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2-21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工整书写(5分)
  • 1. 卷面书写。

    请用楷书将“探寻万物本相,留存世间印记。”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探寻万物本相,留存世间印记。

二、积累运用(30分)
  •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中华儿女令我们sù rán qǐ jìng。白衣天使纷纷qiān xià请战书,bēn fù抗疫最前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tè shū的安全防线。许多志愿者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投身抗疫。我们yóu zhōng地感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 3. 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软(sū)    晶莹澄(chè) B . 毛(lǐng)    拖男女(xié) C . (xià)    抓耳腮(náo) D . 刻(juàn)    广阔无(yíng)
  • 4.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一饮而尽    一阵见血    一声不吭 B . 烟波浩渺    朵朵冷艳    缕缕悠芳 C . 请勿自误    拱伏无违    喜不自胜 D . 马革裹尸    矜持不苟    擂鼓纳喊
  • 5. “庆”字的本义表示用鹿皮略表寸心前去祝贺,下列哪一项表示“庆”字(   )
    A . B . C . D .
  • 6. 修改下面句子,在括号处选一句歇后语,使句子更加生动。(   )

    A . 孙猴子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B .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C . 孔明加赵子龙——智勇双全 D .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 7. 病情下,医护人员立足岗位,尽责尽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的庄严承诺,展现了(   )的志气。
    A . 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B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8. 下面关于课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梅花魂》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它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B . 《祖父的园子》通过对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描述,表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C . 《军神》一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重点表现出沃克医生高超的医术。 D .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 9.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唐诗宋词,博大精深,陆游笔下的“”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范成大的“”写出了儿童喜爱劳动的质朴天性。李白的“ “最能体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 (2) 《鸟鸣涧》中“”以动写静, 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衬托山的幽静和闲适。
  • 10. 句段表达运用。
    1. (1)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围绕“热闹”或是“安静”的情景写句子。)

    2. (2)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选择一种情景,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具体。)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重拾信心    比赛前夕

三、阅读实践(35分)
  • 11. 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三四千岁了。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打”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29种意思。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 (1) 通过材料阅读,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和()的特点。

      A.发扬光大

      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返璞归真

    2.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B . 金文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比较明显。 C . 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体变化很小。 D . 汉字若不常写,就容易忘记。
    3. (3)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重新点燃了中国人的汉字热情。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热爱汉字的表现(   )
      A . 多用键盘打字,少写字。 B . 欣赏汉字之美。 C . 体味汉字之韵。 D . 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4. (4) 电脑时代,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 . 电脑时代,没有必要学习汉字的书写。 D . 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 12. 名著导读

    《西游记》节选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niǎn)诀念冗,摇身一变,变作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赚(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赚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鸟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闻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风,高鸣一声。①那白鹤见丹风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cu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g),又变作一只金眼②狻(suān)猊(ní),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什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①联系上下文,我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牛魔王见丹凤是鸟王,就不敢轻举妄动,变成一只叫香獐的动物,在山崖前面吃草。

    ②根据上下文和“狻猊”二字的部首,我大致猜到    

    1. (1) 短文选自《西游记》哪回目?正确的选项是(   )
      A .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B .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 .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D . 外道内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2. (2) 根据上下文和“狻猊”二字的部首,我大致猜到狻猊是
    3.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4. (4) 根据短文内容,结合第18题的图示,猜猜他们斗法的结果,并写一写理由。
    5. (5) 读画横线的句子,我发现这是对悟空的描写,联结文中类似的句子,我读出了一个的孙悟空。
    6. (6) 下列对于《西游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 .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章回体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 .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宝杖。
  • 13. 现代文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嘻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枯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嘿!风筝!凤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一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弄它总要往地上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⑦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⑧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 (1) 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下面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B . 浮想联翩,不禁吟诵起关于春天的诗句。 C . 显示春天蓬勃生机与活力。 D . 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2. (2) 第③段写“我们”做风筝的过程(正确序号填入括号内):

      找来竹篾————糊纸涂色——

      A.绣花挑线

      B.制作骨架

      C.穿上彩衣

      D.系缠放线

    3. (3) 第④⑤⑥段写的都是放风筝,其内容不同在哪里?从文段中找出关键信息填空上表中,表现“我们”心情变化的四字词语填写下表中。

    4. (4) “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 仲春大地泛出“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作者寄情于景,童年记忆引发淡淡的哀愁。 B . 仲春大地泛出“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作者触景生情,童年往事充满了快乐和活力。 C . 仲春大地泛出“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作者睹物思人,童年伙伴令人怀念。 D . 仲春大地泛出“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作者借物喻人,童年生活美好而快乐。
    5. (5) 第④⑤已写放风筝时的欢快情境,为什么还要写第⑥段?判断下面的说法。

      ①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我对放风筝失败的悲伤和沮丧。(   )

      ②第⑥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   )

      ③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

四、习作表达(30分)
  • 14. 《那一刻,我》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总会经历无数的喜怒哀乐,也总有一些事情、某个时刻令自己难以忘怀。请以《那一刻,我        》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②补充的内容不限,通顺就行:欣喜若狂、追悔莫及、无地自容、真激动、真懊恼、无比生气……③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④字数在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