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B . 重视道德成为社会共识 C . 诸子百家思想渐趋融合 D . 传统社会秩序走向瓦解
  • 2. (2019高二上·江门月考)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 儒家的思想 B . 道家的思想 C . 墨家的思想 D . 法家的思想
  • 3. (2022高一上·顺德期中) 东汉时期,多位皇帝登基时皆为幼童,控制皇帝的宦官和外戚事实上主宰了朝政。到了东汉末年,起兵争夺天下的地方军阀往往也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东汉(   )
    A . 君主专制制度存在弊端 B . 制度赋予皇帝的权力较小 C .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崩溃 D . 郡国并行的危害并未根除
  • 4. 《资治通鉴·唐纪》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同时,当时也有“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这反映三省体制(   )
    A . 极大加强了专制皇权 B . 保证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C . 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 D . 分权牵制降低行政效率
  • 5. 因北方战乱出现了“衣冠南渡”,东晋政府对从北方南渡的人口,以“白籍”登记,入籍侨州郡免征赋役;东晋后期,侨居人口被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白籍人口逐渐土著化并承担赋役。这一变化(   )
    A . 造成南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C . 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南方开发 D . 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需要
  • 6. 北宋时期,禁军一半驻京师开封,一半驻地方,“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 .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C . 旨在分割中枢机构的军权 D . 有利于预防内部动乱的发生
  • 7.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表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 . 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B .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C . 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 . 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 8. 宋代理学家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宋代理学家强调“三纲”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提高民众文化修养 B .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 . 化解儒学信仰危机 D . 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 9. 下表是明末清初部分东西方论著的翻译情况,这些著作的翻译反映了当时(   )

    类别

    领域及书名

    译为中文的西方著作

    数学《几何原本》、《几何要法》;物理学《泰西水法》、《远镜说》;军事《海外火攻神器图说》;生物学《泰西人身说概》;采矿学《坤舆格致》;地理学《职方外纪》

    译为西文的中文著作

    儒学《论语》、《孟子》、《礼记》;哲学《老子》;文学《诗经》、《赵氏孤儿》

    A . 中国科技全面落后于西方 B .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流 C . 西学东渐成为了社会思潮 D . 清朝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 10. 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
    A .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 B .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11.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 有利于明朝与亚非诸国的交往 B . 加剧了明朝东部沿海的危机 C . 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D . 标志着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束
  • 12. 清代前期,桑蚕业在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区“寸尺之堤,必树以桑”。甘蔗盛产于闽、粤、台等地,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   )
    A . 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 . 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C . 社会发展加速转型 D . 传统经济结构局部解体
  • 13.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

    年代

    总额

    地丁银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3424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1724年(雍正二年)

    3649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1753年(乾隆十八年)

    4266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4254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

    如表反映了(   )

    A . 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 . 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 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 14. 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 . 甲午战争——维新变法 D .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 15.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 . 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 . 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 . 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 . 民众的体有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 16. 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
    A . 学习日本成为共识 B . 民族忧患意识增强 C .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D . 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 17. (2019·长安模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 . 君主立宪制 B . 总统制 C . 责任内阁制 D . 君主制
  • 18. 1926年9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武昌之战,可谓民国史上一大事。然吾人所重视者,尚不在于此后战局如何转移……而在唤醒中外,注意于两种新事实及其结论:第一,孙中山所统率之革命党,今乃有攻到武汉之武力是也。……第二,北洋正统之消灭是也。”这一评论反映出(   )

    ①武昌之战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完成  
    ②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势力的终结

    ③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遭到沉重打击  
    ④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0年9月17日,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20世纪20年代中共“真理本土化”的表现是(   )
    A . 领导工人运动 B . 实现国共合作 C . 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20. 下面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图,反映了全国机器纺纱业发展状况。根据该图可推知,这一时期(   )

    A . 北洋军阀统治导致国家战乱分裂 B . 外资“卷土重来”打压华商纱厂 C . 纺织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形势影响 D . 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21.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号召人们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见,他们旨在( )
    A .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 打破专制愚昧对国民的束缚 C . 推动启蒙思想传播 D .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22. (2020·新课标Ⅱ)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 .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 .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 .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 .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 23.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在《金圆券发行办法》中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但到11月底金圆券的发行量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这一状况(   )
    A . 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 . 一定程度抵御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C . 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D . 促使国统区的民族经济开始崩溃
  • 24.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 .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 . 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 .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 25. 下列对《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简表(单位:亿元)》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

    A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外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B . 中外贸易总额受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 C . 中苏建交使得两国贸易发展始终处于上升趋势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到西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三:

    材料四: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
    2. (2) 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请据材料三并结合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 2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二: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6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1957年10月 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