过反应器,测得220℃时反应器出口气体中全部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H3OH):n(CO2):n(CO)=1:7.20:0.11,则该温度下CO2转化率= × 100%(列出计算式即可)。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O2的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实验中反应均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温度高于260℃时,CO2平衡转化率变化的原因是

      ③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H3OH的选择性[CH3OH的选择性=×100%]的影响如图所示。温度相同时CH3OH选择性的实验值略高于其平衡值,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④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CO2(g)和1. 0 mol H2(g),起始压强为pkPa,10min达平衡时生成0. 3 mol H2O(g) ,测得压强为pkPa。若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分压变化表示,则10min内生成CH3OH的反应速率v(CH3OH)为kPa·min -1;反应I的平衡常数Kp=(写出Kp的计算式)。

  • 11. 配合物是近代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Cu或Cu2+常作为中心原子或离子,H2O、CN-、吡啶(C5H5N)等粒子是常见的配体。
    1. (1) 题干中所涉及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其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 (2) 原子核外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可以用自旋量子数来描述。若一种自旋状态用+表示,与之相反的用-表示,则基态O原子的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为。H3O+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有(填标号),H3O+的空间构型为

      A.配位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氢键

    3. (3) 吡啶( )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苯中的溶解度,可能原因是

      ①吡啶和H2O均为极性分子,而苯为非极性分子;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碱性最弱的是

    4. (4) 配合物M结构如右图所示。若其中与Cu相连的4个配位原子处在一个平面内,则Cu的杂化方式可能是____(填标号)。

      A . sp B . sp2 C . sp3 D . dsp2
    5. (5) CuInS2(相对分子质量为Mr)是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理想荧光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CuInS2晶体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 12. 化合物H是合成一种能治疗头风、痈肿和皮肤麻痹等疾病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下列信息:① +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名称为;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 (2) D的结构简式为
    3. (3) 鉴别E和F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填标号)。
      A . FeCl3溶液 B . 溴水 C . 酸性KMnO4溶液 D . NaHCO3溶液
    4. (4) G→H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5. (5) 有机物W是C的同系物,且满足下列条件:

      i.比C少3个碳原子

      ii.含甲基

      iii.能发生银镜反应

      符合上述条件的W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W的结构简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