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2月期...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三 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干部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有删改)

    1. (1) 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 . 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 . 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 .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C . 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D . 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3. (3) 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B .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 . 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D . 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老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4. (4) 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
    5. (5)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

    大厨

    林美兰

    大厨像当年那样汪洋恣肆,一只手提只老鳖,另一只手往外挥扬:我走!声落人现:胖墩墩,满面红光,在人前一站,天生有种大将风度,身后紧跟着女友小桃和五十多名员工。

    老板慌忙挡道:当年,我们的酒店就如竹节草,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是你救起它。你不能走!

    立春,两年前最寒冷的一天,北风呜呜地叫着,落叶裹挟着雪花满天飞扬。老板突然跑路了!大伙上班才知道。下午,大厅里聚集了许多债主。大厨折几下手指:老板欠下的房租、鱼虾钱、蔬菜钱外加水电煤气费,约100多万。本来,今天就要补发上个月工资的。服务员小桃哭了。是啊,我们连路费都没着落了!小永也急得直顿脚,喊声:“报警!”大家皆以为然,举手赞同。小永先打电话给工商局,再拨打“110”。

    不到10分钟,警察就到了。一会儿,工商局的来了。再后来,房东、供货商全来了。小永感觉气氛有异:哦,时常有金点子的大厨一声不吭,坐在角落里,似乎心事重重。

    当大厨眉毛翘起时,刚才眯着的眼睛星光点点,突然开了金口:“嘿,天冷得像个笑话,但我们的日子别过得像废话!”这话,逗得讨债的也笑了。

    大厨带人盘点酒店的固定资产和材料库存。小本子记着:41台空调、桌椅板凳、厨房用具若干。他又打开几个冰箱,让仓管报数字,得知鱼肉、高级配料等,还有3万元左右。然后把目光放在厨师、墩头、跑堂、迎宾、打杂等人身上,泰然自若:都是大活人不能等死。老板不在,我们为什么不开张?对!一个萝一个坑,我们干活的人都在。大厨微笑:至少,我们要把回家的路费做出来嘛。

    一呼百应。警察支持,工商局支持。房东支持,供货商也支持,他们跟与厨签了协议。

    大伙都深知是在为谁拼搏的,自然有令人惊喜的姿态。每天用鞭子甩亮黎明,赶着一辆破车,将太阳从东山拉向西山。大厨仍是个大厨,如指挥家挥舞手中的指挥棒,演奏着一部力与美的交响曲。没几天,大伙的路费就赚足了。小永回家结婚,揖手告别 :“只要大伙儿还在,我还会回来的。”

    大厨送走小永,回头对大伙说:干脆把老板欠我们的俩月工资也赚出来吧。这声音似铜钟与翠竹合鸣的回响,一股亲和力漾遍大伙的全身。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飘到屋顶上。风一吹,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白蝴蝶翩翩起舞。

    这时,很多要债的来探听虚实,还处在剥洋葱的懵懂中,突然有人冲出黑暗,拍拍大厨的肩膀说:哇,没自信的人如泥塑随时都会倒塌。年轻人,你好自信,把酒店经营起来吧,先给房租再还我们债务。众人齐声响应,呼声震天动地,直冲九霄云外。大厨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唱个喏,俨然京剧《智取威虎山》里一往无前的杨子荣,模样挺潇洒!

    讨债人不时来光顾,但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目光。回家结婚的小永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来了新婚的妻子。小桃已做大堂经理,梦里,仿佛看见大伙凑一块,说人心齐就把泰山移喽!

    “干活的人都在,我们对酒店前景充满信心。”每天,大厨挨桌去敬酒,骄傲地说。老食客一传十,十传百,好奇也是觉得责无旁贷,相继来捧场,也都受到大厨的种种优惠,很多顾客常来用餐。那天小桃向大伙宣布:“我们的生意从没这样好,已还了所有欠款,开始盈利了。一年半后,大厨已脱身坐上总经理的宝座,闲时常去南湖钓鱼,要钓出传说中的那只老鳖精。

    春节又快到了,大雪纷飞。酒店的天井里铺满了雪,雪地里那树红梅傲雪绽放,火红得就像大伙儿的笑脸。酒店的发展急需招聘员工,不辞而别的老板竟回来了,着实叫大伙吃了一惊。小桃招呼大伙,大伙怒气冲冲围住老板,愤怒谴责他的不仁不义,却听见老板带着哭声说:让我当个跑堂吧。”谁知,大厨把酒店账目点清,立马要走人。老板差点跪下了:“当年,没有你,我的酒店可能已经被风吹走,是你救起它。你不能走!”大厨才仍当大厨。

    除夕这天打烊,几个人围着桌喝酒叙旧,大厨端来一锅炖老鳖。大伙猛吸沁人肺脾的浓香,拨开轻如蛛丝的一层油,不约而同地对大厨说:当时我们两手一摊,什么都没有;但我们都握紧拳头,就挺了过来!

    小桃说:“懒人有睡不饱的觉,弯不下的腰。只要不做懒人,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众人也连声称是。

    至于后来,大厨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更是没有人会想到的。但那已是后来的事儿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板跑路后,大家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这就为大厨出场并带领大家化解危难做了铺垫。 B . 大厨带人盘点酒店的固定资产和材料库存,继而决定继续开张,这表明大厨早已成竹在胸。 C . 酒店能够走出困境,既离不开在大厨带领下酒店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 D . 大厨一心要钓出传说中的老鳖精,而后来真就实现了愿望,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大厨”为题,既明确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又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故事围绕大厨展开,所以大厨既是主人公,也是线索人物。 B . 小说语言干脆利落,人物心理捕捉到位。如“刚才眯着的眼睛星光点点”就生动地揭示出大厨充满自信又有些得意的心理特点。 C . 小说多处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北风”“雪花”“红梅”等景物的出现既渲染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又预示了情节的发展。 D . 小说结尾写大厨后来新开了一家火锅店,这与开篇写大厨坚持离开酒店的情节形成前后照应,使故事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3. (3) 小说开篇对大厨出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说:“当时我们两手一摊,什么都没有;但我们都握紧拳头,就挺了过来!”这句话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迁徙之徒也皆背晋以归梁 B . 非铦钩戟长铩也庄宗受而藏之 C . 然后六合为家而告成功 D . 为天下笑者,何自然之理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宗,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褒奖的称号。 B . 少牢,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 C .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D . 《书》,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 .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4. (2022高二上·昆明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荡秋千等风俗。 B .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 . “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 . 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 5. 默写
    1. (1) 《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2. (2)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 (3)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两句,从兵器和旗帜两方面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作家写作时,到底应不应该听读者的?诚然,写作时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创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作家在创作上      , 又怎能指望他产出佳作呢?坚持自己的想法,必然要求作家不为读者所左右。但是,不为读者所左右,并非不考虑读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心里装着读者,倾听读者的呼声,应是永远的追求。

    现实中,有的作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博学,把文章写得     , 无形中给读者设置了阅读障碍,这便是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心里没装着读者的一个表现。即使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写出来的作品不能明白如话,作家也要随时注意文字的平实晓畅,尽可能让读者能读懂,也爱读。

    其实,作家不是全能的,即便下了再多功夫,笔下仍不能避免有错讹疏漏之处,而读者就是最好的“啄木鸟”,他们的“利喙”能让作品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读者有不同的背景,他们是街头小贩,对市场对人情的体察与了解,恐怕连细腻的小说家也无法准确捕捉;他们是历史爱好者,有甄别历史细节的火眼金睛;他们是普通的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与理解之深刻,也许令本地写作者都      ……总之,既在心中装着读者,又坚守住创作的初衷,读者才能经由作品与作者达至高山流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啄木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B .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 . 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D .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兼爱是墨子人文学说的纲领和精髓。墨子说:“上行下效。只要国君实行,下级就会照办。”但兼爱之所以难行, ,如果国君喜欢,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那么人们就会实行兼相爱,交相利。晋文公喜欢下级穿粗布衣服,于是下级竞相实行。楚灵王喜欢下级腰细、身材苗条, 。墨子把实行社会改良方案的希望, 。但由于墨子的想法和当权者距离太远,他的努力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2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云书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运动场上,有人在练习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还有人在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和散步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从自己身边全速而过,他们不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

    对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理解和认识?请把你的感想、理解和认识写出来。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