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14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都不给分)
  • 1.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 熄灭酒精灯 C . 量筒读数 D . 称量食盐固体
  • 2. 如图是常见的草履虫,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用食物泡摄取食物 B . 属于多细胞生物 C . 有纤毛能自由移动 D . 能进行光合作用
  • 3.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表是同学整理的“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的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排列疏松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

    不变

    D

    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4.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物学家对该肺炎致病的病毒进行跟踪,先后发现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新病毒,比如德尔塔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等,新病毒的出现,主要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    )
    A . 能呼吸 B . 遗传和变异 C . 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D . 能生长和繁殖
  • 5. 在自然灾害来临时,采取的合理应急措施非常重要,下列应急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地震发生时,不可入室救援他人 B .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等 C . 泥石流发生时,在室内可选择坚固的桌子旁蹲下 D . 泥石流发生时,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 6. 某小组将春游过程中观察记录到的生物作了这样的分类:鲫鱼、鲶鱼、水葫芦、沼虾、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广玉兰、褐家鼠、苍蝇等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方法是(    )
    A .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C . 按照生物的用途 D . 按照生物的数量
  • 7. 一个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活动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 . 将刮取的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均匀涂抹 B .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C . 在低倍镜下观祭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D . 用红墨水染色
  • 8.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永久玻片时,发现了如图物像,此时,该酵母菌细胞在玻片上的实际形态应该是(    )

    A . B . C . D .
  • 9. 将一根细线松弛地系在一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铅柱粘合实验 B . 气体扩散实验 C . 气体被压缩实验 D . 液体扩散实验
  • 10. 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为19.63°N。则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    )
    A . 东半球    低纬度 B . 东半球    中纬度 C . 西半球    低纬度 D . 西半球    高纬度
  • 11.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若某科学探险队在该山区考查时需要露营,从避免突发山洪的角度考虑,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不属于该方法的是(    )

    A . 甲图:研究地球是球形的实验 B . 乙图:研究泥石流成因的实验 C . 丙图:研究水和沙子比热的实验 D . 丁图:研究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
  • 13. 如图为公园绿化带里常见的植物。它有羽状复叶,有根,叶背面有孢子囊,它最有可能属于(    )

    A . 被子植物 B . 裸子植物 C . 蕨类植物 D . 苔藓植物
  • 14. 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对干细胞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干细胞再生出组织器官需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的过程 B . 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相同类型的细胞 C . 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或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 D . 干细胞的再生能力为治愈一些疾病带来了希望
  • 15. 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出一定质量的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根据图像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0至5min内温度不断升高,说明冰的熔点不断升高 B . 5至15min内温度不变,冰还没开始熔化 C . 5min至10min内温度不变,但冰仍然吸热 D . 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较,说明吸收相同热量液态水升温比冰快
二、简答题(共8小题、第16-17题每空1分,第18-23题每空2分。共35分)
  • 16.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度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随后公布新的珠峰高度数据为8848.86米。回答相关问题。
    1. (1) 青藏高原的隆起,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的重要证据。
    2. (2) 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从板块构造理论的角度解释,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向板块所形成。
    3. (3) 在对珠峰地区科考的过程中,科学家多次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度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岩。
  • 17. 玻璃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在实验室中好多仪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镜、显微镜、烧杯、温度计、试管、胶头滴管,试剂瓶等。
    1. (1) 在使用玻璃仪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玻璃仪器破裂,如给试管加热时要预热;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否则烧杯试管会破裂。烧杯试管破裂属于变化。
    2. (2) 利用玻璃制作的试剂瓶,可以盛放绝大多数的物质,这反映了玻璃具有“稳定性”,此“稳定性”是指玻璃的(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 18.   2020年10月26日,胶州湾附近的滩涂上一条鲨鱼搁浅。为了避免鲨鱼死亡,渔民不断往鲨鱼身上泼水。随后护送鲨鱼到离岸大约10海里的海域放生。

    1. (1) 渔民不断往鲨鱼全身上泼水防止鲨鱼死亡,这是因为鲨鱼是靠呼吸的。
    2. (2) 鲨鱼的种类繁多,小明看到一个关于四种鲨鱼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如下)

      由检索表可知佛式虎鲨与大白鲨的不同之处在于

  • 19. 农业生产中,有掐尖和环剥等技术,掐尖是指摘去花木顶端,促使侧生旁枝发育繁茂。对果树进行环剥(环状剥皮),可以暂时阻断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葡萄糖)向根部运输,因此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1. (1) 掐去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组织。
    2. (2) 果树环剥后,不可以向根部运输营养,说明了树皮中有组织。
  • 20. 如图甲为小龙虾,乙为河虾,丙为皮皮虾,请仔细观察,判断它们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哪一类动物?

    。三种虾中,哪两种亲缘关系更近,请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甲)

    (乙)

    (丙)

  • 21. 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 -10℃,也不会出现霜,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 (1) 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2. (2) 请你根据知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 (3) 为了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使土壤降温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 22. 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 (1)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需要控制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可多选)
      A .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 . 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 . 取相同质量的液体 D . 盛放液体的容器相同
    2. (2) 加热到一定时刻,液体甲开始沸腾,此时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液体甲的沸点是℃。
    3. (3) 相应时刻液体乙的温度如图丁,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液体甲的吸热能力液体乙的吸热能力(填“大于”或“小于”)。
  • 23. 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小华想知道某纪念币(如图)的直径与体积多大,于是进行了测量。
    1. (1) 经过思考,他设计以下四种方法测纪念币的直径,你认为是正确的。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建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2. (2) 在测量体积时他能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纪念币若干、不同规格的量筒(都能放入纪念币),其中量筒的参数如下表,则最适合的量筒为

      量筒A

      量筒B

      量筒C

      量程/mL

      500

      250

      250

      分度值/mL

      5

      5

      2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 24. 在测量液体密度挑战赛中,三组同学抽到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1. (1) 甲组同学设计方案1进行如下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

      ②在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g。

      ③在方案评价环节中,其他组认为方案1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原因是

    2. (2) 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乙组同学改进了实验并设计方案2如下,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 .调节天平平衡

      B .计算橙汁的密度

      C .用天平测出剩余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 .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E .将烧杯中的橙汁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3. (3) 丙组同学抽到的挑战中,少了量筒仪器,取而代之的是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刻度尺,还有部分水(已知水的密度)。他们也能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把C步骤补充完整。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C.,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D.计算橙汁的密度。

  • 25. 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小明和小华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并记录两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绘制如下图:

    1. (1)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2. (2) 请分析小明和小华得出泡沫塑料比棉絮的保温效果好的证据是
  • 26. 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红墨水染色后发观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简称“质壁分离”),查阅资料后了解:“质壁分离”是由于液泡失水而产生的,若将“质壁分离”的细胞再放入清水的环境中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相应的操作后,的确观察到复原。接下来小明想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55秒

    25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不能

    1. (1) 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
    2. (2) 下图是某次实验中,记录细胞所处的三种不同的状态。由此推测细胞膜具有功能。

    3. (3)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 不同溶液引起洋葱麟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 . 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 . 像蔗糖一样甜的其它溶液,发生“分离”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4. (4) 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2小题、27题4分、28题9分,共13分)
  • 27. 在雨天或天气寒冷的秋、冬季节里,车玻璃容易起雾,当玻璃上出现雾气时,由于视线受阻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有经验的司机往往打开空调吹暖气除雾。请就起雾的原因和除雾的原理给出解样。

  • 28. 小明和小华取了一个空容器(如图①,该容器具有测量液体体积的功能),倒入一定体积的酒精(如图②),再倒入了一定体积的水后,搅拌结果(如图3)(不计水和酒精的蒸发等损失)(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1. (1) 请计算,倒入水后,搅拌所得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密度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2. (2) 小明同学根据实验中得到的信息计算了混合物中水的体积为38mL-14mL=24mL,小华同学认为小明的计算有问题,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小明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原因;如果不正确,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