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3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

    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则是多余。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覆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人类已走出了乡土性的社会了,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做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文字将成为现代化的工具,文化也将走入乡村生活。

    (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二者辩证统一,相互支撑。

    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乡村就谈不上振兴,共同富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总要求之首,培育乡村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突出产业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前提,是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的坚实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生态资源在政策、资金、技术的有效配合下可以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现代文明与乡村地方传统文明结合起来,发展绿色产业,能为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带来机遇,形成农村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从而实现乡村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乡村振兴就是要保持乡村的自然风景、乡思乡愁、民风民俗等特质元素,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村落,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环境。因此,“生态宜居”,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更是乡村振兴质量的保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良好的乡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精神家园,是乡村、宗族绵延不绝、繁衍生息的精神内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内在要义,又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搭起文化架构和人文内核,成为共同富裕实现的文化支撑。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追求契合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致力于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

    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新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不止于温饱,生活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农民精神上的富裕和文化生活的满足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更能显示出生活富裕的成色,是共同富裕“内涵”的现实表征。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全面振兴,仅有产业振兴,而忽略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就不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五项总要求相互依存、协同联动,共同构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框架。唯有如此,农民才能从中持续获取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并不断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选自2022-6-13《光明日报》唐任伍 许传通《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理》)

    材料三:

    乡村振兴宣传图片: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西瑶山部落有急派送铜钱求救的事例,表明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东西代话、可以当面交流的情况下无需事先约定好的记号。 B . “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作者从时空角度指出,反覆生活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人们,没有用文字帮助生活的需要。 C . 新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振兴乡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是解决矛盾、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 D . 物质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更能显示出生活富裕的成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理想和追求,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可见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主要条件。 B . 材料一作者以深厚的理论、生动的事例,阐释乡土社会文字未能下乡之理,以发展眼光,指出文字文化下乡是社会变迁的需要。 C . 材料二从理论层面,主要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深刻厚重;材料三以图片方式展示了战略实施的具体方案,清晰易懂。 D . 从乡土中国的文字下乡,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到乡村振兴宣传图片,三则材料以乡村振兴为核心,有理论高度,亦有生动案例。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乡村振兴协同联动发展的一项是(   )
      A . 江苏镇江句容的唐陵村,从农产品入手,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把苗木产业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B . 湖南益阳清溪村将乡土文化与研学教育等相结合,建户外拓展基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设计建成10家清溪书屋,实现田园书香梦想。 C . 山西云州区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打造“小黄花大产业”,组织收储、延长产业链,黄花干、黄花酱、黄花化妆品等产品琳琅满目。 D . 菏泽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把细碎零散不平整土地整治成大片平整土地,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 (4)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与共同富裕存在怎样的内在机理?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 (5) 请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下面文字中大峪沟村“博士小院”为什么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典型。

      北京房山张坊镇大峪沟村有家名叫“博士小院”的乡村民宿,开办以来,从未在旅游平台付费推广,仍然“火”得一塌糊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典型。

      “博士小院”开设了园艺压花、观鸟研学、星光探索、植物识别、非遗拓印、农事劳动等10多门有关自然、传统文化的主题鲜明的课程,吸引了大批游客,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教师中有好几位博士,其中“博士小院”创办人朱启酒博士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村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房后山上200亩地的博士农场中,种植的磨盘柿树全国闻名,还种有杏树、枣树、核桃树及一百余种花草植物。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田园采摘的快乐,现场品尝、购买新鲜绿色蔬菜水果;也可以进行野外探险,或感受登高望远的情趣。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形成了精品民宿产业集群,他的专业能力,他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练,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为民情怀打动人心。

  • 2.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乡场上(节选)

    何士光

    在我们梨花屯乡场,这条乌蒙山乡里的小街上,冯幺爸,这个四十多岁的、高高大大的汉子,是一个出了名的醉鬼,一个破产了的、顶没价值的庄稼人。这些年来,只有鬼才知道,一年365天,他是怎样过来的,在乡场上不值一提。现在呢,却不知道被人把他从哪儿找来,咧着嘴笑着,站在两个女人的中间,等候大队支书问话,为两个女人的纠纷作见证,一时间变得像一个宝贝似的,这就引人好笑得不行!

    冯幺爸眨着眼,伸手搔着乱蓬蓬的头发,像平时那样嬉皮笑脸的,说:“一条街上住着,吵哪样哟!”

    这时候,他身旁那个矮胖的女人,就是罗二娘,冷笑起来了——她这是向着她对面那个瘦弱的女人来的,说:“冯幺爸,别人硬说你当时在场,全看见的呀!——看见我罗家的人下贱,连别人两分钱的东西也眼红,该打……”

    这些年来,一听见她的声音,冯幺爸的心里就像被雨水湿透了的、只留下包谷残梗的田野那样抑郁、寂寥。罗二娘可是梨花屯乡场上颐指气使的贵妇人,她的男人可是乡场上食品购销站的会计,得罪了她,那就等于得罪了梨花屯儿的整个上层。可是任家的娃儿怎么办?

    “今天早上呢,”冯么爸有些慌了,“我倒是在犁田,今年是责任田!”

    看样子,他当时是在场,他是不敢说。

    这正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好天气,阳光把乡场照得明晃晃的,他好像热得厉害,耳鬓有一股细细的汗水,顺着他又方又宽的脸腮淌下来……

    罗二娘不耐烦了:“是好是歹,你倒是说一句话呀!……照你这样子,好像还真是姓罗的不是?”

    “冯么爸!”曹支书这时已卷好了一支叶子烟,点燃了,上前一步说:“说你在场,这是任家的娃儿说出来的。你真在场,就说在场;要是不在,就说不在!就是说,要向人民负责;对任老大家,你要负责;对罗二娘呢,你当然也要负责!——你听清楚了?”

    曹支书说话是很懂得一点儿分寸的,但正是因为有分寸,人们也就不会听不出来,这是暗示,是不露声色地向冯幺爸施加压力。冯幺爸又换了一回脚,越来越不知道怎样站才好了。

    出于不平,人们有些耐不住了,一句两句地岔起话来:

    “冯幺爸,你就说!”

    “这有好大一回事?说说有哪样要紧?”

    “说就说嘛,说了好去做活路,春工忙忙的……”

    这当然也和曹支书一样,说得很有分寸,但这人心所向,对冯幺爸同样也是压力。

    再推挪,是过不去的了。冯幺爸干脆不开口,不知怎样一来,竟叹了一口气,往旁边走了几步,在一处房檐下蹲下来,抱着双手,闷着,眼光直愣愣的。

    小小的街头一时间沉寂了;只见乡场的上空正划过去一朵圆圆的白云;燕子低飞着,不住地啁啾……远处还清楚地传来一声声布谷鸟的啼叫

    罗二娘扯开嗓子骂起来了。这回她是冒火了。即便冯幺爸一声不吭,不也意味着她理亏?这就等于在一街人面前丢她的脸,而这人又竟然是连狗也不如的冯幺爸,这咋得了?

    冯幺爸呢,他的头低下去、低下去,还是一声不吭。哎,这冯幺爸真是让人捏死了啊,大家都替他难过。

    “依我说呢,”曹支书又开口了,“冯幺爸,你就实事求是地讲!‘四人帮’都粉碎四年了,要讲个实事求是才行……”

    他劝呀劝的,冯幺爸终于动了一动,站起来了。

    “曹支书,”他的声音也很奇怪,像在发抖,“你……要我说?”

    “等你半天哪!”

    冯幺爸又点头,站住了。

    “我冯么爸,大家知道的,”他心里不好过,向着大家,说得慢吞吞的,“在这街上算不得一个人……不消哪个说,像一条狗!……我穷得无法——我没有办法呀!……大家是看见的……脸是丢尽了……”

    罗二娘打断他说:“冯幺爸,你扯南山盖北海,你要扯好远呀!”

    万没料到,冯幺爸猛地转过身,也把脚一跺,眼都红了,敞开声音吼起来:

    “曹支书!这回销粮 , 有——也由你;没有——也由你,我冯幺爸今年不要也照样过下去!”

    人们从没见冯幺爸这样凶过,一时都愣住了!他那宽大的脸突然沉下来,铁青着,又咬着牙,真有几分叫人畏惧。

    曹支书插进来说:“冯幺爸——”

    冯幺爸一下子就打断了他:“不要跟我来这一手!你的那些鬼名堂哟,收拾起走远点!——送我进管训班?支派我大年三十去修水利?不行罗!你那一套本钱吃不通罗!做活路——国家这回是准的,我看你又把我咋个办?”

    “你、你……”

    “你什么!——你不是要我当见证?我就是一直在场!莫非罗家的娃儿才算得是人养的?捡了任老大家娃儿的东西,不但说不还,别人问他一句,他还一凶二恶的,来不来就开口骂!哪个打他啦?任家的娃儿不仅没有动手,连骂也没有还一句!——这回你听清楚了没有?!”

    这一切是这样突如其来,大家先是一怔,跟着,男男女女的笑声像旱天雷一样,一下子在街面上炸开,整整一条街都晃荡起来。

    罗二娘嘶哑着声音叫道:“好哇,冯幺爸,你记着……”

    但她那一点点声音在人们的一片喧笑之中就算不得什么了,倒是只听得冯幺爸的声音还吼得那么响:

    “……只要国家的政策不像前些年那样,不三天两头变,不再跟我们这些做庄稼的过不去,我冯幺爸有的是力气,怕哪样?……”

    这样,他迈着他那一双大脚,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他那宽大的背影,大家又一一想起来,不错,从去年起,冯幺爸是不同了,他不大喝酒了,也勤快了。他那一双大码数的解放鞋,不就是去年冬天才新买的?穿上了解放鞋,这就解放了,不公正的日子有如烟尘,早在一天天散开,乡场上也有如阳光透射灰雾,正在一刻刻改变模样,庄稼人的脊梁,正在挺直起来……

    这一场说来寻常到极点的纠纷,使梨花屯的人们好不开心。大家笑着,心满意足,很快就散开了。确实是春工忙忙啊,正有好多好多要做的事情,全体男男女女,都步履匆匆的……

    (有删改)

    [注]①回销粮,指国家从农村征购来又销售到乡村中缺粮生产队和农户的粮食。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画横线处罗二娘的话言外之意是冯幺爸当时不在场,他也不要承认自己在场,罗家人不可能眼红别家东西,何况是不值钱的东西。 B . 跟旁观群众一样,冯幺爸之所以迟迟不肯承认自己当时在纠纷现场,也是慑于“罗二娘”这个梨花屯上层代表人物的长期威压。 C . 与罗二娘的蛮横无礼不同,支书曹福贵说话很懂分寸,他要求冯么爸实事求是,这表明他是顾全大局、主持公道的基层干部。 D . 小说中“购销站”“回销粮”“管训班”等特定词语,体现出浓郁的时代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环境时,写到乡场上空划过白云,燕子低飞不住地啁啾,以及远处布谷鸟的啼叫,反衬出街头压抑沉闷的气氛。 B . 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如“一条街上住着,吵哪样哟!”“真是让人捏死了啊”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C . 冯幺爸的怒吼,既吼出了心中的不平,也吼出了自己的尊严,侧面表现了曹支书、罗二娘等人对梨花屯儿的长期压制。 D . 小说在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罗二娘的咄咄逼人、冯幺爸的矛盾纠结等。
    3. (3) 本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冯么爸的心理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本文曾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结构技巧和主题思想两方面有颇多值得称道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更始元年,宛人彭宠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光武建武二年,帝之讨王郎也,彭宠发突骑以助军。及即位,吴汉、王梁,宠之所遣,并为三公,而宠独无所加,遂怏怏不得志。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朱浮领幽州牧,都蓟城,欲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宠以为天下未定,不宜多置官属。浮性矜急自多,宠亦狠强,浮遂数谮构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至是,有诏征宠。宠与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喻之。宠因留之,遂发兵反。自将二万余人攻浮于蓟。

    八月,帝遣游击将军邓隆助朱浮讨彭宠。隆军潞南,浮军雍奴,遣吏奏状。帝读檄,怒,谓使吏曰:“营相去百里,其势岂可得相及!比若还,北军必败矣。”宠果遣轻兵击隆军,大破之。浮远,遂不能救。三年三月,涿郡太守张丰反,与宠连兵。浮上疏求救,诏报曰:“往年赤眉跋扈长安,吾策其无谷必东,果来归附。今度此反虏,势无久全,其中必有内相斩者。今军资未充,故须后麦耳。”浮城中粮尽会耿况来救浮乃得脱身蓟城遂降于宠宠自称燕王攻拔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又南结诸贼,皆与交通。四年五月,上将亲征彭宠,伏湛谏曰:“今中国之都,而寇贼纵横,未及从化。渔阳边外,岂足先图。”上乃还,遣征虏将军祭遵、骁骑将军刘喜讨张丰于涿郡,祭遵先至,急攻丰,禽之。彭宠引匈奴兵欲击之。耿况使其子舒袭破匈奴兵,宠乃退走。五年二月,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斩宠头置囊中,驰出城,因以诣阙。国师韩利斩宠子午首诣祭遵降,夷其家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

    注:①苍头,文中指奴仆。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浮城中粮尽/会耿况来救/浮乃得脱身/蓟城遂降于宠/宠自称燕王/攻拔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 B . 浮城中粮尽/会耿况来救/浮乃得脱身蓟城/遂降于宠/宠自称燕王/攻拔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 C . 浮城中粮尽/会耿况来救/浮乃得脱身/蓟城遂降于宠/宠自称燕王/攻拔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 D . 浮城中粮尽/会耿况来救/浮乃得脱身蓟城/遂降于宠/宠自称燕王/攻拔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光武,文中指光武帝刘秀,“光武”是他的年号,也是后世对刘秀为汉室所做贡献的恰当评价。 B . “又南结诸贼,皆与交通”与“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中“交通”含义不同。 C . 中国,古时称我国华夏族建国的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国,设置九个州,兖、豫、青、冀均属其中。 D .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是“到”的意思;“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秀当初征讨王郎时,曾得彭宠派兵援助,但他即位后,却没有加封彭宠,彭宠心中难免抑郁不平。 B . 战乱使北州、渔阳破败散乱,彭宠便浑水摸鱼,趁机用铁交易粮谷,囤积珍宝,渔阳逐渐富强起来。 C . 彭宠带领匈奴军队袭击祭遵,耿况派他的儿子耿舒率兵援助祭遵,击败了匈奴军队,彭宠败退逃走。 D . 彭宠在熟睡时被绑缚斩杀,头颅被献于朝廷;其子彭午被国师斩杀;他的整个家族都没有能够幸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

      ②浮性矜急自多,宠亦狠强,浮遂数谮构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5. (5) 诸葛亮谓光武帝“神略计较,出于天心”,赞其料事如神、识见深远。文中哪些内容对此有所体现?请简要概述。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小题。

    独游妙相庵,观道、咸诸卿相刻石

    王闿运

    成败劳公等,繁华悟此间。

    依然一片石,长对六朝山。

    花竹禅心定,蓬蒿战血殷。

    谁能更游赏,斜日暮鸦还。

    注:①妙相庵,是南京名刹,清代道光、咸丰两朝许多卿相名人都到过此地游赏,留下墨迹,刻石留存。②王闿运,咸丰举人,太平军起义时,曾入曾国藩幕。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醒人耳目,直接对话诗题中的诸卿相,感慨妙相庵所在之地的繁华,盛赞卿相们的功劳。 B . 颔联写游览途中所见之山石碑刻长久地面对着六朝当年的山川,六朝更迭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C . 颈联中的“蓬蒿战血殷”写得惊心动魄,让人联想到将士浴血拼杀的场景,有一种沉痛苍凉意味。 D . 题诗处是佛寺,故以“禅心定”去抚平“战血殷”的伤痛,以禅劝世,姑且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解脱。
    2. (2) 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历来引得无数诗人生发无限慨叹。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感叹过,晚清诗人王闿运在本诗中也感慨万千。请简要分析二者异同。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诗句,表达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共同生辉的理想,这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句子异曲同工。
    2. (2) “六合”常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在《过秦论》中就有如此叙述,如“”和“”。
    3.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句,写出无数游子与思妇一种相思、两处离愁,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果戈理出生于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家乡虽然地处偏僻,但风光优美,民风淳朴;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在果戈理的早年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果戈理9岁进入县立小学读书,几年后到涅任高级中学就读。期间,恰逢俄国民主意识高涨,一些进步思想对他自由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文学天赋也得到初步显现。

    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满怀憧憬来到彼得堡,却连遭打击,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才到一家政府机关当了一个小职员。饱经失业和贫苦打击的果戈理感叹说:“在______________的奔波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位,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不令人喜欢的职位。在猥琐的工作中度日如年,前途完全是一片茫然,心灵也受到严重的摧残。”这段小公务员经历对于果戈理来说是______________的,为他后来创作“小人物”形象提供了丰富素材。

    此间果戈理开始文学创作,但他早期的文学活动并非______________,自费出版的长诗《汉斯古谢加顿》遭到文学界的冷遇,但这并没有让他放下手中的笔。1830年,他在《祖国纪事》发表了《圣诞节前夜》,受到读者好评。1831年5月,果戈理与普希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果戈理自此发奋写作,并很快因《狄康卡近郊夜话》面世而名声大振。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适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果戈理成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五点原因,每点不超过10个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拜乔惟良先生为师时,我十六岁。先生当年六十一。我一十六时,他六十一。那么,先生七十二时,我二十七。先生八十三时,我三十八。可是,他没有活到八十三。我二十七时,他老人家去世了,那年,先生七十二。

    我请教了数学老师,他X、Y地写出一串公式。公式我没弄明白,结果知道了:只要公差是11,数字颠倒一下都是成立的。比如26和62,11年之后,小的37,大的73。不过,道理是一回事,情感是另外一回事。我宁可相信这是缘分。

    先生把事情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别人的意志下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在小工厂修蓄电池;一种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先生认为,前一种事是为了谋生,不能不去做。但是,人之为人,不在这件事上。要成为自己,先生形象地说就是要会“玩”。

    玩什么?怎么玩?先生在《笔生花赋》的结尾说:“身闲置酒,调筝弄赋,读画恒文,再写名芳。”白话一点说,就是玩音乐,玩文学,玩绘画。

    1. (1) 文中划横线处反复使用数字,有何作用?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设问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里,我们常常要面对一个个新的本子、一本本新书。我们总是对新的一页,充满了憧憬,充满期盼。新的一页,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给我们带来希望。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每一天都在掀开新的一页,历史也总是在不断掀开新页中向前发展的。

    请以“掀开新的一页”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