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代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于科学知识普及、为现实服务的创作。一些小说虽将时空延展至千年之后、宇宙之间,却仍然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王晋康、刘慈欣、江波、阿越等人的笔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时空维度才真正较为充分地得到了延展。从早期的《亚当回归》开始,到后来的《水星播种》《逃出母宇宙》等小说,王晋康科幻小说中的世界倏忽千年,动辄万里,故事中的人物或穿越到原始社会,或用星际冬眠的方式抵达遥远未来,通过这样的时空穿梭,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太空开发等前沿科技对于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除却广阔的时空维度,科幻小说独具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也让这一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宏大的特质。王晋康说过,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要把科学之美在文学中表达出来,需要小说家兼具文学与科学两种素养。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等作品,用流畅、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外太空极致的理性之关;刘慈欣的《地球大炮》里穿越地心向太空发射的地球大炮、《流浪地球》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球发动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技铸就的机器美学。同样是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但与自然山川河泽的雄浑壮美完全不同,科学之美是一种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的“人类世”之美,冰冷、肃穆而崇高。

    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首先是“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但是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并不能够支撑起人的全部价值理念,只有有效地将科学精神与现代人本精神、人性探索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在这方面,有些作品表现出科学精神有余而人本精神不足的缺陷。

    其次是“宏大的叙事”。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

    (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长期以来缺乏宏大感,就是因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时空维度没有真正得到延展。 B . 科幻小说于宏大方面得天独厚,王晋康就认为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 C . 科幻小说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其实就是所叙之“事”的宏大,是将科技理性与人文追求融为一体的精神高度。 D .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依然是科幻小说的基本要求,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可以减少科幻小说的观念化痕迹。
    2. (2) 下文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思路清晰,第一段论述科幻小说具备广阔的时空维度,第二段论述科幻小说独具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 B . 文章在论述科幻小说独有的宏大优势的时候,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中外成功的科幻作家都表达出科学之美。 C . 文章有理有据,特别是在前半部分,每分析一个角度都有具体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便于读者理解。 D . 文章从科幻小说的“科幻”和“小说”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晋康的《亚当回归》等小说,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前沿科技对人类生活可能的影响,体现了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 B .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展现出一种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的“人类世”之美,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 C . 韩松的《地铁》等小说虽然叙事技巧到位,但最终未能展开宏大叙事,可见其叙事能力还是有不足之处。 D . 刘慈欣的《三体》,则克服了很多科幻小说叙事能力不足的缺陷,终于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们锐意改革,打造林业产业发展的4.0版。”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淦波介绍,靠“卖山头”“砍树”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1.0版;保护森林即“看树”,靠政策补助生存,这是2.0版;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即通过“生态”“景观”获得经济效益,这是3.0版;而观音山通过“文化”“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4.0版。

    在我国,近50%的森林公园位于贫困地区或者生态脆弱地区,为当地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增收渠道。当地一位退休干部告诉记者:“正是有观音山这么一片大森林,樟木头镇得到了国家生态宜居示范乡镇等不少荣誉称号,吸引了许多人在此投资置业。”

    尽管我国森林公园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也面临着这些难题。黄淦波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灵活、创新的特点,用改革创新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摘编自《从“门票经济”到“文化经济”》)

    材料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天然林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树铭表示,为贯彻落实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将采取更高级别的保护,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管护网络、灾害预警体系、护林员队伍和共管机制的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管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于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禁止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抚育作业的,必须编制作业设计。严管天然林地占用,严格控制天然林地转为其他用途。

    同时实施更全面的修复。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科学实施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分退化,提高天然林质量。逐步使天然次生林、退化次生林等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水平。鼓励在废弃的矿山、荒山荒地上逐步恢复天然植被。还要落实更严密的监管。加大天然林保护年度核查力度,将天然林保护修复成效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据介绍,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从1998年开始试点,到今年年底,投入天然林保护资金4000多亿元,取得显著成效。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蓄积净增37.75亿立方米。

    (摘编自《天然林保护——修复更全 监管更严》)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叶,受战争和经济开发的影响,波兰的森林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二战后,波兰开始了森林的恢复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波兰加强立法以保护森林,通过了《森林法》《保护森林和农业土壤法》《森林再生材料法》《环境保护法》等法案。目前波兰已经建立了1200处自然保护区,其中森林占保护区面积的54%。经过多年的努力,波兰的森林覆盖率已恢复至30%左右,接近全球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

    此外,波兰政府鼓励教育、文化部门和新闻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并在中小学内开设环保课程,每年都进行全国性的中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各类民间组织也在森林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波兰国内有1000多个非官方的生态小组对各地的生态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在坎皮诺斯国家森林公园中,不时能看到森林保护团体进行义务环保宣传。

    (摘编自《波兰注重平衡森林保护和利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近一半的森林公园位于贫困地区或生态脆弱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 B . 当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采取了更高级别的保护,多管齐下加强保护建设,在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禁止生产经营活动。 C . 我国对退化的天然林实施更全面的修复,天然林生态系统已经恢复到一定的水平,废弃的矿山、荒山荒地也逐步恢复了天然植被。 D . 由于战争和经济开发的影响,波兰森林曾一度受到巨大破坏,而今,波兰的森林覆盖得到了恢复,接近全球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砍树”“看树”“景观”的林业发展阶段,而今走上了靠“文化”“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阶段。 B . 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灵活、创新的特点,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可以解决国家森林公园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C . 我国为了保护天然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禁止将天然林转为其他用途;对天然林退化实施科学修复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D . 波兰政府注重平衡森林保护和利用,《森林法》《保护森林和农业土壤法》《森林再生林材料法》等法为保护和利用森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3. (3) 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文本一:

    不幸的她

    张爱玲

    秋天的晴空,展开一片清艳的蓝色,清净了云翳,在长天的尽处,绵延着无边的碧水。那起伏的海潮,好像美人的柔胸在蓝网中呼吸一般,摩荡出洪大而温柔的波声。几只洁白的海鸥,活泼地在水面上飞翔。在这壮丽的风景中,有一只小船慢慢地棹桨而来:船中坐着两个活泼的女孩子,她们才十岁光景,像这样大胆的举动,她俩一点也不怕,只紧紧地抱着,偎着,谈笑着,游戏着,她俩的眼珠中流露出生命的天真的诚挚的爱的光来。

    她俩就住在海滨,是小学的一对亲密的同学。这两朵含苞的花是差不多浸在蔚蓝的水中生长的。今天,恐怕是个假期,所以划到海心游乐的吧!

    “雍姊!你快看这丝海草,不是像你那管草哨子一样吗?拾它起来,我吹给你听!”她一面说,一面弯转了腰,伏在船沿上去把手探到水里。

    雍姊忙着挡她:“仔细点!跌下去不是玩的。你不看见浪很大吗?”她不言语了,只紧靠在雍姊的怀里,显出依傍的神气。夜幕渐渐罩下来,那一抹奇妙的红霞,照耀得海上金波似的。在那照彻海底的光明中,她俩唱着柔美的歌儿,慢慢地摇回家去。

    暮色渐渐黯淡了,渐渐消失了她俩的影子。

    五年之后,雍的爱友的父亲死了,她母亲带她到上海去依靠她的姨母,她俩就在热烈的依恋中流泪离别了。

    在繁华的生活中又过了几年,她渐渐的大了,像一朵盛开的玫瑰一样。她在高中毕了业,过着奢华的生活。城市的繁荣,使她脑中的雍姊,和海中的游水,渐渐的模糊了。

    她二十一岁,她母亲已经衰老,忽然昏悖地将她许聘给个纨绔子弟!她烧起愤怒烦恨的心曲,毅然地拒绝她,并且怒气冲冲地数说了她一顿,把母亲气得晕了过去。她是一个孤傲自由的人,所以她要求自立——打破腐败的积习——她要维持一生的快乐,只能咬紧了牙齿,忍住了泪痕,悄悄地离开了她的母亲。

    漂泊了几年,由故友口中知道母亲死了。在彷徨中,忽然接到了童时伴侣雍姊的消息,惹她流了许多感激、伤心、欣喜的眼泪。雍姊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商界服务了几年,便和一个旧友结了婚,现在已有了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孩子,正和她十年前一样,在海滨度着快乐的生活。

    几度通信后,雍姊明了了她的环境,便邀她来暂住。她想了一下,就写信去答允了。

    她急急地乘船回来,见了儿时的故乡,天光海色,心里蕴蓄已久的悲愁喜乐,都涌上来。一阵辛酸,溶化在热泪里,流了出来。和雍姊别久了,初见时竟不知是悲是喜。雍姊倒依然是那种镇静柔和的态度,只略憔悴些。

    “你真瘦了!”这是雍姊的低语。

    她心里突突地跳着,瞧见雍姊的丈夫和女儿的和蔼的招待,总觉怔怔忡忡的难过。

    一星期过去,她忽然秘密地走了。留了个纸条给雍姊写着:

    “我不忍看了你的快乐,更形成我的凄清!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她坐在船头上望着那蓝天和碧海,呆呆地出神。

    波涛中映出她的破碎的身影——啊!清瘦的——她长吁了一声!“一切和十年前一样——人却两样的!雍姊,她是依旧!我呢?怎么改得这样快!只有我不幸!”

    暮色渐浓了,新月微微地升在空中。她只是细细地在脑中寻绎她童年的快乐,她耳边仿佛还绕着那从前的歌声呢!

    (有删改)

    文本二:

    “五四”时代还形成了一种翻译文体,也是转了很久的型,影响白话小说的文体至巨。

    初期的翻译文句颇像外语专科学校学生的课堂作业,努力而不通脱,连鲁迅都主张“硬译”,我是从来都没有将他硬译的果戈理的《死魂灵》读过三分之一,还常俗说为“死灵魂”。

    我是主张与其硬译,不如原文硬上,先例是唐的翻译佛经,凡无对应的,就音译,比如“佛”。音译很大程度上等于原文硬上。日本词,我们直接拿来用,就是原文硬上,不过因为是汉字形,不太突兀罢了。

    翻译文体还有另外的问题,就是翻译者的汉文字功力,容易让人误会为西方本典。赛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当初美国的家长们反对成为学生必读物,看中译文是体会不出他们何以会反对的。《麦田守望者》用王朔的语言翻译也许会接近一些,“守望者”就是一个很规矩的英汉字典词。

    翻译文体对现代中文的影响之大,令我们几乎不自觉了。中文是有节奏的,当然任何语言都有节奏,只是节奏不同,很难对应。口语里“的、地、得”不常用,用起来也是轻音,写在小说里则字面平均,语法正确了,节奏常常就消失了。

    中国的戏里打单皮的若错了节奏,台上的武生甚至会跌死,文字其实也有如此的险境。

    翻译家里好的有傅雷翻巴尔扎克,汝龙翻契诃夫,李健吾翻福楼拜等等。

    好翻译体我接受,翻译腔受不了。

    没有翻译腔的我看是张爱玲,她英文好,有些甚至是先写成英文。可是读她的中文,魅力当然就更丰富了,笔法优雅,内蕴丰富。钱锺书先生写《围城》,也是好例子,外文底子深藏不露,又会戏仿别的文体,学的人若体会不当,徒乱了自己。

    (节选自阿城《闲话闲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开头写秋天晴空的景色,与女孩们此时的心境十分相似,突出了年幼的单纯与真挚。 B . 文本一细致描写了雍姊挡住“她”的场面,即使读者读来身临其境,又为下文二人重逢作铺垫。 C . 文本二作者持与鲁迅先生相反的观点,认为与其将外文进行生硬的翻译,不如使用音译的方法。 D . 文本二列举《麦田守望者》的例子,是为反映译者不能只擅长于翻译语言,母语功力也不能弱。
    2. (2) 文本一中的画线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文本二中阿城认为张爱玲的中文作品“魅力当然就更丰富了”,文本一虽然是张爱玲的早期作品,却已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魅力,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上览而善之。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 , 何次当待制。是冬,从幸大名,诏访边事。何疏曰:“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将帅者何?或恃勇无谋,或忌功玩寇,但全城堡,不恤人民。边奏者何?护塞之臣,固禄守位,老幼杀伤,托言他盗。不救援者何?缘边州县,如辅车唇齿之相依,托称兵少不出,或待奏可乃行。俟辇输者何?敌骑往来,焱驰鸟逝,赢粮景从,万辆方行,迨乎我来,寇已遁去。此四者,当今急务。”真宗览而嘉之。俄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又择州县守宰,省三司冗员,遴选法官,增秩益奉。未几,徙两浙转运使,加起居舍人。景德初,代还,判太常礼院。俄与晁迥、陈尧咨并命知制诰。何先已被疾,勉强亲职。一日,奏事上前,坠奏牍于地,俯而取之,复坠笏。有司劾以失仪,诏释之。何惭,上章求改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疾,上不许,第赐告,遣医诊视。医勉其然艾,何答曰:“死生有命。”卒不听。是冬卒,年四十四。上在澶渊,闻之悯惜,录其子言为大理评事。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然性褊急,不能容物。在浙右专务峻刻,州郡病焉。好学,著《驳史通》十余篇,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B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C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D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先例,该词在此文中含义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含义相同。 B . 权,暂代官职,文中表示古代官职任命或调动的词语还有判、改、出、徙、加等。 C . 西京,文中指洛阳,北宋时期实行两京制,首都汴梁称“东京”,洛阳称“西京”。 D . 浙右,即浙江东部,中国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右,以西为左,如“淮左”“江右”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何年少多才,闻名于时。他十岁即懂音韵,十五岁能写文章,专心治学,好读古书,在同年贡生中很有声名,深受王禹偁推重。 B . 孙何善于献言,深受赏识。真宗初年,他向皇上进献五条奏议,咸平二年冬,他上疏奏陈边境弊病,都得到真宗的赞赏。 C . 孙何简政裁冗,精于吏治。他在出任两浙转运使时,挑选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官员,审慎选拔法官,并提高官阶,增加俸禄。 D . 孙何抱病就职,看淡生死。被任命为知制诰时,他虽疾病缠身,仍勉强上任,医生劝他保养身体,他淡然面对,认为生死自有命定。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恃勇无谋,或忌功玩寇,但全城堡,不恤人民。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霜天晓角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截取生活的一个侧面,用独白和对话的形式,生动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颇具生活气息。 B . 词中主人公应是深居闺房的女子,从对折花人的态度,可看出她善良、温和、爱美。 C . 此词一共用了七个“折”字,这是词人有意为之,通过“重复”来增强语言的复沓美。 D . 这首词是一首小令,语言含蓄隽永,华美绚丽,让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2. (2) 这首词写主人公对折花人的态度变化极有层次,请结合全词分析。
  • 6. 情景默写题
    1. (1) 《燕歌行》中写官兵间的悬殊或揭露军中的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的句子是“”。
    2. (2) 《李凭箜篌引》中侧面写乐声的两句诗是“”,这两句诗描绘了优美悦耳的乐声一经传出,使得浮云凝滞,湘娥与素女潸然泪下的场景。
    3. (3) 《书愤》中的“”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
三、语言表达(20)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为文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气象,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之一,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这样的例子       。例如《中国考古大会》充分挖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的优长,针对每座考古遗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唐宫夜宴》以古代名画为背景,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穿插其中,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一些纪录片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让观众对节目中所介绍的内容      ;江苏卫视2022年跨年晚会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给许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带来惊喜。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多令人      的节目,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当然,我们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更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开拓时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展现文艺创新的新境界。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各项中引号用法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是(   )
      A . 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 B . 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 C . 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 D . 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利用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如指纹、声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个人身份鉴定。

      ?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通过识别生物体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    , 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和人脸识别技术一样,虹膜识别也是一种身份识别技术,而且具有许多优势。首先,虹膜识别安全性高。每个人都有    , 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或者同一人的左右眼,其虹膜纹理也有显著差异。其次,虹膜纹理在脑胎发育的第三个月到第八个月就已经形成,并且终身保持不变,稳定性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然而,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大量信息被采集。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还有就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以整句的形式对上文后三段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10个字。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②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

    ③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

    ④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郑板桥家书》)

    ⑤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家训》)

    ⑥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傅雷家书》)

    先贤名士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