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调研化...

更新时间:2023-03-2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该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B . 75%酒精可用于杀死新冠病毒,如果用90%酒精效果更好 C .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作食品的漂白剂 D .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 2. 下列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的是
    A . SO2+NaOH=NaHSO3 B . SO2+H2O2=H2SO4 C . SO2+2H2S=3S↓+2H2O D . 2Mg+3SO2=S+2MgSO3
  • 3.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的是

    A . 合成氨反应 B . 碳与水蒸气高温制水煤气 C . 晶体和晶体混合反应 D . 碳酸钙的分解
  • 4. (2022高一下·新乡期中)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 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 . 由氮氧化物到硝酸盐的变化,属于氮的固定 D . 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
  • 5.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 .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 C . 氨水很稳定,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 . 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 6.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⑤⑥ D . ②③④
  • 7. 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三键很强 B .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 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D . 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
  • 8. 分析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断开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 . 化学反应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D . 的总能量高于的总能量
  • 9.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 . 浓氨水遇浓盐酸、浓硝酸都产生白烟 C . SO2、漂白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 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和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都没有明显变化
  • 10. (2019高一下·辉南月考) 0.3 mol Cu和含1.2 mol HNO3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NO2的量为( )
    A . 0.2 mol    B . 0.6 mol    C . 小于0.6 mol    D . 大于0.6 mol
  • 11. 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由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 , 可知SiO2不是酸性氧化物 B . 由SiO2+2CSi+2CO↑,可知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C . CO2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 D . SiO2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与氢氟酸反应,则SiO2为两性氧化物
  • 12. 下列方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用醋酸除去水垢: B .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C . 浓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片: D . 溶液滴入到溶液中:
  • 13. (2021高一下·海林月考) 某小组同学用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 .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 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时,a极上有气泡产生 D . 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橙汁流向锌片
  • 14.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少量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过滤  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盐酸  ④加入过量的溶液  ⑤加入过量的溶液  ⑥加热蒸发

    A . ①④⑤②①③⑥ B . ⑤①④②③⑥ C . ②④⑤①③⑥ D . ①②⑤④①③⑥
  • 15. (2021高二下·赣州开学考) 下列属于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Zn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B . 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 C . 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 . 铝热反应
  • 16.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某温度下,化学反应 A = B + C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5s内从2.0 mol•L-1减少到1.0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 0.4 mol•L-1 B . 0.2 mol•L-1    C . 0.4 mol•L-1•s-1 D . 0.2 mol•L-1•s-1
  • 17. (2017高一下·唐山期中) 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 . 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 . 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 . 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 . 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 18. 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0。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 体系温度不变 C . 3v(NH3)=2v(H2) D . N2和NH3的浓度的比值不变
  • 19. 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min);②v(B)=0.6 mol/(L·s);③v(C)=0.4 mol/(L·s);④v(D)=0.45 mol·L-1·s-1 ,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④>③>②>①
  • 2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探究H2SO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比较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定量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探究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
  • 21. 氢气是理想的能源,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 ,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某温度下,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和3mol制备氢气,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①5min前,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逆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不断(填“增大”或“减小”)。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内,4molC-H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C=O键断裂

      ③0~5min内,以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④若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1. (1) 在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
    3. (3) ②中的品红溶液,证明二氧化硫有性。
    4. (4) ④中的实验现象是
    5. (5) ⑤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 .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 . 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 .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 . 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 . 乙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2. (2) 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乙为
    3. (3) 某同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①负极的材料是,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②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写出电极材料的名称)

      ③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g,则该原电池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