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

更新时间:2023-02-23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下·揭阳开学考)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 .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 滴水穿石: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 2. (2020九上·武侯开学考) 2020 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其化学式为 C2H4O3 , 结构式如图。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氧乙酸中含有 9 个原子 B . 过氧乙酸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分子的缘故 C .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4:3 D . 不完全燃烧会生成 CO
  • 3. (2021九上·天河期末) 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 . H2CO3表示含有氢分子 B . 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C . 2N表示2个氮原子 D . 表示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 4.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 B .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 在试管中加入一条光亮的镁带,再加入2mL稀盐酸,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感到热 D . 将两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振荡,观察到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 5.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8 D . 该反应前后原子秧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 6. (2021九上·天河期末)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 CO、NO2、SO2——空气污染物 B . HgO、C60、K2MnO4——化合物 C . 不锈钢、焊锡、金——合金 D . 海水、稀有气体、氧化铝——混合物
  • 7. (2021九上·天河期末) 常见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金属活动性M>Ag C . M可能是铝 D . M表面有固体析出
  • 8. (2022·和县模拟)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 所用的NaCl不干燥 B . 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 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 . 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 9. (2022·潮南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aO 固体(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Fe 粉(Cu 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FeSO4 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用途一致的是(   )
    A .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B . CaCO3    消石灰   作建筑材料 C .   消石灰    制波尔多液 D . NaHCO3   纯碱     作发酵剂
  • 1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 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 .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12. (2016·重庆A) 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 , 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 NaOH B . BaCl2 C . KNO3 D . AgNO3
二、综合题
  • 13. (2020九上·光明期末)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填序号),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
    2. (2) 利用B装置制二氧化碳,制作多孔隔板的材料可以是(填字母序号)。

      A铜B铁C塑料

    3. (3) 用C装置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和
    4. (4) 用G装置收集氢气,应从(填“b”或“c”)端通入氢气。
三、综合题
  •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1. (1)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 (3) 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填强”或“弱”)。

      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

    5. (5)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①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6. (6)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 15. 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捉回收CO2的过程如图所示。

    1. (1) NaOH的其中一种俗名为;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 (2) 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
    3. (3) “反应、分离”环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
    4. (4) “反应、分离”环节分离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5. (5) CO2用途广泛,写出一种用途:
    6. (6) 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任填一种物质)。
四、计算题
  • 16. 如图是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的pH变化曲线图,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A、B、C三点中,表示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点;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 (2) 配制100g上述8.0%氢氧化钠溶液,需用托盘天平量取g氢氧化钠固体,用量筒量取毫升水。
    3. (3)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求此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