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6节 光合作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六节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5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 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 . 清晨 B . 傍晚 C . 深夜 D . 正午
  • 2. 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 .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 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 . 大气中的氧 D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 3. (2022八下·温岭期末) 如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③是为了提取叶片中叶绿素 C . ④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给叶片消毒 D . ⑤中的现象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 4. (2022八下·诸暨期末)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 5. (2022八下·滨江期末)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A . 使叶片呈绿色 B . 吸收二氧化碳 C . 吸收太阳光能 D . 吸收氧气
  • 6. (2022八下·金东期末)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B . 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 C . 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需要利用烧杯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提高水中氧气的含量
  • 7. (2022八下·定海期末) 下列图中,甲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氧气是由绿色植物释放的实验装置;则通常可作为甲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 . 只有乙 B . 只有丙 C . 乙和丙 D . 丙和丁
  • 8. (2022八下·宁波期末) 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  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 .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9. (2022八下·武义期末)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 24 小时后,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 ①② B . ③⑤ C . ②⑤ D . ①③
  • 10. 温室大棚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中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 给温室内农作物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B . 适时给温室内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 . 白天温室内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光合作用 D . 温室内尽量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 11. 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 B . 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b为二氧化碳 C . 水在植物体内沿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的路径运输 D .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 13. 春季正是枇杷、草莓等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果农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使枇杷、草莓丰收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B .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 D .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 14. 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研究了哪一项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A . CO2 B . H2O C . 光照 D . 叶绿体
  • 15.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活细胞 B . 光合作用在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 .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 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16. 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如表所示),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

    新疆

    某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2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②新疆产的甜瓜含 糖量高,因此更甜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 . ③④②①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 17. 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 )

    A . 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 . 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 . 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 . 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 18. (2021八下·柯桥期末) 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 B . 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 . 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19. (2021八下·下城期末) 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照强度是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B . 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C . b-c段,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减少 D . c点以后,植物吸入CO2 , 放出O2
  • 20. (2019八下·天台期末) 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 . 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 .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 21. (2019八下·长兴月考) 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图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晚上

    12

    22

    A .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为夜间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强 B .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为夜间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C .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为白天甲地甜瓜植株的光合作用比乙地的强 D . 甲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主要是因为白天甲地甜瓜植株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 22. (2021八下·秀洲月考) 海洋中有一种能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绿叶海天牛幼体通过吃一种藻类,将藻类中的叶绿体完整地保存在身体内。这样,它就能依靠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则绿叶海天牛( )

    A . 体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B . 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C . 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D . 不需要吸收外界氧气
二、填空题
  • 23. (2022八下·婺城期末) 如图所示为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其中a、b表示这两种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物质。请回答:

    1. (1) A表示的物质是
    2. (2) 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 24. (2022八下·金东期末) “黄梅时节家家雨”,阴雨天光照强度低。同学们提出问题:在阴雨天的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他们选用天竺葵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探究实验。据题意回答问题:
    1. (1) 实验前,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片原有的
    2. (2) 光照一段时间后,要判断见光部分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检验方法是给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然后观察是否变
  • 25. (2022八下·东阳期末) 如图表示春季晴天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和呼吸作用。
    2. (2) 在这一昼夜内,植物体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位于图中的(选填字母)点。
  • 26. (2022八下·浦江期末) 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 (2)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 (2022八下·舟山月考)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能,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a、b、c三点中植物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 28. (2021八下·拱墅期末) 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 (1) 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和[]
    2. (2) 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 29. (2021八下·嘉兴期中) 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 (1) 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叶绿体 D . 液泡
    2. (2) 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0. 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 (1) 曲线ab段表明
    2. (2) 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左右。
    3. (3) 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毫克。
    4. (4) 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三、实验探究题
  • 31. (2022八下·新昌期末)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的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小敏根据图乙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图甲中(选填“长”或“短”)的现象,得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的结论。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并对玻璃罩进行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实验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指示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 32. (2022八下·杭州期末) 小应在实验室开展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探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表面,会使叶片在水中上浮。

    [实验器材]新鲜腊梅叶片、2%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40W台灯(灯泡为LED冷光源)、100mL烧杯3个,镊子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腊梅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水中都能下沉;

    ②3个烧杯编号1、2和3,分别加入40mL相应液体,然后用镊子向每个烧杯中放入10片小圆叶片,3个烧杯距40W台灯一定距离,如图所示:

    ③关闭实验室的照明灯,并拉上窗帘,使环境变暗;然后打开40W台灯照射3个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叶片浮起的数量。结果如表所示:

    烧杯编号

    处理条件

    5分钟上浮数

    10分钟上浮数

    20分钟上浮数

    1

    距40W台灯15cm,2%NaHCO3溶液,常温

    1

    5

    9

    2

    距40W台灯25cm,2%NaHCO3溶液,常温

    0

    2

    5

    3

    距40W台灯15cm,清水,常温

    0

    0

    0

    1. (1)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2. (2) 步骤③中“关闭实验室的照明灯,并拉上窗帘,使环境变暗”,此操作目的是
    3. (3) 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 (4) 实验中,台灯的灯泡选用LED冷光源而非白炽灯,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条件不同。
  • 33. (2022八下·滨江期末) 小滨整理了以下科学史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研究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kg的柳树种在装有干重90.8kg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再次称重,发现柳树增加了76.7kg,而泥土烘干后的质量仅减少了0.1Kg,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 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 (1) 海尔蒙特得出结论是: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这个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结论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得到物质。
    2. (2)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
    3. (3) 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 将叶片脱色后,再用碘蒸汽处理,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无颜色变化,而光照部分的叶片显示深蓝色(如图丙)。“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数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转运耗尽,该实验的结论是
    4. (4) 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丁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 . 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 . 把叶片煮熟 C .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5. (5) 正是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4. (2022八下·温岭期末)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造成阳光被遮挡。为“探究雾霾遮挡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三个玻璃瓶中分别加入等量2%碳酸氢钠溶液(维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厘米的叶圆片30片,进行抽气处理(抽出叶圆片细胞间隙的空气,使其能沉入水底。将叶圆片平均分为三组,放入三个玻璃瓶中,密封处理。

    ③如图所示,将玻璃瓶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甲中不放卫生香,乙中点燃1根卫生香,丙中点燃2根卫生香。

    ④打开台灯照射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玻璃瓶底部的叶圆片会浮起来的原因是
    2. (2) 基于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有同学提出卫生香燃烧除了模拟雾霾环境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干扰实验,你如何评价?
  • 35. (2022八下·柯桥期末) 下面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881 年恩格尔将好氧细菌和水绵放在同一透明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里面的水绵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做了如下实验: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实验三:小柯拿着盛有水绵的试管走进一间暗室,然后将同一盏白炽灯放在离试管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照射并观察。观察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61

    55

    42

    32

    25

    2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现象。
    2. (2) 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依据是
    3. (3) 根据实验三,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
  • 36. (2019八下·嘉兴月考) 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0时到24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点是。(填图中A,B,C,D,E,F序号)
    2. (2) 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填图中A,B,C,D,E,F序号)
    3. (3) 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
四、解答题
  • 37. (2021八下·诸暨期中) 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可使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 (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白天温室栽培蔬菜合适温度,他们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 (3) 某温室从 16 点开始持续密封 48 小时,测得温室内 CO2 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要提高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 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区段时间内进行。

  • 38. (2019八下·嵊州期末) 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置于遮光且密闭条件下,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毫克。
    2. (2) 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8个单位。
    3. (3) 结合(1)、(2),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质量为毫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