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 . 杨振宁 B . 屠呦呦 C . 张青莲 D . 侯德榜
  • 2. (2022九上·太原期中) 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以下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多打深井多出水 B . 工业废水排入土壤 C . 有效杜绝私挖滥采 D . 加大使用农药化肥
  • 3. (2022·自贡)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稀盐酸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气体的验满 D . 处理废弃药品
  • 4.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布洛芬分子中碳、氢、氧原子质量比为13:18:2 B . 布洛芬缓释胶囊是纯净物 C . 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 . 布洛芬各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5.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B . 石油分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 .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 .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 6.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阴离子,⑤属于阳离子 B . 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 . 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D . 上述五种微粒是四种元素
  • 7. (2021·成都)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 kPa

    20 ℃/101 kPa

    0℃/202 kPa

    17 g 氨气

    约6.02×1023

    22.4L

    24.1L

    11.2L

    A . 氨分子质量很小 B . 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C . 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 . 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8.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最大 B . 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为b>a>c C . 等质量a和b的溶液分别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b D . t1℃时,a、c二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9. 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种集气瓶中,观察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点燃 D . 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碘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 10. 如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D .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
二、填空题
  • 11.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三绝”中的难老泉水质优良,属于软水。检验软水和硬水常加的物质是。为使难老泉早日复流,应采取的一项措施是
  • 12. 在科技冬奥、绿色冬奥的理念下,北京冬奥会广泛使用氢能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氢能源在东奥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产生6mL氢气,则产生氧气的体积为mL。
  • 13. 碳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由所学知识回答:
    1. (1) 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起到作用。
    2. (2) 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打印出的文字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14. 溶解度的应用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1.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2. (2) 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g 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3. (3) 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三、综合题
  • 15. 电器的废旧电路板中含有 Fe、Cu、Ag、Ni 等金属,如图是某车间回收部分金属的工艺流程,已知在加热时 , 请根据流程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Ⅰ和Ⅱ的名称是
    2. (2) 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是Fe(填“>”或“<”)Ni。
    3. (3) 固体A中主要含有铜,还含有一定量的铁,为了进一步提纯铜,可以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的,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 16. (2021·朝阳模拟)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炒菜。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菜肴上色。

    酱油中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多个500 mL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每隔15天,从不同恒温箱中取未开封的玻璃瓶中的酱油,检测L*值

    将28 ℃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100mL酱油,检测L*值

    检测结果

    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酿造酱油的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写一条即可)。
    3. (3) 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的原因是
    4. (4) 分析实验2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酱油最好密封低温保存 B . 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C . 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
  • 17. A、B、C、E含同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

    1. (1) B的化学式是
    2. (2) A的一种用途是
    3. (3) 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 18. 取15g石灰石样品,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0.6g,(假定CO2全部从溶液中挥发出),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请问:
    1. (1) 生成CO2的质量是g。
    2. (2)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五、实验题
  • 19.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a名称为: 
    2. (2)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装置F收集O2体积,气体从(填m或n)端进。
    3.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实验室可以选用装置作为氧气发生装置。
    4. (4) 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若用 E 装置制备气体,优点是
    5. (5) 实验室里常用氢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的方式制备氨气(NH3),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
  • 20. 实验课上,老师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同学们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2. (2) 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猜想(填“I”或“Ⅱ”)成立。

    3. (3) 【交流讨论】

      上述实验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可以发生的原因是

    4. (4) 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填字母)。
      A . 氯化铜 B . 硝酸银 C . 硫酸亚铁 D . 硫酸钠
    5. (5) 【拓展应用】

      为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