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书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除目,自公而止,得上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出,公勉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示其家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删定官             解除 B . 其得上如此           亲属 C . 盖寓词也             细微 D . 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且好结中原豪杰灭敌    犹留诗示其家云 B . 论者所斥              公勉之出 C . 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D . 得上眷如此            韩侂胄固欲
    3. (3)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 . ①②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③⑤⑥
    4.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 . 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 . 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 . 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②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 阅读《书愤》,完成下面小题。

    宋·陆游

    早岁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写②早岁:早年③那:同“哪”④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⑤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⑥名世:名显于世。⑦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1. (1) 下列与作者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B .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C .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与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 D .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2. (2)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世事艰”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B . 颔联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 . 颈联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 D . 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说明千载以来,只有自己堪与其相比。
    3. (3) 翻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揾英雄泪?

    【注解】①岑:远山。②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③红巾翠袖:女子衣物装饰。

    1. (1) 关于这两首作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 《书愤》从诗歌体裁角度来看是一首律诗。 B . 《书愤》一诗中有三个韵脚。 C . 《水龙吟》按照字数分类是一首长调。 D . 《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婉约词。
    2. (2) 结合这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   )
      A . 《书愤》虚实结合,既回忆了过往的战争岁月,又抒发了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 B . 《书愤》尾联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表达自己虽年老亦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C . 《水龙吟》上阕“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秀美山河。 D . 《水龙吟》下阕连用张季鹰和刘备的典故,表达愿躬身入局,护守河山的雄心壮志。 E . 《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和《水龙吟》中“倩何人”一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F .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和《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一句,都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感情的相同之处。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②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①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此诗。②京华:京城,这里指旧京开封及广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愤》的颔联用工稳的对仗,表述了诗人早年游赏祖国北方和南方山河的经历。 B . 《病起书怀》的颔联表情达意含蓄委婉,流露出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坚定的信念。 C . 《书愤》从诗人回忆“早岁”的豪迈气概写到而今“衰鬓已先斑”,时间跨度大。 D . 《病起书怀》从诗人衰病远谪写到夜读《出师表》,融入了诸葛亮的感慨与联想。
    2. (2) 这两首诗的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①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书愤》前两联回顾过去,首联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情,领联两句概括了作者身临抗金前线的往事。 B . 《书愤》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则盛赞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 C . 《临安春雨初霁》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颈联则刻画闲适恬淡的场景,实则暗示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D . 两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各异。《书愤》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则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2. (2) 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 7. 阅读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历。③[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④[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1. (1)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
      A . 3 B . 4 C . 5 D . 6
    2. (2) 以下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看到中原故土杀气冲天,浩浩如山。 B . 颔联描述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 C . 颈联写自己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D . 尾联用典,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3. (3) 本诗的颔联全是名词组合,起到异常奇妙的艺术效果,请对这种写法加以赏析。
三、情景默写
  • 8. 书愤
    1. (1) 《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
    2. (2) 《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 (3) 陆游《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2. (2) 陆游的《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3. (3) 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四、小阅读
  •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A .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 . “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 . 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 . 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