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152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 2. 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 . 尿素 B . 硫酸钾 C . 碳酸氢铵 D . 磷酸二氢钙
  • 3. 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 . 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C . 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D .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 4. 3月17日自贡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到檀木林小学,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城区通常在适当位置都放置有四类垃圾箱,标识如图。下列垃圾应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内的是(   )

    A . 废弃口罩 B . 废旧书报 C . 剩菜剩饭 D . 废旧电池
  • 5. 4月28日我国化学家团队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C6H12O6)和脂肪酸。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葡萄糖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
    A . 1:1:1 B . 1:2:1 C . 6:1:6 D . 6:1:8
  • 6.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 .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 7.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 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 .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 . 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 D . 大量开采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 8.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 . 氧化物:SO2、CuO、KMnO4 B . 酸:HCl、H2SO4、HNO3 C . 碱:NaOH、Ca(OH)2、NH3•H2O D . 盐:NH4Cl、AgNO3、BaSO4
  • 9.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点燃天然气:CH4+2O22H2O+CO2 B . 铁粉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D . 高炉炼铁:Fe2O3+CO2Fe+CO2
  • 10.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   )
    A . 过滤 B . 蒸发 C . 蒸馏 D . 升华
  • 11.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稀盐酸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气体的验满 D . 处理废弃药品
  • 12.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 . 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 . 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 . 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 13.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 . 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 . 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 . 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2CO3
  • 14. 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 . Cu>X>Y B . X>Cu>Y C . X>Y>Cu D . Y>X>Cu
  • 15.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   )
    A . 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 B . 一定量NaOH溶液加水稀释 C . 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 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二、填空题
  • 16.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惊艳全球。
    1. (1) 冬奥会的场馆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 (2) 工作人员为奥运选手准备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小炒黄牛肉、油炸小黄鱼、时令蔬菜,其中小炒黄牛肉主要是为运动员提供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的 
    3. (3) 用于冬奥会消毒的二氧化氯能瞬间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同时对人体安全、无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 (4)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氢气作为新能源除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较多之外,从环保角度看其优点还有 
  •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图Ⅰ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2. (2) 元素②与元素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 (3) 图Ⅲ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综合题
  •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 (2) 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3. (3) 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 (4)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19. 今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如图“雪花”顶角上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D是金属单质,A、C是氧化物,A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B、E、F依次是酸、碱、盐,B的浓溶液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E俗称熟石灰,F的溶液呈蓝色(图中“一”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转化)。请写出你的推断: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D、F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 (3) B、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 ,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2. (2)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装置E检验氢气,现象是 
    3. (3) 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 ,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按图Ⅰ所示方案进行实验。A中缓慢产生气泡,B、C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且C中有白色不溶物产生。

    1. (1) 图Ⅰ实验中取用镁条的仪器是 (填“药匙”或“镊子”)。
    2. (2) 同学们经过讨论获知:水能解离出少量H+、OH , 且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接着对C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3. (3) 【提出问题】

      C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Mg(OH)2和MgCO3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Mg(OH)2和MgCO3均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Mg(OH)2和MgCO3加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④Mg(HCO32可溶于水,且不稳定,易分解为MgCO3、H2O、CO2

      ⑤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Mg(OH)2

      猜想二: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猜想三:白色不溶物是Mg(OH)2、MgCO3的混合物。

    4. (4) 【实验验证】

      取该白色不溶物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不溶物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猜想 不成立。再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加热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由这两个小实验得出猜想 成立。

    5. (5) 【拓展探究】

      如图Ⅱ,称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70.4克于热分解装置中,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D、E,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D、E吸收,实验后测得装置D增重3.6克,装置E增重30.8克,若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

    6. (6) 装置F的作用是 
四、计算题
  • 22. 计算下列小题。
    1. (1) 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克。
    2. (2) 取75克某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电子秤测其质量,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H2O逸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75.00

      371.56

      366.28

      365.56

      365.40

      365.40

      365.4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