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2-2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下图展示的陶瓷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它出现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2. (2022七下·东至期中)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 . 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 .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中外文化交流
  • 3. (2022七下·防城港月考)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 . 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 . 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 . 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 . 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 4.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乱世”是指(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5.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况,提出:“销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对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③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   
    ④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
    A . 分散知州的权力 B . 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 . 超越知州的权力 D . 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 7.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B .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C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D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8.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9. (2020·眉山)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 . 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 10. 与北宋并立的政权“辽”属于的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回族 C . 党项族 D . 契丹族
  • 11.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这一年属于(    )
    A . 11世纪初期 B . 11世纪中期 C . 12世纪初期 D . 12世纪中期
  • 12. 有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材料,材料有“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等,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戚继光抗倭
  • 13. 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 . 忽必烈建立元朝 B . 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C . 蒙古灭西夏和金 D .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14.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③蒙古灭金    ④南宋灭亡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④②
  •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澎湖巡检司 C . 辽阳行省 D . 台湾府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经济发展是历代统治者所关心的问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朝人口与垦田面积增长表

    时间

    人口数(万人)

    垦田面积(万顷)

    隋初期

    3000多

    1900多

    隋盛时

    4600多

    5500多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忆昔》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1. (1) 观察材料一的图表,写出隋初期到隋鼎盛时期人口数和垦田面积的变化情况。隋朝的建立者是谁?隋的统一有哪些历史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其中唐朝繁荣的主要表现。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的诗作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情怀?
    3. (3) 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 17. 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规定日益完善,因此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中央统一举行的,定期、分科的考试。自隋代推行科举制度以来,士族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没有家世背景的庶族地主子弟乃至一般平民子弟有了入仕的机会。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2. (2) 武则天统治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
    3. (3) 材料二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他主导建立的元朝“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
    4. (4)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
  • 18. 我国古代外交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客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 (2) 请简述玄奘的事迹。
    3. (3)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朝廷是如何

      管理海外贸易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