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 .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C .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D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 2. (2022·北京市) 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 3. (2022·大连) 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A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 .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 . 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 . 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 4. (2022·福建) 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汽化 D . 凝固
  • 5. 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在ab段不吸热 B . 甲的熔点是49℃ C . 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D . 乙是蜡烛
  • 6.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列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加点字),属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C . 雪消又释,景和风复喧 D . 孤舟装笠翁,独钓寒江
  • 7.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 . 将新采摘的辣椒放在阴凉处 C .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 . 用笤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 8.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一叶障目 B . 海市蜃楼 C . 镜花水月 D . 雨后彩虹
  • 9. (2022·北京市) 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 10. (2020·常德) 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新冠病人用去了其质量的三分之一,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 6kg/m3 B . 4kg/m3 C . 3kg/m3 D . 2kg/m3
二、多选题
  • 11. 如图,观看田径比赛时,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 . 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 . 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 . 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 12. 针对下列图中的四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呐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 B . 汽车导航仪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 .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 . 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
  • 13. (2022·天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B .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C .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D .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 14. 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物体质量成正比,跟物体体积成反比 B . 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C . 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 .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随物质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三、填空题
  • 15.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木块的长度为cm。

  • 16. 某同学坐在疾驰的“复兴号”列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飞速向后移动,是以(选填“地面”或“列车”)为参照物。若他感觉路边景物在向西运动,则以大地为参照物,列车是向行驶的。
  • 17. 在国庆阅兵式上,徒步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天安门前通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阅兵式上,解放军战上的每一步跨过的距离为75(填单位),每分钟跨出120步,则他们在受阅时的行进速度为m/s。
  • 18. 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温度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是℃,这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19. 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与储存和运输。实验表明,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
    1. (1) ,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2. (2)
  • 20.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速度大约为m/s。“光年”是的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
  • 2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m。

  • 22. 如图,在居民小区或马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该“镜子”反射属于(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23.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舞台上演员穿着的白色衣服,当只有黄色的灯光照到该演员的身上的衣服时,该演员的衣服呈色。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6. 某容器中装有180cm3的纯水,已知此时水的密度1.0×103kg/m3 , 试求:
    1. (1) 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 (2)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当水完全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不考虑物态变化对质量的影响)
  • 27. 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4.5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提示:表示长宽高的乘积,即体积),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试求:

    1. (1) 这种空心砖的密度是多少?
    2. (2) 这种空心砖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 (3) 为了使保暖效果更好,需在空心部分填充满一种密度为0.1g/cm3的保暖材料,则填满后每块砖的保暖材料的质量为多少?
六、简答题
  • 28. 听讲座时,坐在不同位留的同学都能看到白色幕布上投影的彩色图片。坐在前排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了一幅图片,由于会场比较暗,他又使用闪光灯重新拍摄了这幅图片。他发现使用闪光灯拍的照片没有之前拍的清楚。请解释:
    1. (1) 幕布是白色的及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幕布上图片的原因;
    2. (2) 使用闪光灯拍的照片没有不用闪光灯拍的消楚的原因。
七、实验题
  • 29. 某个小组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靠下的位置,这是因为
    3. (3) 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in时试管内出现液体,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出的各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4. (4) 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
    5. (5) 另一个小组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们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他们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 30. 两位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

    1. (1) 一位同学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应取来两支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
    2. (2) 另一位同学则选择了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而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从长度测量的角度看,这样测说存在的问题是
    3. (3) 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比较暗,其原因是:
  • 31. 某个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屛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 (3) 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 (4)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 32. 某个小组为了鉴别一块印章所用石料,用实验室的器材测量了印章的密度。

    1.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侧零位,如果发现指针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移动,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图甲是某位同学用天平测量印章质量时的场景,请指岀他操作的一处不当之处:
    3. (3) 改为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枚印章的质量是g;
    4. (4) 把印章放入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求出这枚印章的密度为g/cm3
    5. (5) 实验后,有同学发现所用的砝码生锈了,则所测石块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