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钧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制方法而闻名于世。下列钧瓷的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掘泥

    B.做坯

    C.画坯

    D.烧炉

    A . A B . B C . C D . D
  • 2. 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CuSO4溶液 B . Fe(OH)3胶体 C . 蔗糖溶液 D . KCl溶液
  • 3.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下列气体为红棕色的是(   )
    A . Cl2 B . NO2 C . HCl D . NH3
  • 4. 常温下,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
    A . AgNO3 B . MgCl2 C . BaSO4 D . Na2CO3
  • 5. (2020高一上·房山期末)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A . CaCO3 B . Zn C . FeO D . NaOH
  • 6.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硝酸属于酸 B . 纯碱属于碱 C . 硫酸亚铁属于盐 D . 液氯属于纯净物
  •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 . HCl B . NO2 C . NO D . CaO
  • 8. 常温常压下,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无色气体 B . 有刺激性气味 C . 难溶于水 D . 密度比空气大
  • 9. 下列关于钠单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是一种活泼金属单质 B . 可与氯气反应 C . 有较强的还原性 D .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 10.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2Fe3++Cu=2Fe2++Cu2+ B . 2KClO32KCl+3O2 C . 2NaOH+CO2=Na2CO3+H2O D . Fe+2HCl=FeCl2+H2
  • 11. (2020高一上·丰台期末)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KI→I2 B . CO2→CO C . N2O5→HNO3 D . NaClO3→Cl2
  • 12.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NH3可作为原料制备HNO3 B . SO2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C . Na2O可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 D . Fe3O4可作为一种磁性材料
  • 13. 向某浓度的Ba(OH)2溶液中,滴入稀H2SO4 , 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Ba(OH)2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Ba2+、OH-、Ba(OH)2 B . a→b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Ba2++SO=BaSO4 C . b→c过程中电导率增加是因为BaSO4电离出Ba2+和SO D . a、b、c中,c(Ba2+)最大的一定是a
  • 14. 下列解释相应实验现象或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 Na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2Na+2H2O=2Na++2OH-+H2 B . 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铁:Fe3++3OH-=Fe(OH)3 C . 向铁粉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硫酸亚铁溶液:Fe+2H++SO=FeSO4+H2 D . 铜粉与稀HNO3反应产生无色气体:3Cu+8H++2NO=3Cu2++2NO↑+4H2O
  • 15. 下列实验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 淡黄色Na2O2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成白色 B . 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C .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D .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
  • 16. 实验室进行氨的制备、收集及性质实验。有以下制备、收集装置可供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选用b装置制备氨气,试管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钙,分液漏斗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B . 选用e装置收集氨气,因为氨气比空气轻且易溶于水 C . 氨能发生喷泉实验,利用了氨易液化的性质 D . 氨气可与盐酸反应,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 1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任意温度和压强下,2molH2O的质量都是36g B . 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相同 C . 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2g D . 0.1mol•L-1KCl溶液中含有0.1molK+
  • 18. 汽车尾气中的NOx、CO、碳氢化合物通过排气系统的净化装置(催化剂主要由Rh、Pd、Pt等物质和稀土材料组成)转化过程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该净化装置可将有毒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氮气 B . 该过程中CO是还原剂 C . 该过程中NOx发生了还原反应 D . 该过程中,碳氢化合物没有发生反应
  • 19.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制备NaClO溶液,并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探究NaClO的性质。

    关于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中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B . B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 C . C中的反应是:Cl2+2OH-=ClO-+Cl-+H2O D . D的作用是尾气吸收
  • 20.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制备NaClO溶液,并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探究NaClO的性质。

    关于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I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稀硫酸的加入,减弱了溶液的碱性 B . II中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HClO C . III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可能原因是:ClO-+Cl-+2H+=Cl2+H2O D . 对比I和III可知,加入的酸的浓度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
二、多选题
  • 21. 某小组为探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进行实验并观察到以下现象,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氯水中含有H+

    B

    向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黄色沉淀

    氯水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

    向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中滴加氯水至过量

    先变蓝后褪色

    氯水可能氧化碘单质

    A . A B . B C . C D . D
三、综合题
  • 22. 某工厂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的流程如图所示。

    1. (1) 在括号中写出以下几种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HN2CO

    2. (2) 写出下列物质的物质类别:SO2,Ca(OH)2,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当吸收NO2mol时,可得到1L0.1mol/L的NaNO2
    4. (4) 推测无污染气体可能是,写出推测依据
  • 23. 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Ca2+和Mg2+ , 得到精制食盐水,某同学利用NaOH溶液、盐酸、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

    1. (1) 试剂1是
    2. (2) 生成沉淀A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溶液B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
    4. (4) 在溶液C中加入试剂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4.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2. (2) 如图为N2转化为HNO3的流程。

      N2NONO2HNO3

      ①N2转化为NO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NO2转化为HNO3的反应中,NO2体现性。

    3. (3) N2也可以转化为NH3 , 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4. (4) 任意写出一个以稀硝酸为原料,制备KNO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 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1. (1) 实验I中铁丝表面迅速变黑,反应很快停止,其原因是
    2. (2) 实验II中产生大量气体。甲同学猜测该实验实现了的转化,设计实验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 (3) 实验III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若B中为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

      ②若B为Na2S酸性溶液,观察到出现淡黄色的固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若B为新制氯水,观察到氯水褪色,推测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由价转化为价;为证实产物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某同学设计实验: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结论:氯水转化为Cl-。该方案是否合理(填“合理”或者“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写出2条)

  • 26. 甲同学尝试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蒸馒头,发现蒸出来的馒头有碱味。
    1. (1) I.解释现象

      甲对此进行解释:因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他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认为自己的解释正确。

    2. (2) 乙同学不认同甲的解释,依据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碳酸钠也显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II.设计复合膨松剂

      设计原理: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均可与酸反应。

      乙在实验室中利用盐酸进行模拟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发现2个气球均膨胀,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装置中(填“A”或者“B”)气球膨胀体积更大,请通过计算说明

      该同学利用柠檬酸和小苏打做膨松剂蒸馒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口感。

    4. (4) III.调研市售复合膨松剂

      某产品说明书如图所示。请根据你对膨松剂的了解,任意选取配料表中2种物质,说明他们的不同作用

      配料表:焦磷酸二氢二钠、

      碳酸氢钠、碳酸钙、磷酸二

      氢钙、酒石酸氢钾、食用玉

      米淀粉。

    5. (5) IV.研究展望

      除了以上研究问题外,关于如何蒸出口感好、色泽好的馒头,还可以进行很多深入研究,请列举1个你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 27. 小组同学用FeSO4•7H2O晶体和蒸馏水配制100mL0.5mol•L-1FeSO4溶液(pH为3.3),再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1. (1) Ⅰ.配制溶液。

      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 (2) 计算需要FeSO4•7H2O晶体的质量是g。
    3. (3) 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不准确的是(填字母)。

      a.称量晶体后,加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

      b.转移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溶液倒出

    4. (4) Ⅱ.性质探究。

      立即取出一定量配制好的溶液放入2个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最后变为红褐色。

      实验ⅱ: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实验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实验ii中高锰酸钾将Fe2+转化为
    6. (6) Ⅲ.对异常现象的探究。

      配制好的溶液放置1h后,溶液变黄。24h后,产生黄褐色沉淀,测得上层清液pH为1.4。

      取少量黄色溶液,(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黄色溶液中含有Fe3+

    7. (7) 取黄色溶液,加入铁粉振荡,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 (8) 实验证实,溶液变黄是因为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 (9) 通过下列实验证实,黄褐色沉淀中含有SO

      ①证实黄褐色沉淀中含有SO的证据是

      ②洗涤黄褐色沉淀的目的是

    10. (10) 进一步实验证实黄褐色沉淀为Fe(OH)SO4。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3++_+_=Fe(OH)SO4↓+_。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