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9月,《诗经心读》一书首发式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作者柳恩铭博士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极力倡导者。

    羊城晚报:《诗经》是传统教育的启蒙教材,《诗经》适合今天的学生阅读吗?

    柳恩铭:《诗经》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的“诗教”教材,养分十分丰富。发端于《诗经》的诗教属于感性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其伦理、思想、价值等通过诗歌艺术直指人心、人性,让生命浸润诗歌的灵性和智慧。《诗经》中包含的美学意蕴、文学精彩、史学价值、伦理学情怀、社会学思考、政治学智慧以及哲学方法论等等,无一不是涵养性情、铸造灵魂的养分。

    《诗经》作为人类“文化轴心时代”留下的经典作品,无论什么年龄的人读都是可以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甚至学前的孩子,我建议以亲子共读或者师生共读的方式读《诗经》,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知,接受一种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教育。这种教育让孩子内心柔软,也让孩子富有生命的爆发力,或许这种爆发力要在很多年以后才出现。

    《诗经》作为诗歌的起点,伦理的原点,文学的源点,美学的基点,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读都不过时。

    羊城晚报:很多家长都知道阅读《诗经》《论语》等经典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趁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好,强制让孩子把《三字经》《弟子规》《诗经》等背下来。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柳恩铭: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哪怕是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诵读,再背诵,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孔子教《诗经》“皆弦歌之”,全部配乐,全部歌唱,那是多么唯美的教学,学生不喜欢才怪。亲子诵读非常美,家长要发自内心地去感受《诗经》的美,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是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这种效果非常好。就是在这种心领神会的、陶醉其中的诵读、朗诵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言语,学会了文学,学会了相处,学会了相爱,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实现了伦理的传承,思想的沉淀,情怀的构建。这种方式比现在一般教师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无数倍。诗教的教材不局限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的典雅作品,都是当代诗教课程的范畴。

    羊城晚报:广州目前在大力建设“中国诗歌之城”,对此,您怎么看?

    柳恩铭:把“诗歌之城”的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策略。建设“诗歌之城”,把诗心、诗情、诗性植根于市民心中,让市民有梦想,有理想,有信仰,能体现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诗教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给人诗和远方。诗是“兴、观、群、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以艺术的方式让生命能够灵动,让生命能够有温度。这就是诗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的最大区别,因为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诗可以让人有诗心、诗情和诗性,让教育有灵性。远方就是由诗而拓展开去的人们对未来的梦想、理想和信仰。

    诗和远方,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前者是眼前的,后者是未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每一个市民都有诗和远方的时候,或许他们不再浮躁,或许他们不再焦虑。我想,这就是广州创建“诗歌之城”最大的意义所在。

    (摘编自《专访〈诗经心读〉作者柳恩铭:读诗滋养心灵,滋润生命,涵养诗和远方》)

    材料二:

    如果说《论语心读》是柳博士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诗经心读》则是柳博士十年又磨一剑的真情之作。没有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总觉得《诗经》离我们大众太遥远,大众读不懂,也不愿意去读。读完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才明白了孔子整理、删定、编写《诗经》,成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的诗教真谛。我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读懂了作者借助《诗经》,挖掘阐释《诗经》中无与伦比、超越时空的唯美爱情、唯善的伦理、唯真的理性,理解了《诗经》兴、观、群、怨的教育价值,体会到中国文化自《诗经》以来形成的诗教传统的深刻内涵,我也豁然明白了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对童蒙教育提出的“诗歌启情志”一语的真谛。

    《诗经心读》开创了一种普通人愿意读也读得懂的经典阅读方法。长久以来,《诗经》都是以其高冷的面貌、久远的历史与今天隔绝,与大众隔绝,是专业研究经典,不是大众普及读物。这一方面是因为经典的语言文字阅读让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是今人无法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难以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情绪。而以往的注本多侧重语言文字的专业解读,鲜有如柳博士这般用生命、用心灵、用情感去破解、阐释、赏析和领悟每一首简短诗句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柳博士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阅读经验、深邃的思想、真诚的态度为今人进入《诗经》经典世界,架设了一座理解之桥、沟通之桥。我想,自《论语心读》以来,柳博士开创了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经典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证明,传统经典,哪怕是《诗经》这样的经典,都是可以被普通大众接受并喜欢的。

    《诗经心读》可以作为当代人的恋爱教程、婚姻宝典,为中国人进行恋爱启蒙教育。《诗经》中国风部分,大部分是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这部分诗歌,过去经学家们都曲解为后妃之德类的道德教化题材,其解读缺乏生命的热度和温度,充满腐朽的老学究气。后代注解的学者们也都难以跳出传统解读的桎梏,不敢或者羞于大胆讨论爱,宣传爱。柳博士调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和非凡的人生智慧,引导读者穿越历史时空,走进《诗经》那些活泼生动、充满无限生命力的少年的情感世界里……于是,读者日渐冷漠的内心也开始变得火热,心底里不由得发出感叹,真爱是如此美好!

    《诗经心读》体现出作者无处不在的教育情怀与育人信念。读过《论语心读》的朋友们肯定深有体会,《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今天,作者在《诗经心读》中依然怀着这样一种初心和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重新再现经典的美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伦理教育功能、价值引导功能。

    (摘编自李香平《论经典的教育价值——读<诗经心读>有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恩铭认为比起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诗经》更适合作为当代诗教课程的教材,更能实现当代诗教的创造性传承。 B . 柳恩铭认为家长只要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就一定能产生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C . 柳恩铭认为诗教是有灵性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相比,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 D . 《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最成功的,它已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指出童蒙教育的真谛是“诗歌启情志”,作者通过阅读《诗经心读》明白了这一点。 B . 《诗经》等经典与当今大众产生隔阂,是因为经典的语言阅读理解起来有难度,也因为今人无法理解古人的情感。 C . 过去的经学家和后代为《诗经》做注解的学者们经常把《诗经》中大部分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曲解为道德教化题材。 D . 柳博士创作《诗经心读》,是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句是(    )
      A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B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D .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4. (4) 请结合材料二内容,请概括《诗经心读》一书的特点。
    5. (5) 材料一为新闻访谈,羊城晚报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柳恩铭是如何回答的?请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 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次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伤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地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 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

    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多次提到“牺牲”这个词语,突出了这对年轻夫妻对爱情的牺牲精神,为了成全对方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B . 乔和德丽雅这对夫妻挣的都是辛苦钱,他们却做出很有艺术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洋洋”而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特点。 C . 乔最初打算去卖报纸、搬石子挣钱,遭到妻子的反对,于是他也为自己辛苦的工作说了一个有艺术气息的谎言——卖画。 D . 小说中几处描写“善意的谎言”,能让读者体会到乔和德丽雅为了爱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文末“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爱的执着。
    2. (2) 下列对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德丽雅说自己找到了家教而实际上却是去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等情节,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B . 在整篇小说的叙事之中,欧·亨利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叙述这个温馨的故事,让人体会平淡的小夫妻之间那种真挚的爱情,充满艺术感染力。 C . 这篇短篇小说,塑造了一对经济困窘却对艺术无比热爱的年轻夫妻,也折射出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 D . 这篇题为“爱的牺牲”的小说,既无惊人的“牺牲”大事件,也无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体上显得平淡无奇。
    3. (3) 作者以“爱的牺牲”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往往有“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茧丝:泛指赋税。因敛赋如抽丝于茧。②段规:韩康子的国相。③智国:智瑶的家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B . 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C . 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D . 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立,文中指确定继承地位。和《陈涉世家》“陈涉乃立为王”的“立”含义不同。 B . 保障,文中意为“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使不受侵害”,与现代汉语“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中“保障”一词意思相同。 C . 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俸禄的封地。旧时也做县的别称。 D . 城,本义是城邑四周的墙垣,外面的叫城,里面的叫郭。文中指的是城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提出反对意见。智宣子虽然没有听从智果的建议,但封其为太史。 B . 赵简子通过无恤“诵其辞甚习”和“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两个表现,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C . 智伯先后向韩康子.魏桓子和赵襄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迫于无奈答应了,而赵襄子不答应,导致智伯率军攻打赵国。 D . 赵襄子最终选择逃往晋阳,是因为晋阳是其先主赵简子的属地;且之前赵简子派遣尹铎治理晋阳,他认为尹铎在晋阳奉行“保障”政策,使得晋阳政宽人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

      ②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5. (5) 在智果看来,智瑶的五项长处和一项短处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 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接着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画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B . “垂柳阑干尽日风”一句,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生动优美。 C . 下片前两句写游人散去,笙歌渐息,词人触景生情,心境也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变化。 D . 下片后两句写室内景,既有对人物的动态描写,又以双燕飞归营造出轻灵的意境。
    2. (2) 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2. (2) 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3. (3)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反复用“克”字和“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政坛对宋徽宗赵佶的评价是亡国之君,而在文坛、上他则是出色的艺术家,他喜欢①      的生活,吟诗作画下棋,赏花玩石弄琴。他热爱书画,广泛收集民间珍品。赵佶书法在学褚遂良、薛曜、黄庭坚的基础上,创造出②      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他鼓励文人进行书画创作,将艺术绘画并入科举取士之列,使艺术品位散播至各阶级。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的绘就,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被呈献给了宋徽宗,因些;宋徽定成为第一位此画的收藏者。

    宋徽宗最为人③      之处,还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研发颜色朴实的汝瓷。汝瓷的淡蓝色,是雨过天晴的颜色。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宋徽宗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是在大雨过后,他出门散步,踏着雨水徐徐而行,望向城墙外的天空,远处还留有一丝乌云,以及雨过天晴后的蔚蓝,两者交会成一行,形成了一抹令人着迷的天青色。醒来之后,宋徽宗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交给宫中工匠参考,要他们烧制出这个天青颜色。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放眼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纵观国内,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我国已①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建设网络强国,科技是关键。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不平凡历程,但是,②     , 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仍较为明显。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才能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

    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地③     , 就一定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信息化支撑。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 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C .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 . 说她“个性”,因为她爱琴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上·广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棋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结晶。古人将下围棋的经验技术.归纳为“围棋十诀”,其中包括:“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慎勿欲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

    人们常说世事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的道理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