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寒假衔接专题练习:09 ...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3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六上·绥棱期中) 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B .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妈妈是个粗俗、冷漠、迷信和满肚子麻烦礼节的人,“我”很厌烦她。 C . 《父亲的病》揭示了当时几位“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 D . 《二十四孝图》中有作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 2. (2022六上·沭阳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中,外祖父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阿廖沙的心。 B . 《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他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走后机智逃脱了。 C .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D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 3. (2022六上·沭阳期中)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B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C . 《童年》中阿廖沙虽然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但他有爱他的外祖父,也遇到了“小茨冈”、格里高利等好人,因此他依然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 D .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砖塔胡同”的路牌应该这样拼写: ZHUANTA HUTONG.
  • 4. (2022六上·上蔡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联系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想开去。 B .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需要逐字逐句阅读。 C .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大体相当。 D . 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突显。
  • 5. (2022六上·大埔期中) 下列不属于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是(   ).
    A . 《童年》 B . 《在人间》 C . 《爱的教育》 D . 《我的大学》
  • 6. (2022六上·大埔期中) 下列不属于小说三要素的是( )
    A . 人物 B . 时间 C . 情节 D . 环境
  • 7. (2022六上·大埔期中) 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B . 《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C .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D . 《草原》的作者是宗璞。
  • 8. (2022六上·保德期中) 关于阅读,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读书时可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 . 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 . 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所以不管读什么文章或出于怎样的阅读目的,都要逐字逐句弄懂它的意思。
  • 9. (2022六上·西乡期中)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B . 《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C .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D . 《灯光》的作者是铁凝。
  • 10. (2022六上·政和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英雄雨来》的主人公雨来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B . 雨来在战争中不断成长,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 C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 D . 《爱的教育》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学生父母等平凡的人。
  • 11. (2022六上·政和期中)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B . 想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某件事情时,可以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并且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适当应对。 C .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D . 小说中,除了对人物的直接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帮助。
  • 12. (2022六上·漳州期中) 根据本学期学到的文本阅读方法,下列哪一项理解准确?(    )
    A . 读到《草原》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时,无须联想即可与作者产生共鸣。 B . 《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作者将全部笔触着落在通过细节展现方阵风采。 C . 读课文时,我们先要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D . 阅读小说,我们只须关注故事的人物及情节,便可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 13. (2022六上·巨野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B . 刘备、诸葛亮、李逵、周瑜都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C .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来写的。 D . 《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 14. (2022六上·玉屏侗族自治期中) 下列有关作品或作者简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复活》。 B . 《七律·长征》和《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写的词。 C .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D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1. (1) 《吃蟹》:作者说“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他其实怀念的是(   )
      A . 蟹的美味 B . 无忧无虑的童年 C . 一家人的欢聚之乐
    2. (2) 《走向南极》:国王为什么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
      A . 感谢他们为国争光 B . 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C . 一种仪式
    3. (3) 《阿千》:作者为什么会崇拜阿千?那是因为(   )
      A . 阿千勇猛 B . 阿千有时间玩耍 C . 阿千见多识广
    4. (4) 学者夏丐尊“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并亲自翻译的一本书是(   )
      A . 《爱的教育》 B . 《童年》 C . 《小英雄雨来》
  • 16. (2022六上·汉川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文中的老支书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B .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告诉我们,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只有火星存在生命。 C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D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 17. (2022六上·青岛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B .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运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C .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D . 读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快乐。
  • 18. (2022六上·阳新期中)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写的,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C . 《穷人》的作者是法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 . 邱少云被烧死在朝鲜战场上,放火的是美军。
  • 19. (2022六上·龙里月考)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月10日是教师节,下列尊师礼仪错误的是(    )
    A . 无论在校内或校外,学生见到老师都应主动行礼问好。 B . 要诚实回答老师询问的问题,实事求是不说谎。 C . 对老师的相貌、衣着等评头论足。 D . 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对待老师每一次课业批改。
  • 20. (2022六上·龙里月考)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文章,只要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需要想开去。 B . 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整体、为胜利而选择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 C . 《开国大典》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点”的描写。写阅兵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是“面”的描写。 D . 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二、判断题
  • 21. (2022六上·庄浪期中) 判断正误。
    1. (1) 《丁香结》的课文题目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
    2. (2) 1961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3. (3) 《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
    4. (4) 《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渔夫夫妇的生活是如何的艰辛(    )
    5. (5) 《桥》是一篇短篇小说,塑造了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
  • 22. (2022六上·灵台期中) 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
    1. (1)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 )
    2. (2) 《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
    3. (3) 《开国大典》共写了两个场景。( )
    4. (4)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
    5. (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突显人物形象没有多大作用。( )
  • 23. (2022六上·遂川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
    1. (1) 《草原》一文注重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便描写更细致,更富有感情。(   )
    2. (2) 阅读时先确定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
    3. (3) 小说中的入物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   )
  • 24. (2022六上·仪陇月考) 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顶峰歼敌→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写的。(   )
    2. (2)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军、陆军、空军。(   )
    3. (3) 演讲时,我们的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要大方,还要注意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
    4. (4) 《七律·长征》是一首词,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
  • 25. (2022六上·赤坎月考) 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
    2.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
    3.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一样。(   )
    4. (4) 《草原》一文中,作者在写景时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并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所见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 26. (2022六上·东莞期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1) 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2. (2)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关注。( )
    3. (3) 根据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
    4. (4) 阅读时,既要读进去,又要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 27. 判断。
    1. (1) 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
    2. (2) 倡议书在格式上不讲究具体要求。(   )
    3. (3) 公交车首班车时间指的是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   )
    4. (4)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   )
  • 28. (2021六上·济南期末) 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判断。
    1. (1)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2. (2) 演讲时观点要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篇幅要长。(   )
    3. (3) “玉林路”在站牌上的拼写是YULINLU,这符合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
  • 29. (2021六上·黄埔期末) 判断下列的说法。
    1. (1)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谷”是指“稻、麦、黍、菽、稷”。 ( )
    2. (2)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有不少作品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
    3. (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样,都运用了对仗。 (   )
    1. (1)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   )
    2. (2) 西蒙是《穷人》里的主要人物。(   )
    3. (3) “高山流水”既可以比喻乐曲高妙,也可以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   )
    4. (4)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
    5. (5)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是排比句。(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