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二十五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默写。
    1. (1) 直接型默写。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2) 理解型默写。

      ①《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

      ③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或许是长春这座城市的冬天过于长吧,绿在这座城市的门外徘huái①____太久,一登上长春的舞台,渐次蔓延起来的绿意也就如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豪放得一发而不可收,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②_______的③ _______之后没几天,绿意弥漫在长春大街小巷,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正所谓④_______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草木葱茏……湖岸边长堤上绿荫如盖、水韵 , 水面波光潋滟、绿意 , 给这个北方的湖面增添了几分江南的娟秀与温柔。荷叶田田、蒹葭苍苍,给长春的绿带来了几分古典的诗韵。

    (摘编自2022年1月20日《长春日报》)

    1. (1) 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 (2) 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盎然

      氤氲

      B . 氤氲

      盎然

    3. (3) “草木葱茏”“大街小巷”的短语类型分别是(   )
      A . 并列短语

       主谓短语

      B . 主谓短语

      并列短语

      C .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D . 主谓短语

      偏正短语

    4. (4) 下列语句中与“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一句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梅岭三章》) B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 C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 .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聂鲁达《统一》)
    5. (5) 与语段中“蒹葭苍苍”出处相同的是(   )
      A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 . 左牵黄,右擎苍。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

    【乙】

    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陈王跪谢,遂不为顾。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额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hù:仗恃。②僭号jiàn:冒用帝王的称号。③颛zhuān:愚昧。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涉为王

      既:既然

      B . 诸将地至

      徇:攻取

      C . 为天下

      唱:同“倡”,倡导

      D . 至陈

      比:等到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陈王众宾待之

      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 故人皆自引去

      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C . 不辞

      取之于蓝,青于蓝

      D . 辄系而罪

      怅恨久

    3.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4. (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②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5. (5)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中陈胜当初取得起义的胜利的原因有:① “既为王”后又失败的原因有:①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麻雀

    李成

    ①麻雀是最常见的鸟类,所在多有。它的形象也最普通不过,只如小儿的拳头大小,一身灰羽,上有或深或浅的麻点,或许这正是它得名的缘由。

    ②麻雀在乡间一年四季都可见到。它们把巢安在人家的房屋里面或屋檐下,占据家燕衔泥筑成的小窝,或就在屋檐钻一个洞,以此为家,生儿育女。见天就出来觅食,同时叽叽喳喳叫得热闹,从不见其作沉思或忧愁状,似乎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没闲空烦恼,这倒跟乡下的农人有几分相似。

    ③麻雀喜欢成群结队活动,有时结的群很大,几十只、一两百只都是有的。它们从栖身的高处飞下来,或飞到别处,常常是一阵风似的,不约而同,不知其中是否有某一只发出号令。其实,麻雀飞得并不远,总不离居所的附近(这使我想起一句讥讽它们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它们是很恋故土的,这一点也跟农人相似——主要是以前的农人,现在的农人,有一些已习惯背井离乡,到远方谋生了。

    ④麻雀从高处飞落地面,小嘴不停地在草丛间寻觅可以果腹的植物的种子,小小的脚丫在地上跳跃着,即使人走得很近,它们似乎也不惊慌,只当人仿佛伸手可及时,它才淡然地轻松一跳,到不远处继续觅食,伴着轻声啁啾,给人以十分“喜性”的印象。甚至大雪天里,别的鸟类都已绝迹,它们仍叽叽喳喳地飞出来,照样做它们喜欢的事;

    ⑤但是雪天到底是食物稀少,所以这时往往是乡下的孩子捕捉麻雀的好机会。鲁迅先生在《故乡》里讲的少年闰土教他在雪地捕捉麻雀的经验,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都是有的。我也曾用一支短棍将筛子支在一块扫净的雪地中间,撒上谷物,等麻雀靠近就拉倒那支短棍,满想会将它扣在筛子底下,但我没有一次获得成功。常常是眼看着麻雀走进了筛子下的空地,但一拉绳子,麻雀却灵敏地一跳飞起,逃开了,同时叽喳地叫着,带些惊恐,又像是嘲讽,似乎说它早有准备,逮不住它哩。可见麻雀并不笨,它甚至是很机警的。

    ⑥我的小伙伴却是逮到过的,即使不是冬天,他们也可能捉一只麻雀在手里把玩,这在我看来真是奇妙得很。我们也曾尝试用弹弓打麻雀,偶尔打中,那麻雀跌落下来,却已受伤,甚至死了。乡民没有吃麻雀的习惯,但下放到村里的上海人却是吃的。这户人家的大孩子很快成了我们的孩子王,没白没黑地在村落间、田野上奔跑、玩耍,当然也免不了去掏麻雀。一般是在晚上行动,大家悄悄地走近村里的队屋、牛栏、猪圈,把手伸进白天观察到的麻雀窝里,将正在梦中的麻雀掏出来,似乎十分顺手。有时屋檐较高,大家还会搭人梯,其实也就是一个孩子爬到另一个孩子的肩上。我那时还小,常常只能做一个看客,眼巴巴地望着掏鸟的孩子,和众人一道不停地问:“掏着了没?掏着了没?” 大家便商议是不是把蛇掏出来打死,可是没有谁敢再上去掏。又有一次,一个小伙伴掏出了几只还没有长毛的雀雏,用手电照照掌心那两三个刚会蠕动的小肉团,有的主张扔掉,有的主张送回窝里。到底还是送回去了,只是不知这几只刚孵出来的小家伙以后命运如何,能否继续成长……

    ⑦我在古书里读到“雀入大水为蛤”的句子,不知讲的是何道理。但是说明自古就有人关心雀儿的命运。也曾看到一首诗里有此一问:“我在童年乡间见到的鸟儿 /有没有后裔来到我现在的城市?”这当然是明知故问——我现在居住的城市,与故乡相距一两千公里,即使离家乡不远的城市,恐怕也难有乡间鸟儿的后裔吧。

    ⑧但换个角度想想,我们都是离开了故乡的鸟儿,飞得甚至比鸟儿们更远,更远……

    (《文汇报》2021年02月20日)

    1. (1) 作者主要写了乡间麻雀的哪些特点?请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在穿过竹枝叶丛时,碰得积雪簌簌而落,给一派静谧的环境增添一些细碎的声响,让人满心喜悦。

      ②有一次,一个孩子忙不迭地从别的孩子肩上滚落下来:“哎啊!哎啊!”众人忙问出了什么事,他说:“摸着蛇了,摸着蛇了,滑溜溜的!”

    3. (3) 有人说,这篇文章初看是写麻雀,实则处处写人、写情。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印证这个说法。
    4. (4) 读完本文,小洲同学对最后一段的含意理解不够深入、透彻,请你帮她理解。
  • 5. 名著阅读。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1. (1) 以上文段出自我国 (朝代)小说家 (人名)的长篇讽刺小说《 》。
    2. (2) 选文是周进疯癫举动的片段描写,体现了讽刺小说“指摘时弊”的艺术特点。请你从书中再找一个运用了讽刺手法的情节,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 6. (2022·河池) “双减”后,学校成立了各类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某校参观学习,期间安排有互动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1. (1) 在参加楹联兴趣小组活动中,主持人要求每个人推介自己认为最好或最有趣的一副对联,请写出你打算推介的对联。(不得摘抄本试卷中出现的对联)
    2. (2) 来到辩论兴趣小组时,小组正准备以某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栏目名称好还是不好”作为辩证的论题展开辩论。你认为站在正方的角度还是反方的角度更容易取胜?请简要阐述理由。
    3. (3) 活动结束,在返回路上经过学生食堂时,看到几位学生正在悬挂一幅内容为“节能从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开始”的标语,你觉得如能更改标语中的一个字,则更为准确完美,于是你走上前去对他们说:。(不少于1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