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第...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美学和艺术史中,人们考察史前艺术,一般会注意到人类早期艺术的“尚圆”问题。如张法在《远古彩陶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一文中谈到,陶器是圆形的,面向各方。比较言之,他认为平面化的具象图案易于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面,倾向于形成定点观赏;而圆面上的图案让观赏者体会到一种移动游走的、周而复始的无尽效果。但是,这种对圆形的偏爱又绝不仅限于具体的器物,而是涉及人类早期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

    在中国文明的发端期,圆形模式构成了中国人对宇宙空间的基本看法。虽然中国早期文明已形成了天圆地方观念,但是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空间地理认知的差异,最终依然要被纳入人类社会早期关于天文及地理整体“尚圆”观念的普遍性中。

    关于这种尚圆观念的产生,圆形的空间认知一方面源自人对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运行轨迹的体认,另一方面则是以认知者本人为中心设立外部世界的边界的必然产物。人类在其起点处关于自然空间的圆形预设,使审美经验成为一切空间地理认识的原型经验,也因此使美学问题成为地理学的原发性问题。

    当然,这种基于美学预设的空间观念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早期,它却形塑了中国人的地理实践,并一直对后世产生持续性影响。伏羲氏象天法地,制作八卦,并以圆形模式组合成天下空间结构。自此以降的圣王史,就是按照这一模式逐渐形成国家地理规划的历史。按《尚书·禹贡》所记,禹帝以“中邦”为中心,以五百里为界,将王城以外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圈层,直至“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在这种从国家向天下的蔓延中,中国早期地理空间显现为圆型观念的不断放大,即从中邦出发的层层相套的同心圆。

    那么,在中国传统地理观念中,这个中心是什么?《逸周书·度邑解》中记载周王朝营建新都,最后选择在黄河、伊水、洛水交汇的洛邑定都,因为这里不但居于东西南北之中,而且距离“天室”最近,能直接得到上天的护佑。至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讲:“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这意味着起码至汉代,以河洛为中心的三河之地是被作为上古圣王所居,即天下中心来看待的。据此,中国传统的国家地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从洛阳出发、层层外发的围层模式。

    洛阳城在西周早期被确立为天下中心既不是一个自然地理的事实,也不是来自人的主观建构,而是圆形的天下模式需要一个现实的王城配置物。在此,如果说这种前置的“圆”是审美的,那么由此塑造出的古代中国地理疆域,则明显是美学化的空间模式在现实中找到了恰切的对应;而现实的国家地理,则成为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圆形模式)而建造的空间形式。也就是说,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被圆形思维重塑的审美地理。

    (摘编自刘纪成《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地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法认为,圆形图案让观赏者偏爱,但这种感情涉及到人类早期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 B . 美学问题成为地理学的原发性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在其起点处关于自然空间的圆形预设。 C . 圆形空间观念虽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实,但是曾经形塑并持续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实践。 D . 洛阳城在西周早期被确立为天下中心,是“尚圆”的审美观念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物的结果。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尚圆”观念和传统地理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古代中国的现实地理是被圆形地理重塑的观点。 B . 文章分析天文及地理整体“尚圆”观念的产生的两个原因时,都是从主观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的。 C . 文章引述《尚书·禹贡》的记载,是为了证明中国早期地理空间显现为圆形观念的不断放大,但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实。 D . 文章遵循引论—本论—结论这一论证模式,首先提出“尚圆”问题,接着论述了“尚圆”观念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这一观念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社会早期关于天文地理的“尚圆”观念,本身就涵括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天圆地方的观念。 B . 中国传统的国家地理模式,是以洛阳为中心、层层外发的圈层模式。 C . 伏羲氏以后的圣王史,是按照象天法地、制作八卦的圆形模式逐渐形成国家地理规划的历史。 D . 中国人追求“圆满”的心理,舞蹈中的“回旋”都可能是受到了“尚圆”观念的影响。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向能源技术创新要动力、要效益。建立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新一代核电、小型堆等多项核能利用技术取得明显突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低渗原油及稠油高效开发、新一代复合化学驱等技术世界领先,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我们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的方向加速转变,科技创新已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商运。“这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说,“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随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中国核电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但中国核电人并未止步于此,2021年7月13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正式开工。

    “‘玲龙一号’小型堆将带动中国核能相关产业群高水平发展,形成又一重要堆型品牌,对于开拓国际小型堆市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卢铁忠说。

    掌握三代技术、领跑小型堆建设,中国核电正在向四代核电探索前进。近日,位于山东荣成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也首次成功临界,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为今后并网发电奠定基础。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

    (摘编自《清洁能源发展的中国行动》,人民网)

    材料三:

    江苏如东,154台风电机组在海上迎风转动,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是目前亚洲名列前茅的海上风电场。这是国家能源集团早期“播种”的试验场。

    2021年11月20日,江苏东台,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的又一大型海上风电场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

    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从塞北大漠到岭南大地,我国风电产业走过了近40年“上山下海”的“拓荒”之路。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是2020年底欧盟装机容量的1.4倍、美国的2.6倍,稳居世界第一。

    青海湖边,国家电投建设的共和光伏产业园内,银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周边是成群结队的牛羊。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超3800万千瓦。

    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8亿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与之相应的是我国光伏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2021年10月中下旬,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开工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

    我国“风光”发电(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培育了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不仅持续拉动产业链快速发展,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成为对外贸易新名片,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政策频出,技术突破——从清洁能源发展看中国经济底气》,新华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表明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向“创新、主导”的方向加速转变。 B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标志着我国成为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但小型堆“玲龙一号”商用价值更高。 C . 当年国家能源集团把江苏如东作为早期风电建设的试验场,现在又在那里建设了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 D . 国家电投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其在青海湖边建设的共和光伏产业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3800万千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技创新已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向能源技术创新要动力、要效益。 B .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成功临界,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标志着中国四代核电技术已趋成熟。 C . 我国风电产业走过了近40年的“拓荒”之路,可谓是“上山下海”,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分布于海上、山上和大漠等地。 D . 我国“风光”发电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成为对外贸易新名片。我国还在建设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
    3. (3) 中国核电与“风光”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分别取得了哪些成绩?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做客

    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除了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

    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拉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

    孙少平反复想着,走到了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拉着他的袖口拉他说:“走,跟我吃饭去!”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小陡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少平一边跟润叶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一边瞥了一眼这家著名人物的院子:一共有四孔窑洞,一个不大的独院;墙那边看来还住着另外几家领导,格局和这院子一模一样。

    他心慌意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

    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

    不一会儿,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

    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她拿着木盘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馍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

    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精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馒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像话了!

    这时,润叶姐进来了,润叶收拾他的碗筷,他立在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了……”

    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马上说:“那好,我去送送你。”

    少平在衣服襟子上把右手冒出的汗水揩了揩,就跟润叶来到通往中学的石坡路上。

    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细致真切,不仅交代了时令的变化,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而且渲染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 B . 选文中对革委会大院的壮观景象进行了描写,这样的环境给孙少平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去做客的孙少平的紧张感。 C . 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紧紧地捏住”“鼻子一酸”等细节充分表现孙少平此时激动的心情和对润叶姐的感激。 D . 选文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孙少平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2. (2) 请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3. (3) 简要分析文中润叶有哪些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特点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 4. (2021·绵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立成都。会商、邓间有警,命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驿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沪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曰:“刘整无故而降不可信也。”元振曰:“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且整本非南人,而居沪南重地,事势与李全何异,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效死乃其分也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而先下马,与整相见,示以不疑。明日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献金六千两、男女五百人,元振以金分赐将士,而归还其男女。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造金银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赐锦衣一袭、白金五百两。入朝,又赐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黑马卒,元振居丧 , 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九》,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B . 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C . 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D . 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略使,唐朝始设,初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以节度使兼任,元朝有时也设此职。 B . 蜡书,又称蜡信,是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C . 居丧,也称丁忧,古代官员在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期间须停止娱乐活动以示哀悼。 D . 路,起源于宋,最初具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域,元代在行省之下设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元振洞悉时势。他认为宋朝赏罚不明致使将士离心,又结合刘整的情况,判定刘整是真心请降,于是前往泸州。 B . 刘元振关心将士。他曾经将刘整所献的六千两金分赐给将士们;在食物将尽之时,他杀掉所乘的马来犒劳将士们。 C . 刘元振有大局观。俞兴围攻泸州时,虽情势危急,但他认为刘整以诚归降且泸州关乎国家利益,所以仍坚持守城。 D . 刘元振善于变通。守泸州城时,他私作金银牌以激励将士;其父去世后,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②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以秋风起兴,对景相思,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世路凶险,无限悲凉。 B . 颔联借“鸿雁”杳无音信,风波险恶,秋水寒凉,传达了对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 C . 颈联通过比拟手法,高度议论概括了自古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 D .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深厚,却不外放,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2. (2) 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2. (2) 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 (3)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冬奥脚步,走得          。在昔日荒凉的崇礼古杨树山谷,如今“冰玉环”连接着“雪如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 与“鸟巢”“水立方”         ……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设施建设既融入中国元素,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节能,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特色。( );张北地区绿色电力           地产生,使所有冬奥场馆用上了清洁能源。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铿锵有力   光彩夺目   一唱一和   源源不断 B . 掷地有声   流光溢彩   一唱一和   络绎不绝 C . 铿锵有力   流光溢彩   遥相呼应   源源不断 D . 掷地有声   光彩夺目   遥相呼应   络绎不绝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低碳化、零排放的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B . 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了低碳化、零排放 C . 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的原因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D . 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了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B . 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邃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C . 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D . 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国人海外抢购的原因,媒体总结不外乎看重质量、价格、诚信。同样的商品,①,消费者当然以脚投票来选择国外产品。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国内儿童药研发缺乏动力性政策,投入高、利润偏低;再加上后续市场发展不健康,药品能否进医院常常不取决于药品本身的质量,而是医药企业、销售者和主管部门、医院或医生的关系。潜规则盛行之下,药企也就普遍没有动力花财力、精力来专注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不是单纯的企业能力问题,而是市场秩序问题。好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相互满足而走向共赢:坏的市场秩序下,②。看着国人海外抢购,相信企业家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更敏感。但能不能“雪耻”,提升国货的品质和吸引力,③,还需要中国的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 9.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四、作文(共60分)
  • 10. (2022高二下·洛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城市。奥运梦,飞天梦,小康梦……这一个个梦 想都变成了现实。

    在2022年“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上,正在浩瀚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回答了关于梦 想的问题。在此次出征太空之前,叶光富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他以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年轻人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朝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王亚平则说,只要 有梦想,只要去奋斗,就一定会心想事成。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