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山西)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 . 放烟花 B . 贴对联 C . 剪窗花 D . 包饺子
  • 2. 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3. 聚焦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D .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 4. 同学们交流的关于家庭安全预案,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长时间不在家要切断电源 B . 液化石油气泄漏要打开排气扇 C . 医用酒精存放远离火源 D . 消防通道禁止堆放杂物
  • 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构成物质的微粒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0九上·蚌埠期中)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2Cl(两个氯分子) B .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 . 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7.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是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37,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 .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8 C . 铷离子符号为Rb+ D .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8. (2020·广东) 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硫
  • 9. (2021九上·通道期中) 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B . 0 C . D .
  • 10. (2022九上·惠山期中) 以下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高锰酸钾 B . 冰水 C . 空气 D . 二氧化碳
  • 11. (2020九上·中山期末) 化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 火的发现和利用 B .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C .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 12. 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证明碳和氧化铜能反应

    D.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0九上·高明期末)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 氧元素和氯元素的种类不同,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D . Al和Al3+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 14. 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S→SO2 B . H2O2→H2 C . KMnO4→MnO2 D . CaCO3→H2O
  • 15.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二氧化锰和氧化镁

    观察颜色

    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C.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D.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苏轼《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使燃烧更旺,则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为
    2. (2) 《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酯型儿茶素(C22H18O11)是茶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金属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冶炼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Zn+3X↑,X的化学式为,碳能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具有性;
    4. (4) 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碳酸钙)”。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17. 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 (1)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煤(含硫)、和天然气,下列不属于三者完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填字母)。

      A.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均变浑浊     

      B.燃烧有光或火焰产生

      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燃烧放热

    2. (2) 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原因是
    3. (3) 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抱薪救火 B . 杯水车薪 C . 卧薪尝胆 D . 釜底抽薪
    4. (4) 戴维发明了一种安全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使得金属网外的温度不会明显升高,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结合燃烧条件请你分析可燃性气体不会爆炸的原因

    5. (5) 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题
  • 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Ⅰ:如图所示的A~G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
    3. (3)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 (4)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5. (5) 实验Ⅱ:电解水实验。

      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名称),当a管中气体体积为10mL时,b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6. (6) 画出乙中方框内的微观示意图
    7. (7) 上述两个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19.            
    1. (1)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2. (2)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3. (3)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Ⅱ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三成立

    4. (4)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5. (5) 【拓展应用】

      ①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溶解,,洗涤干燥。

      ②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学习物质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多个反应

  • 20.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化学兴趣小组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 (1) 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2. (2)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 , 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效应加剧。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路径

      科学家最新发表研究文章,可将空气中 CO2转化为甲醇(CH3OH),转化流程如下图。

      ①写出气转液装置中在催化剂作用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甲醇(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若汽车燃料由天然气改为甲醇,空气的进风口应(填“调大”或“调小”)。

      活动四:制定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4. (4)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填序号)。
      A . 节约用电 B . 乘坐公共交通 C . 无纸化办公 D . 使用一次性筷子
  • 21.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 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2. (2) 它们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求b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物质序号

      反应前质量/g

      88

      100

      2

      0

      反应后质量/g

      0

      a

      b

      c

    3. (3) 请在下表中用虚线绘制出各物质反应后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