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0)改革开放...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3年底,共有5040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被吸收入党;一批德才兼备的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大批归侨、侨眷工程技术、教学、科研人员被授予各种技术职称。这些做法得益于( )
    A . 干部制度的变革 B . 拨乱反正政策的实施 C . 外交政策的调整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 2.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宪法的颁布( )
    A . 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 B . 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 C . 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 D . 说明“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
  • 3. (2021高一上·成武月考) “三自一包”是刘少奇于1962年推出的农村经济政策。“三自”即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一包”就是“包产到户”。这说明了(   )
    A . 最早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 . 并未改变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 D . 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
  • 4. (2021·湛江模拟) 20世纪80年代初,以新潮、时髦为形象标签的“广货”迅速风靡全国,众多国人第一次享用的国产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第一次穿上的国产牛仔服、健美裤、蝙蝠衫,都是来自南粤。这说明当时(   )
    A . 广东国企改革率先垂范 B . 广东最早试行市场经济体制 C . 城镇个体经济发展迅猛 D . 改革开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5.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 .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 促进深圳珠海与港澳的经贸发展 D . 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 6. (2020高三上·天水月考) 《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发生在1978-1992的是 (    )
    A .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雄安新区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7. (2020高二上·玉林期中) 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 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 .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 .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 .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 8.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096.5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这些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 )
    A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C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9.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 .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C . 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我国内政 D .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 10. 如表是2009—2017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占比统计表(单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 )

    时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进口

    初级产品

    28.8

    31.1

    34.7

    34.9

    33.7

    33.0

    28.1

    27.7

    31.3

    工业制成品

    71.2

    68.9

    65.3

    65.1

    66.3

    67.0

    71.9

    72.3

    68.7

    出口

    初级产品

    5.3

    5.2

    5.3

    4.9

    4.9

    4.8

    4.6

    5.0

    5.2

    工业制成品

    947

    94.8

    94.7

    95.1

    95.1

    95.2

    95.4

    95.0

    94.8

    A . 对外贸易的顺差持续扩大 B . 对外贸易规模领先世界 C . 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D . 国民经济结构均衡合理
  • 11. “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
    A . 体现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交流 B .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面合作 C . 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D .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 12.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 .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政府即把依托城市发展工业,再向乡村辐射,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作为国策。在其影响之下,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离城市较远的很多乡村地区也因为采矿、采油、军工、修水库等建设活动而日益繁荣,达到一定规模与程度后成为了新兴城市。与此同时,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其青壮年中有相当一批人被招进工厂当了工人。这其中又有很多人安家于城市,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上述两种模式是大陆乡村都市化的最主要的模式。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农业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副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城镇吸收更多的人口和城市轻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知青与下放的城镇干部、居民大批返城。城乡集市贸易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农民进城开店办厂。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农村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旧的工农业、城乡二元分割发展格局被打破,新兴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叶明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