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会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摘编自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

    文本二: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了科技进步的迅速,都用了一些前沿技术作为论据。 B . 材料一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C . 材料二第二段列举大量事实,主要论证中国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D . 两则材料都是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现场的讲话内容,理论视野非常开阔。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 B .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 C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D .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克思
    4. (4)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九大以来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5. (5) 江泽民同志说“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试结合两则材料与相关时代背景,分析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站起来同米西、来沙和奥斯登打了招呼,站住同他们谈话。米西把他们乡下的房子着火、逼得他们搬到姨妈家去的事告诉聂赫留朵夫。奥斯登趁机讲了一个同火灾有关的笑话。

    聂赫留朵夫没有听奥斯登说。却转身同姐姐娜塔丽雅谈话。

    “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他说。

    “我早就来了,”她说“我是跟阿格拉斐娜一起来的。”她指指女管家阿格拉斐娜说,“我们在到处找你。”

    “可我在这儿睡着了。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聂赫留朵夫又说了一遍,“我刚才给你写信刚开了个头。”他说。

    “真的吗?”她忧虑地问,“有什么事?”

    米西和她的男伴发现姐弟两人在密谈,就走开了。聂赫留朵夫同姐姐在靠窗的丝绒长沙发上坐下来。

    “昨天我从你家出来以后,本想再回去赔罪,但不知道姐夫会怎样对待我。”聂赫留朵夫说,“我同他谈得不投机,心里很难过。”

    “我知道。”姐姐说,“我相信你不是有意的。你也知道。”

    娜塔丽雅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她碰碰他的手。她这句话的意思不明确,可是他完全了解她,被她的情意所感动。她原来想表示,除了她对丈夫的满腔热爱以外,她对他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在她也是很重要很宝贵的,他们之间的任何龃龉在她都是痛苦的。

    “谢谢,谢谢你……唉今天我看见什么了!”聂赫留朵夫突然想起第二个死去的犯人,说,“有两个犯人被害死了。”

    “怎么被害死了?“

    “就这样被害死了,这样的大热天把他们押出来,有两个就中暑死了。”

    “那不可能!怎么会呢?今天吗?刚才吗?”

    “是的,就是刚才。我看见他们的尸体。”

    “可是为么要害死他们呢?是谁害死他们的?”娜塔丽雅问

    “就是那些硬把他们押出来的人。”聂赫留朵夫怒气冲冲地说。觉得她看待这事用的也是她丈夫那种眼光。

    “啊,我的天!”阿格拉斐娜走到他们跟前,说。

    “是的,这些不幸的人遭到什么待遇,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但我们应该知道。”聂赫留朵夫瞧着柯察金公爵说。老公爵这时已围好餐巾坐在放有一瓶混合酒的桌旁,回过头来对聂赫留朵夫瞧了一眼。

    “聂赫留朵夫!”他叫道,“要不要喝一点解解暑气?出门喝一点再好没有了。“

    聂赫留朵夫谢绝了,转过身来。

    “那么你究竟打算怎么办呢?”娜塔丽雅又问。

    “尽我的力量去做,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觉得总应该做些什么。我一定尽我的力量去做”

    “是的,是的这我明白。那么,你跟这一家人……”她微笑着瞧瞧柯察金说,“难道真的就一刀两断了?”

    “一刀两断了。我想这样双方都不会感到遣憾的。”

    “可惜。我觉得很可惜。我喜欢米西。嗯就算是这样吧,可是你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娜塔丽雅怯生生地说“你何必跟着去呢?“

    “那是因为我应该去。”聂赫留朵夫一本正经地冷冷说,似乎希望不要再谈这事。

    不过他对待姐姐这样冷淡立刻感到羞愧。“我为什么不把心里所想的都告诉她呢?”他想,“让阿格拉斐娜也听听好了。”他瞅了一下老女仆,对自己说有阿格拉斐娜在场,这就鼓励他把自己的决心再对姐姐说一遍

    “你是说我想跟卡秋莎结婚这件事吗?说实在的,我决心这样做可是她一口拒绝了”他声音哆嗦着说。每次谈到这事,他总是这样的。她不愿接受我的牺牲,情愿自己牺牲,而就她的处境来说她牺牲得太多了。我不能接受这种牺牲,如果这只是出于一时冲动的话。所以我现在决心跟她去,她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我还要尽我的力量帮助她来减轻她的痛苦。”

    娜塔丽雅一言不发。阿格拉斐娜用疑问的目光瞧瞧娜塔丽雅摇摇头。聂赫留朵夫走到站台上,走上三等车厢,哦还有一件事要同你说一下。”他说,“我至今还没有把库兹明斯科耶的土地分给农民,万一我死了,就由你那几个孩子继承好了。”

    “德米特里,别说这种话!”娜塔丽雅说。

    “就算我把那些地都给了农民我也有一件事要说明那就是我其余的东西都将传给孩子们,因为我恐怕不会结婚,即使结婚也不会有孩子……所以……”

    “德米特里,我求求你,别说这种话!”娜塔丽雅说。不过聂赫留朵夫看出她听了这话觉得高兴。

    列车员砰地关上车门,请旅客就座请送客的下车。

    聂赫留朵夫走进被太阳晒得又热又臭的车厢,立刻又走到车尾的小平台上。

    娜塔丽雅头戴一顶时髦的帽子,披着披肩,跟阿格拉斐娜并排站在车厢旁边,显然在找话题但没有找到。她连说一句“写信来”都觉得不行,因为她同弟弟早就嘲笑过送人出门那套老规矩了。一谈到财产和继承问题就破坏了他们的手足之情,他们觉得彼此疏远了。等到火车开动,她只点点头,现出惆怅而亲切的脸色说“嗯再见德米特里,再见”这时,她心里反而感到高兴。但等这节车厢一离开,她就想到她该怎样把同弟弟谈的事告诉丈夫,她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而紧张了。

    尽管聂赫留朵夫对姐姐一向很有感情也没有对她隐瞒过任何事情,如今同她待在一起却觉得别扭难堪,巴不得早点分开。他觉得当年同他那么亲近的娜塔丽雅已不再存在,只剩下一个胡子蓬松、肤色发黑的丈夫的奴隶。他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因为当他谈到她丈夫感兴趣的事,也就是分地给农民和遗产继承等问题时,她的脸色才显得特别兴奋。而这一点却使他感到伤心。

    (草婴译,有删节)

    [注】文本节选的情节发生在一处火车站,聂赫留朵夫准备陪卡秋莎·玛丝烙娃一起流放,文中的米西(柯察金公爵的女儿)曾是聂赫留朵夫的女友。米沙是米西的表哥奥斯登是一个外交官,与米西一家同行。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聂赫留朵夫反复说“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以及想到“对待姐姐这样冷淡,立刻感到羞愧”等情节中,可看出他对姐姐的深厚感情。 B . 在本文中,聂赫留朵夫在面对曾经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柯察金一家时,表现得并不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他与这一家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C . 在聂赫留朵夫表明要跟卡秋莎结婚,并决心一直跟着她、帮助她后,姐姐娜塔丽雅一言不发,说明姐姐不愿意弟弟去,也认为不值得去。 D . 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有愧疚之心。他反复跟姐姐强调他要尽力帮助卡秋莎,来减轻卡秋莎的痛苦,这表明他愿意与姐姐分享自己的感受。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很有特点多用短句而且数处使用省略号,这对交代人物矛盾关系及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B . 娜塔丽雅的丈夫在文本中并未出现在现场,却又深刻地影响了情节发展,让读者无法忽视其存在,这是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的体现 C . 文中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读者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准确预知男主人公人生的发展轨迹,产生深度的“叙事共鸣”。 D . “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多部作晶的主人公《复活》中的他深陷于激烈的心灵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反映。
    3. (3) 文中的娜塔丽雅的情感是复杂的,试简要分析。
    4. (4) 文中提到“他们觉得彼此疏远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父亲也存在“疏远”的情形,试分别分析姐弟疏远与父子疏远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

    贞观二年,太宗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亦何可久矣”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 , 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摘自《贞观政要辨兴亡》

    [注]①颉利:东突厥可汗。②天元:北周第四任皇帝宇文赟。齐主:北齐亡国之君高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亦何可久矣/ B . 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亦何可/久矣/ C . 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亦何可久矣/ D . 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亦何可/久矣/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楚、燕、齐等六个国家,均为秦所灭。 B . 既克,与“既克,公问其故”《烛之武退秦师》的“既克”字面意思相同。 C . 关市,指通商的市集,也专指设在边境上的互市市场,文中指的是后者。 D . “百姓既弊”与“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两句中“弊”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贞观初年,唐太宗认为周武王和秦始皇虽然都平定天下,但国运长短悬殊,并与大臣探讨其中的原因。 B . 贞观二年,唐太宗以隋朝旱灾旧事为鉴,指出治理国家的紧要任务在于重视民生,而不在于充实粮仓。 C . 贞观九年,突厥境内发生天灾,牲畜损失惨重,住在那里的汉人都跑到山里做了山贼,民情非常不安。 D . 贞观九年,在与魏征谈及北齐北周两代亡国之君时,唐太宗认齐主非常奢侈,横征暴敛,比天元更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②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

    5. (5) 结合课文《过秦论》分别概括贾谊、萧瑀和唐太宗关于秦国灭亡原因的不同观点。不能照抄原文。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xiàn)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②鱼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③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颔联中,“江山留胜迹”承“今”字,“我辈复登临”承“古”字,“胜迹”指羊公碑和鱼梁洲 B . 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既表现时序,又烘托作者的心情。 C . 尾联怀念羊祜,以其功绩卓著、名垂青史来反衬自己怀才不遇,只能隐居山林身世之悲。 D . 本诗触景生情,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整体格调哀而不伤。
    2. (2) 本诗前两联蕴含一定的哲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在《将进酒》中,化用曹植《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是“”。
    2. (2)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诗经》的句子是“”。
    3. (3) 《过秦论》中,描写陈涉出身士卒,起于田间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场馆设施到运动装备,从看台座椅到LED大屏,“中国造”为世界杯的顺利运转提供保障,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此次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由中国铁建国陈集团承建,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世界杯主场馆。卡塔尔前国脚哈立德·萨勒曼对体育场:“宏伟的卢赛尔体育场是我们对足球热爱的证明,也是我们许下的承诺——举办一届最精彩的世界杯!”

    世界杯向来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在卡塔尔世界杯最高两个级别的赞助商中,中国企业占据4席。专家分析,体育跨步国界和语言最容易被全球人民接受承建海外重点项目、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是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到全世界。几十年市场积累到今天,中国品牌已经进入全面出击的状态。

    将数字技术融入场馆建设,在电脑中造出一个体育场的“孪生兄弟”,在钢结构施工、索网及幕墙安装等环节,运用计算机模拟施工现场,保障超大型钢结构施工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采用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与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智能节水喷灌系统,比传统体育场淡水使用量节省约40‰……卡塔尔世界杯上,大国工匠们、追求卓越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缩影。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最后一段中的“孪生兄弟”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由于好奇心,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人们总是希望学到更多知识,但阻碍他们的,往往是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以及进入门槛。知识付费的兴起,正是基于其碎片化、娱乐化与互动化的特点。产品制作者将视频、音频和图片演示结合,用户能够轻松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让生活变成学习现场,这也正是“终身学习”的应有之义。

    知识付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从人们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能尽如人意。某知识付费平台各类付费课程的平均学习完成度不足35%。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完成度更是只有8%。(甲)由此可见在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学习的完成度低于四成。

    为知识付费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乙)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得到抚平一次焦虑的“短效安慰剂”但也总会有很多人在其中拾到“珍珠”。这颗“珍珠”可能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级阶梯,可能是成长旅途中的一缕顺风,也可能是学到新知后的一阵狂喜。无论答案是哪一个,我们都要记得成长或学习都需要自己提供内心的原动力,而非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前三空填写合适的关联词。第④空补写语句(不超过12个字)

      关联词:①语句:④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都存在表达上的逻辑错误,请指出错误类型并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历史的现场,唐太宗与大臣总结兴亡教训;在文学的现场、聂赫留朵夫选择走向精神的教赎;在体育的现场,场上的运动员与场外的观众共享盛宴……现场可以让我们反思历史,让我们观察人生,让我们拥抱激情……你可以是“现场”的反思者、观察者、参与者乃至创造者。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以“我与现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