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不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 B . C . D .
  • 2. 下列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 . 溶液 B . 溶液 C . 溶液 D . 溶液
  • 3. (2021高二上·大兴期中)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 容量瓶 B . 温度计 C . 玻璃搅拌器 D . 量筒
  • 4. 用铂电极电解含有下列溶质的溶液,电解时阴极和阳极上同时都有气体产生,且溶液的pH增大的是
    A . B . C . HCl D .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周期表中IA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 B . 在电子云图中,用小黑点表示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的电子 C . 同种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1s<2s<3s D . F、O、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 6. 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分析错误的
    A .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    C . 等质量水和冰所具有的内能不同 D . 该过程是熵减的过程
  • 7. 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NO属于共价化合物 B . 过程②吸收能量 C . 过程③释放能量 D . 过程④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 8. 用蒸馏水逐渐稀释的醋酸,若维持温度不变,则在稀释过程中逐渐增大的是
    A . 的物质的量浓度 B .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H+的物质的量浓度 D . 和H+的物质的量
  • 9. 下列事实说明是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能和NaOH溶液反应 ②常温下溶液的pH为2.1

    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④常温下溶液的pH大于7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0. 对下列事实解释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 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B . 氨水呈碱性: C . 将水加热至90℃水的pH变小: D .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滴加酚酞呈红色:
  • 11. (2021高二上·大兴期中)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铁触媒有利于N2和H2反应合成氨 B . H2(g)+I2(g) 2HI(g)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 N2(g)+3H2(g)2NH3 (g)  ΔH<0 高温有利于合成氨 D . Fe3++3SCN-Fe(SCN)3的平衡体系,加入少量KSCN固体后溶液颜色加深
  • 12. 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能量的转化并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步骤

    装置

    操作

    现象

    先打开 , 闭合

    两极均产生气体……

    再打开 , 闭合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①中在石墨(I)发生氧化反应 B . ①中还可观察到石墨(II)电极附近的溶液变红 C . ②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从石墨(II)电极流向石墨(I)电极 D . ②的溶液中(I)和(II)附近的:(I)<(II)
  • 13. 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 . 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 C . 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 . 与催化剂Ⅰ相比,催化剂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 14. 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实验②、③黄色沉淀中均不含AgCl B . 实验③证明浊液a中存在 C . 实验②和③的反应可用相同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D . 实验②的黄色沉淀中再滴加几滴0.1mol/L的NaCl溶液后,可转变为白色
二、填空题
  • 15. 现有:①醋酸、②盐酸、③醋酸钠、④碳酸氢钠、⑤氨化钙、⑥氯化铵六种试剂。
    1. (1) 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原因:。(化学用语)
    2. (2) 盐酸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

      a.与同浓度盐酸溶液的导电性不相同

      b.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

      c.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减小

      d.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增大

      e.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

    4. (4) 25℃时,pH均等于4的醋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之比是
    5. (5)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产生无色气泡,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三、综合题
  • 1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I.  

      II.  

      III.  

      ①表示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填序号)。

      ②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下列反应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①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2.0mol的CO与8.0mol的混合加热到830℃,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80%,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放出的热量为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把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则正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逆反应速率,CO的转化率,平衡常数

  • 17. 实现二氧化碳选择性,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是“甲醇经济”理念下的一个重要成果。反应包括两步:

    Ⅰ.  

    Ⅱ.  

    1. (1) 由合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恒压下,按时,该反应在无分子筛膜和有分子筛膜时甲醇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水)。

      ①根据图中数据,压强不变采用有分子筛膜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

      ②有分子筛膜时甲醇产率高的原因是

    3. (3) 如果在不同压强下,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仍为 , 测定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的平衡转化率的平衡产率

      ①压强p1_p2(填“”或“”),原因

      ②其中图中纵坐标表示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图(填“甲”或“乙”)。

      ③图乙中T1温度时,两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分析原因

  • 18. W、X、Y、Z、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W

    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

    X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Y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Z

    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

    N

    最高能级有两对成对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 (1) 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 (2) 位于周期表P区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下同)
    3. (3) X、Y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
    4. (4) 由Y、Z、N组成的化合物ZNY溶于水后,滴加酚酞呈红色,振荡后又褪色,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 19. 铅酸蓄电池(如图)的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而使用广泛。

    1. (1) I.写出电池使用过程中的两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正极

    2. (2) II.使用后的废旧铅酸蓄电池需要回收,废旧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PbO和Pb,还有少量、以及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通过如图流程回收铅。

      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

      一定条件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金属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2.3

      6.8

      3.5

      7.2

      完全沉淀的pH

      3.2

      8.3

      4.6

      9.1

      回答下列问题:

      在“脱硫”中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饱和溶液中

    3. (3) 在“脱硫”中,加入不能使铅膏中完全转化,原因是
    4. (4) 在“酸浸”中,除加入醋酸(),还要加入

      ①能被氧化的离子是

      促进了金属Pb在醋酸中转化为 , 其化学方程式为

      也能使转化为的作用是

    5. (5) “酸浸”后溶液的pH应控制在(填范围),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 20. 是一种重要的试剂,利用工业废碱液(主要成分)吸收烟气中的并可获得无水

    1. (1)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填“<”或“>”)。
    2. (2) 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

      ①由此可知溶液呈(填“酸性”或“碱性”)

      ②写出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平衡:ⅰ

      这两个平衡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ⅰⅱ。(填“<”或“>”)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性质,两个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其中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盐桥中为KCl),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①通过验证新产物也可以帮助确认正、负两极,验证电源正极生成物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②闭合开关后盐桥中的移向(填“左”或“右”)侧的烧杯。

      ③负极的电极反应

      ④乙同学按图2操作,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而是溶液很快呈红色。大约30mm后红色变为橙色,5小时后变为黄绿色。

      因此,乙认为刚开始一段时间并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查阅资料:溶液中三种微粒会形成一种组成为的“配合物”并存在转化关系:

      请从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