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3-02-1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B .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 . 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约为300m/s D .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70次/s
  • 2. 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使用刻度尺前,应首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B . 测量时,一定要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 .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D .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 3. (2021八上·株洲期中) 关于误差,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 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B . 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C .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 4. (2020·湖南)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 .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 街道两边的房屋
  • 5.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决赛中,前小李落后于小王,最后小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 . , 小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 . 全程,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 . 全程,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 6. 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 7. (2020·甘孜) 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池水映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一叶障目”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 8. (2016·凉山) 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 1.5m,像变大 B . 2m,像变小 C . 3.6m,像不变 D . 4.4m,像不变
  • 9.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二、多选题
  • 10.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等于30° B . 折射角等于40° C . NN′是界面 D . MM′的右边是玻璃
  • 11. 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列车2上的乘客看到列车1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 列车2静止,列车1向东行驶 B . 列车1静止,列车2向西行驶 C . 两车都向东行驶,列车1行驶得较慢 D . 两车都向西行驶,列车2行驶得较快
  • 1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

    A . 甲车的速度为8m/s B . 10s时,甲、乙两车相距30 m C . 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8:3 D .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三、填空题
  • 13.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 14.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小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则小明距山崖为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在医院里医生通过B超来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通过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15. (2016八·鞍山月考)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 16.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而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
  • 17. 当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当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了
  • 18. (2019八上·遂宁期末)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km;平均速度为

  • 19.    
    1. (1) 小明同学用手中的刻度尺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2.51cm、2.53cm、2.5cm、2.52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错误的原因是,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
    2. (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 20.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现象时用到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人耳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2. (2) 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 (3) 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4. 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明同学利用激光笔、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 (1) 当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2. (2) 当光束从空气垂直射到水中时,传播方向
    3. (3) 当一束光斜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 (4) 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加水后,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选填“高”或“低”)。
  • 25. (2020·本溪) 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3. (3) 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 (4) 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 (5) 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
六、计算题
  • 26. 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需要0.6s,某司机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普通公路上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车辆抛锚,遂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向前滑行了1.8s,测得地上刹车痕迹长达15m。求:
    1. (1) 司机发现障碍物后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2. (2) 从司机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的平均速度;
    3. (3) 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匀速行驶,刹车距离是在普通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刹车距离的2倍。为了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两辆汽车之间至少应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