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情与理融合为“意”,形与神凝结为“境”,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结出了诗意之果。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那么,小说的诗意又是什么?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属性不同,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它是优秀叙事文学散发出的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

    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诗经》的注疏,自毛亨之后甚众,但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完全说服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质疑不断,新解迭出,每一家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不能达成“全面共识”。之所以不能“达诂”,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揭幕人,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未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怒和惆怅。顺着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故事脉络前行,在五光十色、意涵丰盈的文字之外,是小说张力的刚劲、诗意的席卷,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观感,在五味杂陈之中,悲悯、怨恨、疼痛,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变成了读书人的一声长叹。这便是诗意的震撼力。

    解读小说的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有着极大的弹性空间,读者尽可以结合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就是一部充满了诗意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作家哈里在死亡之前的一系列回忆。这些回忆都是片段性的,却连接着他的整个人生舞台。片段留下的缝隙成为解读小说的另一种通道,我们可以在遵循艺术逻辑和生活逻辑的视域下,结合艺术想象与生命情感,在文本之外开拓疆域,追问哈里的情感变迁、心理波动、命运起伏等方面的奥秘。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绝不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因为这种小说具有汪洋恣肆的诗意潜质,“话柄”就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

    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而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时一味做加法,太过细腻会产生水分,无遮蔽,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自己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

    (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因而它又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 B . 因体裁属性的差异,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所不同,小说的意境是优秀叙事文学的魅力所在。 C . 诗意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其他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诗意。 D . “冰山原则”中的八分之七有着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去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的弹性空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阐述了诗的意境,并指出其与小说的意境不能等同,引出后文对小说诗意的解读。 B .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钥匙来比喻解读小说诗意的两种方法,具有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效果。 C . 文章以鲁迅小说的诗意为例,是为了论证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 D . 文章举《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是为了论证“冰山原则”是解读小说的诗意的有效途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是因为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带来审美鉴赏的差异,而不能对《诗经》形成“全面共识”。 B . 在解读小说诗意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意在突出水下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比水面八分之一的文字和形象更重要。 C . 对于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教科书对其主题的归纳可能是单一的,这对小说诗意空间的拓展是不利的。 D . 叙事紧密,主题鲜明单一,情节平稳,结局圆满的小说,通常情况下在诗意上都是不足的,最终会趋于平庸。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片总人口超过14亿的土地上,很少有一个人的逝去会像袁隆平那样,引发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哀思。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病逝,享年91岁。

    此前十年,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2011年12月袁隆平和作家易中天有过一场对话。当时袁隆平向易中天描述自己的愿望,说想要水稻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穗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很少的土地,能产很多的粮食,多出来的土地种经济作物,穷的问题就解决了。”

    他是语文教科书上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生命,是共和国从孱弱走向强大这一进程的历史切片。而凝结在一束稻穗上的,有科学家个人对生活的热望,对真理的信仰,同时兼有举国体制带来的庞大力量,显现在时代细微之处的善意。

    “国家的支持”,不仅是意志上的支撑,而是一连串实际的措施。在其他国家纷纷折戟的“三系配套”阶段,中国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地区协作。这是一场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全国性科研会战,目标是以“野败”为雄性不育材料,得到能够配套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以及恢复系。

    2009年,新华社曾总结发生在1973年的杂交水稻攻关带来的粮食产量变化,那是一串奇迹般的数字:

    1976年,全国粮食总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篇,2011年袁隆平与易中天的那场对话中。

    在袁隆平描述完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后,易中天接着问他,梦若成真,我们的粮食都吃不完了,全体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了,那时候干吗呢?“搞文化娱乐,搞精神文明。”袁隆平说。

    (节选自《好好吃饭的每一天,我们都想您》)

    材料二:

    三次水稻育种革命,带动中国水稻单产水平不断上升。(下图中间线上文字从左到右依次是“系统资料、杂交育种、杂优利用(三系)杂优利用(二系)设计育种”)

    (资料来源:中国杂交水稻数据库,国家统计局,长江证券研究所)

    材料三:

    袁隆平去世消息得到确认3小时后,载着他灵枢的车队自湘雅医院出发,经远大路,笔直驶入水稻中心。

    吴朝晖顾不上去见袁老师最后一面。作为水稻中心后勤处处长,他忙着安排安保车队和现场管理,“没有心思哀伤。”

    有一件事,吴朝晖一直记在心里。年初在三亚开高产攻关会时,袁隆平反复对他说,“你要认真搞科研。”后来回过头再琢磨这句话,吴朝晖估计,袁老是不想自己因为行政后勤工作而把科研放下。

    “他一直都要我多搞科研。”2016年,吴朝晖挂任龙山县主管科技的副县长两年后,组织部找他谈话,有意继续留任他。他私下和袁老讲这事,老人说,我都不懂政治。吴朝晖决定放弃,回到水稻中心一边管理后勤,一边继续水稻栽培方向的科研。

    2013年,吴朝晖被袁隆平派到山东负责“超级稻”的高产攻关,随后,在青岛市委的提议下,“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的概念成形。

    这一概念引发争议,不看好者称,“良田老百姓还不愿意种,还搞什么海水稻。”当地农田抛荒严重,谷贱伤农,农民不愿种水稻。“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所以袁老师一直提出要补贴粮食。”吴朝晖介绍。

    在袁隆平身边工作了16年的胡忠孝早已熟稔老师的风格,“他安排好任务后,我们就自己去做,不用早晚汇报。他完全放手让你去干。”他对结果当然很关心。“成功了,他很高兴,像个孩子一样。没有成功,他感觉有些闷闷不乐,鼓励大家明天继续搞。”

    5月24日,接回袁老的骨灰后,胡忠孝就下田去了,“科研还得继续。”

    (摘编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年轻人:“科研还得继续”》)

    材料四:

    距离袁隆平院士逝世将近一个月,袁隆平的儿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已继承衣钵,北上内蒙古,继续“袁梦计划”。

    袁定阳表示,研究中心将借助“一中心一基地”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规划的“袁梦计划”,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培育兴安盟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实现兴安盟耐盐碱水稻种植面积3年达到20万亩。

    2020年1月13日,袁隆平在三亚发布“袁梦计划”,在盐碱地上种水稻,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为沙漠地区的人口解决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番。

    袁定阳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水稻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和第三代杂交水稻研发等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省部重大等项目10余项。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0余项)。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守护中国饭碗,接力父亲梦想》)

    1. (1) 下列关于材料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从袁隆平逝世引发的哀思写起,引入新闻事件,自然而引人共鸣。 B . 材料首尾两次写袁隆平和易中天的对话,既首尾呼应,又深化了主旨。 C . 材料中认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个人努力和国家支持。 D . 材料引用新华社曾总结的“一串奇迹般的数字”能增添作品的说服力。
    2. (2) 下列关于材料三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三通过吴朝晖和胡忠孝的讲述,侧面体现了袁隆平对科研的重视。 B . “补贴粮食”体现了袁老对农民的关爱,而这是他矢志科研的动力。 C . 根据材料四,“袁梦计划”的前提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D . 材料三学生继续下田,材料四儿子北上内蒙,可见杂交水稻后继有人。
    3. (3) 如果你大学毕业,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聘,请结合材料 主要内容,提炼三个你想要到这里工作的理由。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歌声

    王愿坚

    我们钻进这荒凉的原始森林,已经整整三天了。

    1935年的晚秋,却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茅草早已枯黄了,在积年的腐土上,又压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①从湖面上吹来的风像无数只粗大的手,摇撼着树梢,撕捋着松针、败叶和枯枝,把它们随意地撒开来。

    老赵挣扎着欠起身,向小孙走来的方向看了看,伸手摸摸我脸上的擦伤,长长地叹了口气:“唉,我可把你们俩拖毁了!”说着,他猛地扭过头去。

    我扶他躺好了,把他伤口上的绷带又扎了扎,伸手从怀里掏出了最后的那个苞谷,掰下几个粒子放到他那干裂的嘴里去,说:“别胡思乱想了。要是今晚敌人不再追上来,我们歇一阵还能再走的。”

    入秋以来,我们这个连队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全力向东北方向活动,吸引住敌人,让大部队向西发展。一个月来,我们完成了任务,但连队却被大队的鬼子紧紧地盯住了。就在三天前的下午,遭到了敌人突然的包围。部队拼死战斗了一个下午,总算突出了重围,而同志们却被冲得七零八散了。

    我们三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凑在一起的。我在突围的时候左臂受了一点擦伤,伤势不重,还可以坚持着走;四班长赵广烈的伤势比我重多了,头上、腿上好几处伤口,唯一的一个囫囵人,就是连部的通讯员小孙了。我们组织了一下:老赵由我驮起走,小孙留作后卫,以监视敌人和消灭足迹。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钻进了大森林,和敌人玩起了“捉迷藏”。

    小孙还是一股孩子气,像只小猫似的哧溜哧溜爬上一棵大杉树,去瞭望去了。

    我们几颗松子还没吃下,小孙又急乎乎地爬下来了。他一纵身跳到我们面前,神秘地说:“喂,咱们走到天边上来了。”

    “什么?”我们以为又有了情况。

    他往山包背后一指,“这下面就是国界,还可以看见苏联的哨兵呢。”

    我们隐蔽在一丛榛子树后面,偷偷地向外瞭望。我们脚下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大概它就是国界了。对面的河岸上,一个苏联边防军的哨兵在游动。草场上,一大群苏联男女正紧张地劳动着。彩色的衣裙、花头巾在迎风飘动。

    突然头顶上“喀嚓”一声,原来小孙看得太出神,不小心压断了一根树枝。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刺耳地响起来,接着一排子弹从我们头顶上穿过去。我们被日本鬼子边界的哨兵发觉了。

    我留恋地向草场上瞥了一眼,背起老赵,拔腿往林里跑去。小孙在后面掩护,他一面回枪,一面咒骂着:“……哼,连看看都不让……”

    当我们吃力地翻过山背时,山下已经布满了敌人的散兵和马队了。我们不得不退回到山顶上来。

    我望望他俩。老赵半睡半醒地躺在那里,一会儿睁开眼睛,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小孙耷拉着个脑袋,两手不停地抚摸着那支小马枪的枪托,半天,逬出了一句话:“这……都怨我呵!”说着,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你年轻,又没有受伤。你得活着。我们俩往东那么一打……”老赵的话没说完,就被小孙气愤地打断了:“你……别说这个!咱死,死在一起,埋,埋在一堆……”

    突然,老赵翻转身,挣扎着爬起来。吃力地把他那只受伤的胳膊抖抖索索地向我伸过来。

    我把他那只手紧紧地握住。接着,又一只手很快地落到了我的手上。

    一切决定了以后。老赵向我们询问地看了一眼,说:“想想看,还有什么事该做?”

    “没有。”我摇了摇头。

    小孙把脑袋探向我这边,恳求似地低声说:“老董,咱俩换个地方坐吧!”他一面往我这边爬,一面解释说:“我爹临死的时候这么说过:‘就是牺牲了,也要脸朝东死去——我们的祖国在那边!’”

    猛地,老赵把一只手重重地按到了我的肩膀上,使劲晃着:“听!快听!”

    在这海潮似的涛声里,隐隐约约地有一种奇异的声音汇合着兴凯湖上的风吹送过来。这是一个人在唱歌。歌声,不怎么高亢,也并不悠扬,它低沉而又坚决地涌进森林。

    是它,是它!就在一年以前,我刚走进党的队伍的时候,就在这么一座森林里,在鲜红的党旗下面,和同志们一道,我第一次唱起这一支歌。……

    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歌声呵!我用整个心去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合着这歌声,歌词从心底里流出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

    我竭力思索着这歌声的来处。小孙首先叫起来:“这是苏联哨兵唱的……”

    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和着这歌声低唱起来。老赵揽着我的肩膀,紧贴着我的脸,嘴巴在抖索着,歌词从他那皴裂的嘴唇上吐出来: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随着这歌声,我觉得我周身的血液真地沸腾起来了。

    我们很快收拾停当。小孙紧握着小马枪走在前面,我把老赵背起来。不知怎的,他似乎轻了许多。我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提着驳壳枪;老赵手里握着手榴弹。我们走下山包。

    背后,歌声还在响着。②歌声像只看不见的大手,推送着我们在这昏黑的森林里摸索前进。

    ……

    黎明时分,在一块林中的空地上,一堆通红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在篝火近旁,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嚼着新爆开的苞米花,我们放开嗓子纵情地歌唱起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倒叙的写法,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同时突出人物面临的严峻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中两次写歌唱,第一次歌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绝望的三人重燃希望;第二次歌唱是对成功突围后的庆祝。 C . 尽管三人身处险境,但对敌斗争分工明确,如小孙像小猫似地哧溜爬上树,是他执行“留作后卫,以监视敌人和消灭足迹”的任务。 D . “歌声”在文中不仅实指唱《国际歌》,也有象征意义,蕴含对敌人的痛恨和对胜利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崇高、坚定的精神信仰。
    2. (2) 小说中两处画横线 句子中都写到了“手”,表达的含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3) 王愿坚小说创作“在努力表现革命者崇高的精神美”。请说明本文表现了革命者怎样的“精神美”。
二、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 , 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 .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 .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 .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 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C . 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D .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 . 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对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对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 . 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 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 . 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②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三、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B .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C .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D . 《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2. (2) 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四、默写题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登高》中“”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2. (2)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比喻和双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3. (3)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4. (4)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
    5. (5) 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表现全诗主旨的两句是“
五、语言表达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新奇有趣、求新求变的艺术特征。它善于以新的美学样式表现文化内涵,带给观众新的文化认知和审美体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形成______的美学风格,中国风动画深受瞩目。

    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山绿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或传统绘画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语言视觉。《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白蛇:缘起》里的八卦图阵、烟雨江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山河社稷图,既给人似曾相识的文化亲近感,又因艺术形象令人______而激发欣赏兴趣,引导人们走进文化想象深处,获得奇妙的审美体验。

    中国风动画并非原样复刻传统文化,更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而是以现代人______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涵。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者要把握戏剧中人物的形象,除了借助戏剧语言, ,我们通过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不仅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更好地探完作品的意蕴。

    ,这在易卜生剧作《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和海尔茂身上有充分体现。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海尔茂把妻子看成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取同男子一样的权利这一冲突是戏剧的主要冲突,直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服务。二是。如海尔茂既舍不得娜拉这一美丽可爱的“玩物”,又不愿因娜拉借款的事影响自己的名誉;既不能给娜拉平等的地位和爱,又不愿娜拉离开,这一人物内心冲突表现出海尔茂丑恶的嘴脸。三是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表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盛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海尔茂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人化”,他不能接受娜拉对经济独立、夫妻平等、人格平等的要求,反映了娜拉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对女权思想的压制和束缚。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十年不懈奋斗,我们绘写了壮美画卷。

    身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