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3-02-02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

    ①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作为布洛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一个以现实空间距离为依托的概念比喻义。比方说,人在观赏一幅油画时,距离太近了,只能看到油彩的涂抹、作画的笔触;距离太远了,只剩一块模糊的色团,从而看不清画的内容:唯有处于一个适宜的距离,才能充分欣赏这幅画。这本是个与空间相关的概念,但布洛将其总结、推广到心理学范畴。

    ②布洛说,“最合适的”距离,是“尽可能缩小距离而不失去它”,讲的就是“距离界限”,也就是距离的“内在矛盾”。失去距离的界限有两种情况:“距离过近”与“距离过远”。故距离的内在矛盾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最适当的距离,距离过远过近均会造成“距离丧失”,也因此建立于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便会崩坏。譬如某些评论家批评某些艺术作品时,会过于关注形式从而忽略内容,这就是因为“距离过远”而“失距”。而距离过近,即把艺术作品当作真实生活。抗战时期,有一部由田汉改编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该剧讲述了一对父女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在一场演出里,女儿香姐饿昏倒地无法卖唱,老父情急举起鞭子将她打,观众高声怒喊:“放下你的鞭子!”并冲上台夺下了老父的皮鞭。父女俩诉说了日本侵华、家乡沦陷的苦痛,观众无不悲愤,高呼抗日口号,将剧场的情绪推向高潮。此处在审美中因“距离过近”而导致“失距”,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者痛恨侵略者的情绪,或许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距离界限”下的美感,反而是因“失距”带来的身临其境,激发观者同仇敌忾的感情效果。

    ③简而言之,过近过远导致的“失距”都是因为审美主体的功利性动机破坏了美感,所以“最适距离”的保持问题,亦可表述成一个与审美态度非功利性有关的问题。在中国,第一个讨论审美非功利的是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即声色犬马会让人失去本性。西方的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也曾提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的观点。

    ④与此同时,布洛也强调审美过程中要依据感性的理解和对经验的重视,在保持适当距离条件下的主动参与。现代实验戏剧中,常常发生刻意让观众参与剧情、演出的事件,如演员和观众游戏互动、搭对手戏、演员向观众提问等,就是布洛学说视角下审美过程中功利性因素的体现。

    ⑤“心理距离”学说中,审美过程既有距离的内在矛盾,又有个人经验与非功利性的矛盾,而布洛从“距离”这一别致的角度加以论述,并最终使审美过程中的功利与非功利在“距离”这一概念中相统一,不得不说,这是布洛对美学界的一大贡献。

    (摘编自郭言喆《论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有删改)

    材料二:

    ①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

    ②“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来自康德和叔本华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并不在于追求一种纯而又纯的无概念和无功利,更不是新生儿那样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的消除,在审美欣赏的那一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距离中来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们对幸福的回味可以成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拉开一定的距离来观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

    ③当然,“心理距离”观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实际上,人不可能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扳动汽车离合器一样,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有意识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面对大雾,不想耽误行程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审美对象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

    ④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⑤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心理距离本来是个属于现实空间的概念,布洛把它总结、推广到心理学范畴,变成了自己学说的核心概念。 B . 审美过程中的所谓距离过远,就是过于关注作品的外在形式,从而导致忽略了真正具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C . 《放下你的鞭子》设计了演员生动、真实的表演让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最大限度地将群众的抗日情绪推向高潮。 D . 海上航行遇到大雾,在心理上与可能出事故等切身担忧拉开距离去欣赏大雾的朦胧,是一种纯主观的有缺陷的审美观。
    2. (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在谈到审美过程中距离过远与距离过近都会造成距离丧失时,分别举了评论家与田汉话剧的例子进行论证。 B . 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老子的话和康德的观点都主要是为了论证审美时主客体要保持一个“最合适的距离”。 C . 材料一与材料二虽然都提到了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但其论证目的是不一样的。 D . 材料二将“心理距离说”的优缺点对照论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提出了关于“审美视角”的论点。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语句不能支持“心理距离说”的一项是(   )
      A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 . 身临其境者难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 D . 对于时代的、合时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远、冷淡、清醒。
    4. (4) 鲁迅说:“青年看《红楼梦》,常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对鲁迅这一说法的理解。
    5. (5) 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海边农夫”这个例子的内涵和作用。
  • 2. 现代文阅读Ⅱ

    月亮归来

    张抗抗

    那一刻女儿在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话。这声音直捣他的耳膜,心猛地颤了颤,紧接着身上一阵燥热,低头就看见自己手上的青筋都鼓暴起来。

    咱们走吧。女儿扭扭身子甩开他的手。自从他们在公园湖边发现了那些小野鸭子,整整半点钟,女儿守着草滩一动不动。

    他扳住女儿的肩膀,晃了晃,想催她走。女儿转过脸来,冲着他又一遍大声地重复了那句要命的话:爸爸,你是不是说过,你吃过天鹅肉,是真正会飞的天鹅,这是真的,对吧?

    你胡说些什么呀!他吼起来。一把将女儿拎出了人群。他觉得自己从脖颈到脚跟都在发烧,怕是连脚趾都红透了。

    他半蹲在女儿面前,严肃地说:记住,以后再不要对别人讲爸爸吃过天鹅肉的事了,好吗?对那些曾经很骄傲的知青往事,突然连他自己也怀疑起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他和“战友”们,都是英勇无敌的“好汉”,单调的业余生活中唯一的刺激就是打猎。一次,他和老四悄没声息地潜入苇荡深处,守到傍晚时分,两只雪白的大鸟,如同玉盘似的满月以及月的倒影蓦然降临,两道银色的亮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

    他听见枪响,听见有东西重重地坠在地上的声音。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它们就倒在他的脚边。

    那天晚上宿舍里萦绕着他从未闻到过的香味,所有人都喝醉了。第二天中午,他昏昏沉沉地醒来,眼前闪过那白色的大鸟临死前忧伤的眼神,一片银灰色的细绒毛如幽灵般飞近他的嘴唇,他突然觉得有些恶心。后来的许多年里,他老有一种被什么东西卡住喉咙的感觉。这种感觉最初曾使他骄傲,在骄傲和炫耀的状态里,他给妻子女儿讲那个射落月亮的故事。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要对人说你吃过天鹅……

    快走快走!他突然粗暴地一把拉起女儿就走。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坏透了。

    酒醒之后,有人说,苇滩里可能还有天鹅蛋。几天后果然有人兜回来几只晶莹洁白的天鹅蛋。它的外形比鹅蛋更大,像一朵刚刚钻出水面的白莲花苞,亭亭玉立,纤尘不染。有人从卫生所借出注射针管,把壳中的蛋液吸净,用玻璃粘成个小方盒子,底座垫上大红绒布,最后把那冷艳照人的空蛋壳摆放上去,一片红光衬托着白玉,流溢出一种奇异而悲壮的美。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种天才的创作迷住了。

    他的那只天鹅蛋盒如今就放在家里的写字台上。

    一天他下班回家,女儿惊慌地告诉他桌子上的天鹅蛋标本突然不见了。

    他定了定神,嗯嗯地敷衍着。他说那也许是小天鹅从蛋壳里钻了出来,飞走了。

    女儿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他,难道它是带着那只玻璃盒一块儿飞的么?

    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女儿说。曾经,他眉飞色舞地讲述那只天鹅蛋的来历,是由于他的部分脑子被针管抽空。但当那部分脑子又重新长出来后,他发现这只盒子有时竟然使他感到毛骨悚然。

    你什么时候再带我去看小鸭子呢?女儿又问。

    其实,自从那次发现野鸭栖息的草滩后,他几乎天天都去看望它们。一天他看见几个孩子拿着长长的树枝,追赶着那些小鸭子。他忍不住大声吼叫,走过去一把夺下了孩子手中的树枝,狠狠地掇成几段踩在脚下。

    撅断的树枝在他脚边变成了一根长长的套马杆,猛然抽在他的肩头……

    那年春天,青黄不接,大家饿得脸色铁青。老四不知从哪牵来几匹马,外加几根套马杆。老四说,草甸子里的小鸭子,如今都已长得半大,那肉又嫩又鲜,只要敢干,今晚就开荤。

    没有人反对,也绝不会有人反对。当晚他们就偷袭了草滩上栖息的野鸭,受惊的野鸭子纷纷飞起来,但那些半大的野鸭羽毛未丰,飞不高也飞不快,大伙挥舞起手中的套马杆,噼里啪啦一阵乱打,草滩.上便落满了受伤的小鸭子。他,和他们,把一只只击昏过去的小野鸭子随手捡起。归途上一路唱着意气风发的歌,在歌声的间隙中,他听见从马背上鼓鼓囊囊的口袋里,传来小鸭子唧唧的呻吟……

    他不知道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有负于这个世界。

    星期天他带女儿去看小鸭子。那一天风很柔和,他们沿着湖岸走了很久,但也没发现小鸭子的影子。女儿揪住他的衣角要他回答,那些小鸭子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他蹲下来,望着女儿的眼睛说,小野鸭子已经长大了,跟着鸭妈妈飞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了。明年春天,它们还会再来。

    你骗人!女儿垂下头。我知道,它们是让人吃掉了!他们说,野鸭子肉很好吃。

    他打了一个寒噤。似乎就在这一刻,他明白应该把那只锁入箱底的玻璃盒拿出来,依然放回它的老地方,他必须面对自己。

    他说我们回去吧,野鸭子真的是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么别的地方的天鹅会不会飞到这儿来呢?女儿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他转身回望湖面。轻风荡起丝丝灰白色的涟漪,如同一只大鸟丰满滑润的羽毛。近处漂浮着几片硕大的荷叶,像是大鸟忧郁而期待的眼睛。他说,当然。在以后,不仅会有野鸭,还会有天鹅。当天鹅飞来落脚的时候,就像一弯银色的上弦月,从黑暗的夜空升起。有月亮的夜晚,人就不再孤独。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把美好纯洁的天鹅比喻为月亮,射落月亮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期盼月亮归来则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 B . 小说对天鹅蛋标本的制作进行了细致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晶莹洁白的天鹅蛋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这天才创作的赞叹。 C . 画线句中的“眉飞色舞”写出了作者对曾经的知青往事的骄傲,而“毛骨悚然”则写出了因吃天鹅肉如鲠在喉而落下的记忆。 D . 文中女儿就吃天鹅肉、天鹅蛋标本消失、天鹅是否飞来等提出疑问,主人公也因此经历了由紧张羞愧到敷衍应付的情感变化。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细腻的情感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易于引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B . 小说主要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父女的一问一答构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C . 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极富张力。 D . 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不仅营造出宁静而忧郁的氛围,也烘托了主人公的心理。
    3. (3) 小说为什么以“月亮归来”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4) 小说情节内容在现实与过去之间不断转换,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跽曰:“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 , 先生乃幸至此,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范雎曰:“大王之 , 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B . 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 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C . 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D . 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中“亡不足以为臣忧”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相同。 B . 不肖,指品行不好,没有出息;也用作谦辞,指自己无才、不贤。本文意为后者。 C . 国,原指城、邑,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国都,后泛指国家。中国即中原地带。 D . 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潼关以东地区,又称关东。《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与本文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雎来到秦国后,秦王请范雎赐教,范雎只回答“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这让秦王十分着急。 B . 范雎被秦王的诚恳打动,帮秦王分析了秦国的形势,认为秦王想要越过韩、魏的国土去进攻强大的齐国是失策的。 C . 范雎认为秦国的军队实力雄厚,战士作战勇敢,作战的车马众多,用来抵挡诸侯国,可以成就霸王的功业。 D . 范雎建议秦王与处于天下枢纽的韩国、魏国结交,并依附强大的楚国和赵国,这样齐国就会自己前来归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屏左右,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②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5. (5) 范雎为秦王成就霸业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概括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西平乐

    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敲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注】①东陵:秦东陵侯召平, 秦破后,隐于长安城东,种瓜为生。②郑:指郑当时,西汉人,以好客爱友著名。③融:指孔融,东汉人,好客。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稚柳苏晴”三句,描绘了初春雨后天晴的景致,交代了词人写作的时节。 B . “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两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C . “何况风流鬓未华”句,意思是才干尚在,两鬓尚未白,还有机会建功立业。 D . “翻令倦客思家”句与上文所写故人盛情挽留之意形成反转,蕴含无穷意味。
    2. (2) 这首词情感深沉复杂。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举先王之政”绝非“生事”,而是“”;杜牧写《阿房宫赋》时说,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
    2.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用星 宿的触手可及来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3. (3) “雪”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描写对象。有时描写的是严寒景象,如“”(至少四字);有时则用来比喻江水浪花之类,如“”(至少五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以真正女性化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清雅,使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      。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或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女性客观描摹和刻意体验的作品也      。 譬如“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李清照这些词作透露出的是对女性那不可替代的体貌和心灵之美的真诚而严肃的赞美,是对女性情感世界和独特品格的充分尊重和肯定。

    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有人认为她对绮窗园林之外的纷纭世事      , 这也是后世论者诟病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 ),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相对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执着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男性最伟大的诗人      , 就有着充足的理由。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殊不知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正是这种特点奠定的 B . 奠定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正是这种特点 C . 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 D . 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
    3. (3) 下列选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C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 .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2年12月4日晚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太空出差183天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终于回家了。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太空工作了六个月的航天员们似乎都比出发前“胖”了一圈,这是因为太空上的伙食太好了吗?对此,专家解释道,        ,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失重使人体体液重新分布,头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员个个面部圆润,富有光泽,看上去就显得比较胖。

    除了“变胖”,失重还会使航天员“长高”。在人体脊柱的各块椎骨之间,有一层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的软骨组织,叫“椎间盘”,主要起缓冲作用。失重使得椎骨对椎间盘的挤压作用削弱,        , 航天员也因此“长高”了。

    失重状态下航天员身体的变化,看似奇妙有趣,        。 “变胖”说明颅内压升高,“长高”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此外,失重还会带来航天员恶心晕眩、视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诸多不良反应。也正因为这样的缘故,献身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航天员精神,我们更肃然起敬。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阜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农艺师告诉果农:杂草不要除。杂草与果树根系深浅不一,不会相互争夺营养。杂草让土壤保持湿度,防止土壤流失;割草作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其实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成为果树的朋友。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

    读了以上材料,你或许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