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六单元 /13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 林教头风...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3小题)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  了足足十五年!

    ⑵她冒着生命危险尽力  ▲  和营救狱中难友。

    ⑶因为得不到当朝者的赏识,林冲空有一身好  ▲  却得不到施展。

    ⑷只是我得跟您预先  ▲  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

    A . 挟制  庇护  功夫  声明 B . 挟制  庇佑  工夫  申明 C . 辖制  庇护  功夫  声明 D . 辖制  庇佑  工夫  申明
  •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国内成品油降价问题沸沸扬扬之时,燃油税的改革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B . 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 C . 得知本班获得学校春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 D . 两个贪婪的家伙以为法院没有掌握他们鲸吞公款的罪行,利用机会订立城下之盟 , 企图继续负隅顽抗。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       得一条絮被。
    (林冲)把被卷了,花枪       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林冲)把被       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林冲)劈胸只一          , 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A . 拽   挑   扯   提 B . 摸   担   拽   拉 C . 扯   戳   拉   拽 D . 拽   挑   抓   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 4. 填空题
    1.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暗线是,明暗线交汇地点是在
    2.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第 人称、视角,使用这种叙事人称与视角的最大好处是能突破叙述者的所见所闻,不受 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生活,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
  • 5. 判断对错。
    1. (1) 一个人动辄宣称自己是“正人君子”,听的人反而会怀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才会如此刻意表白。(   )
    2. (2) 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刊登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的一则通告,成为又一个让外逃贪官局促不安的消息。(   )
    3. (3) 管忠翠是南京“中六线”公交车上一名普通售票员,她十年如一日,战战兢兢坚守工作岗位,同时又对重病的丈夫不离不弃。(   )
    4. (4) 经历了这么危险的事,看到你安然无恙 , 我就放心了。(   )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吴组缃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的小说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各个朝代的人们写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有删改)

    1. (1) 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 . 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 . 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 . 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场面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
    2. (2) 对文中“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 B . 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 . 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 D . 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内容。
    3.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 . 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实录”的传统,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C . 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 . 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迫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 , 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搬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酒葫芦冷酒近日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使用了“瑞雪”一词,是因为初春的雪是应时的好雪,保护庄稼,预兆了丰年。 B .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是正面描写当时的天气状况。 C .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是侧面描写。 D . 接管草料场本是一个陷阱,可结果却出人意料,故事发生如此转化是有客观原因的。
    2. (2) 上面的文字主要刻画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3. (3)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前后照应,使得文章上下勾连,浑然一体,指出下列细节描写分别与什么内容相照应。

      ①大雪压倒草厅,林冲到古庙安身。

      ②林冲怕火盆内余火延烧,探身去摸,知道火种全被雪浸灭了。

      ③林冲到古庙安身时,搬过大石头抵了庙门。

五、语言表达(共1小题)
  • 8. 仿照下面的示例,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元素另写三个句子。

    示例:祥林嫂,你的门槛,如绳索,勒住生命的咽喉;鲁四婶,你的呵斥,如针尖,刺向惶恐的魂灵;鲁迅,你的杂文,如投枪,投向罪恶的心脏。

六、解答题(共1小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