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

更新时间:2023-01-26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此序既阐明了《文选》的编纂意图和选录范围,也体现了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萧统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那么,该怎么讲究呢,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呢?从“辞采”“文华”“翰藻”等语词可以体会到,萧统要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种种事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发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如果说得再具体些,那么可以说,当时人们所认为的漂亮文辞,包括语句偶对、声音和谐、辞藻富丽、运用典故等几个方面,也就是具有骈俪文字之美。这在《文选序》没有具体说出来,但从《文选》选录作品的情况中是可以窥见的。比如《史记》里的序和“太史公曰”,颇有感慨跌宕的文字,但《文选》一概不选,这与那些文字句式长短错落、不合乎骈文要求很有关系。《文选》选的是班固、干宝、范晔、沈约所写的史论述赞,它们句式比较整齐,讲究对偶和辞采。又如同样是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不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选颜延之、王融的两篇,与《兰亭集序》比较质朴,而颜、王所作“文藻富丽”有关。颜、王这两篇文字当时以此而闻名遐迩,连北朝人士都佩服之至。再如陶渊明诗,北宋以后成为一种诗美的典范,《文选》却所选不多,因为陶诗语言朴素率直,在齐梁时是被认作“田家语”的。曹操诗在后世被称赞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文选》则只收录两首,也是同样的缘故。

    萧统所持的这种骈俪时代的文章审美观,自然有它的局限性。不少优秀作品由于不符合骈俪之美的标准而被忽略了。这从上文所述便可见一斑。在萧统看来,子书、史书“不以能文为本”,是不在美文范围之内的,这样的眼光也嫌狭窄。以后人、今人的眼光看,别的不说,《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那些人物形象、细节描绘、名言隽语,多么栩栩如生;《庄子》的浪漫想象,纵横恣肆,也多么具有文学色彩。而萧统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美。这些确实是《文选》编者审美观的局限。

    但是,在我国文学史上,骈俪时代毕竟是一个重要而且漫长的时代,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如果像后世某些提倡“古文”的论者那样,排斥骈俪之美,蔑视骈体诗文,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是片面而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文选》选录了晋代陆机的大量诗文,陆机是萧统最心仪的作家之一。诗且不说,即以其他文体而言,《叹逝赋》《文赋》《豪士赋序》《吊魏武帝文》《辩亡论》《演连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靠了《文选》,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这些名篇。陆机之外,晋代其他的优秀诗文,在《文选》里也保存了不少。

    (摘编自杨明《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材料二:

    据载,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前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赢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特为之立传作序。就在《陶集序》中,他德文并重地推崇陶渊明。实际上,昭明太子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高度评价陶渊明的第一人。

    陶渊明《闲情赋》是《陶集》中仅有的一篇述情惆怅,文采可观,十分接近齐梁文学“典丽”特征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情采,它都可与宋玉的《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以及曹植的《洛神》诸赋相类比。因此,把《闲情赋》采入《文选》“情”类赋并不为过。但是,昭明不但不选,反倒在《陶集序》中特出一条评语,说道:“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首,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这“白璧微瑕”之叹,难道不正好表明,昭明看重陶渊明之德名,远远超过其文名吗?“惜哉!无是可也”一句无限的叹惋,就把昭明企望陶渊明成为“人伦之璧”的愿望表露无余。

    《陶集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隐逸人生论;第二、陶渊明文德论;第三、陶渊明文章“风教”论。昭明认为:陶渊明者,高尚之士也,其“爱嗜”陶文者,崇尚其德也。这正是南朝文人(诸如颜延之、沈约、钟嵘)的共识。只不过比较起来,昭明爱心更切,以至对《闲情赋》作出了旨在求“全”的苛贵。原来,他就是要把陶渊明推尊为“人伦之完璧,道德之高标,为文之准式”,以“讽谏”时事,“风教”社会。如此的伦常道德追求,显然与《文选》的编撰目的迥然不同。

    其实,在昭明文学主张中,原本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一为娱乐,审美;一为“鉴诚”“风教”。前者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为目的;后者以规范、指导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为指归。《文选》和《陶集》就是以上这两种文学价值追求的分别体现。昭明在陶渊明“百年祭”之时编撰《陶集》,纯乎出于一种道德教化的考虑。在《陶集序》中昭明强调渊明文章“有助于风教”,又说《闲情赋》“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等等,完全本之于传统的儒家“诗教”之说。因此,正是在这种传统道德文学价值观的驱动下,他才爱屋及乌,因人贵文,超越个人和时代的审美观念,满腔热忱地高度评价陶文。

    (摘编自丁永忠《论萧统<陶渊明集>与<文选>的不同文学价值取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文选序》指出,文学语言是从简单质朴向精巧华丽发展的,曹操诗人选《文选》就是证明。 B . 关于文章审美标准问题,无论是只看重骈俪之美,还是完全排斥骈俪之美,都有其局限性。 C . 萧统肯定骈俪之美,并据此主编《文选),从提倡“古文”的论者那里保存了大量优秀的篇章。 D . 萧统从不褒贬历史人物,却对陶渊明异常尊敬,并为他立传作序,这是因为萧统“崇尚其德“。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统认为班固等人文采优于司马迁,所以《文选》弃《史记》里的序,而选了班固等人的史论述赞。 B . 同为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颜延之、王融的两篇在语言上要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富丽得多。 C . 《文选》所体现出的文章审美观虽有局限性,但《文选》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重要参考。 D . 萧统深受传统儒家“诗教"之说影响,而超越个人和时代的审美观念,因陶渊明其人而推崇其文。
    3. (3) 下列选项,与材料二中画线部分对《闲情赋》态度相似的一项是( )
      A . 宋.苏轼:“渊明作《闲情赋》,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 B . 清·陈沆:“且以《闲情》为好色,则《离骚》美人香草,湘灵二姚,鸩鸟为媒,亦将斥为绮词乎?” C . 清·方东树:“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如陶渊明《闲情赋》,后世循之,真是轻薄淫亵。” D . 清·刘光蕢:“(《闲情赋》)以为忠臣之恋主也可,即以为自悲身世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
    4. (4) 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5) 萧统只选了少量陶渊明诗文人《文选》,却又单独为其编撰《陶渊明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一:

    随军散记(节选)沙汀

    一天早饭过后,贺龙将军开始在火盆边慢条斯理地换着衣服。

    秘书是一个相当天真的年轻人,熬不惯沉默。他先是吃吃地笑着,后来终于孩子气地扯起乱谈来了。他亟于要表白出来的,是关于一个新从延安学习回来的断臂团长参加大小黄龙战斗时的勇敢行为。他模仿着那位勇士的神情,随随便便,而且真像面前有架坦克那样,骂道:“扔他妈哟!”同时左手做了一个向下抛掷手榴弹的动作……

    这时贺龙将军也忍不住笑将起来。他已经穿好衣服,正在扣上身的纽扣。

    “这不算,”他笑着说,“你还没有看见他当红四师师长时候的情形呢。那才叫勇敢!一次在鄂西作战,敌人一师人追我们,他一个人带一班人断后,就蹲在山口上,面前摆起这么大一堆手榴弹!”他比比手势,依旧扣他的纽扣去了。而在一切都弄妥帖之后,他又重新夸奖着那位团长,承认他是一个好干部。

    “这简单得很,”他着力地说,“是不是好干部你要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去看他。好的他一定坚持,一点也不悲观动摇。贺炳炎这个家伙就越打越硬,尽管环境极端困难,他也拿得出劲来!”

    为了使他的意见在人们的头脑里立得住脚,贺龙是很喜欢举例子的。他接着叙述了一段大小洪山的故事。那个时候他们刚才从洪湖拖出来,非常疲惫,而追击的敌人当然不会想到他们需要休息。但是,要停下来反攻吧,也有问题,他们还没有弄清敌人的番号。于是他把捉俘虏的任务摆在贺炳炎的面前,限他一天办到,他真的很快就办到了。

    “你不要看他一只手吧,”贺龙又得意地补充道,“就是现在打起架来,你两个人也打不过他呢。”因为我们好奇的追问,他更用一种抑扬有致的愉快调子叙述了一通他的身世。湖北松滋人,就在长江边上住。只有一个父亲。自己原是在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因为松滋附近便是苏区,这个小铁匠忽然愿意替红军喂马了。

    “可是喂了几天,”贺龙将军微笑着,“大家嫌他太小了,都不要。他还哭了他妈一场。我恰恰去碰见,就.说,好好好,把他拨到宣传部去提浆糊桶子吧。那时候他才十四五岁,又不肯长,这么点高,不搭板凳就会把标语贴歪!”

    正说得上劲,那个被贺龙描写的对象,忽然走进来了。矮而粗大,黑眼仁相当小,炯炯地射着闪光。一眼便可以看出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穿着的整饰,就是搬来搁在一个好人身上也毫无逊色。他把右臂的空袖筒那么服服帖帖地塞在荷包里面,乍看起来你会以为他不过是在努力搜取东西,或者不过是一种习惯了的姿式而已。

    一看见他我们就更加忍不住笑将起来。而且仿佛做戏一样,秘书又把他抛掷手榴弹的精彩动作表演了一番,这引得对方难为情地笑了。

    因为某种原故,我请他告诉我延安的轰炸情形。他简略地说了几句,而接着,却自动搬出沿途碰见的一大堆极不愉快的事件:许多坏蛋威吓老百姓,抬高物价,等等。其间一个小鬼拿着一卷电报走进来了。

    这样的电报几乎每天总有一次,报告着晋西北以至大青山一带的战斗情形。但是贺龙将军并不立刻看它,他依旧倾听着断臂团长的洪亮的谈吐,而且一直带着那种愉快的神情,仿佛是在倾听一个亲骨肉谈说自己的冒险经历一样。直到那位健谈家因为觉得不合适而微笑着停歇下来的时候,他才把那一卷电报逐份看了下去。他盘着一条腿坐在炕沿,右手撑在炕.上,支撑着他那略微倾斜的身体。

    他有时皱皱眉毛,摇摇头,或者长长地松一口气,而在看到最末一份电报的时候,他忽然轻声地朗诵起来了:“白汝斌现已到达包头西乌拉山一带,并已在离包头五十里之地,集合人枪百余。不久可能增至二百以上……?他读着,眼角的笑纹逐渐扩展开来,终至于笑出声气来了。他坐直他那充满精力的魁梧的身体,用右手连连敲击着电报,一面环视着我们,大感兴会地笑道:“你们看顽固派有什么办法呀!……”

    他是笑得那样酣畅,至于呛咳起来了。停停,他又夹着笑声继续说了下去:“这个白汝斌还是他妈一条腿啊!他一出去就会搅出一个队伍来。而且在包头附近!太有趣了,正在谈顽固派!”

    仿佛刚才做过繁重的工作那样,他十分舒畅地嘘了一口长气,重新展阅起电报来,但却从未停止过他那种显然是被抑止着的无声的哑笑。而这种笑,无疑只有那些饱尝世间甘苦,而又具有坦白胸怀、崇高理想的人才会有的。他笑的那样纯真而又深澈。

    等到看完全部电报以后,他更显出一种沉迷在美丽幻想里的表情,微仰着头,深思地眨着眼睛,然后自语似的笑道:“这个白跛子真太有意思了!……正在谈顽固派!……”

    [注]①顽固派:指顽固反共的国民党。(有删改)

    文本二:

    沙汀在描绘贺龙的形象时,既没有把他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也没有把他写成粗犷蛮强的草莽英雄或江湖侠士,而是作为革命军队的普通成员,一个平凡而又伟大、可亲而又可敬的革命战士。作品通过对贺龙豪迈爽直的性格特征的刻画,概括了这个人物多方面的革命品格:既在民族战争和阶级斗争等大的方面表现了他鲜明的爱憎——他的坚定的原则精神,对民族敌人、阶级敌人烈火般的憎恨以及对党、对干部和群众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又在日常工作和战斗生活中,表现了他的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广博的社会知识,他的革命的人情味等;既表现了他作为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无产阶级党性,又表现了他在找到共产党之前朴素的反抗封建官府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历程。在刻画性格时,作者善于选择富于典型意义的情节和场面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充分地揭示了贺龙心灵的美、他的浓郁的人情味,从而形成其真实而富于美感意义的英雄性格。

    (摘编自《沙汀<随军散记>: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直接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更易引起读者共情。 B . 文本一对贺炳炎的外貌描写,简明而细致。他虽然其貌不扬,但他的闪光的小黑眼仁却令人印象深刻。 C . 文本二认为,沙汀在《随军散记》中,虽将贺龙将军当作普通战士来描绘,但也有人为拔高其形象的嫌疑。 D . 文本二中说贺龙“在民族战争和阶级斗争等大的方面表现了他鲜明的爱憎”,这在文本一中有多处体现。
    2. (2) 关于文本一中秘书两次出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年轻秘书的形象。 B . 秘书得知断臂团长贺炳炎的勇敢行为后“亟于要表白出来”,说明秘书对贺炳炎十分钦佩。 C . 秘书第一次模仿贺炳炎抛掷手榴弹的情节,既表现出秘书的可爱,又表现出贺炳炎的英勇。 D . 秘书第二次模仿贺炳炎抛掷手榴弹时,贺炳炎难为情地笑了,这说明贺炳炎腼腆,不善言谈。
    3. (3) 文本一通过贺龙之口介绍了贺炳炎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梳理并概括。
    4. (4) 请结合文本二画线句子,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表现贺龙这个英雄形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桓公问于宁戚曰:“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宁戚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戚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至矣。”桓公曰:“既以举士而用之矣,微夫子而临之,则未有屈奇之士求见寡人者。”宁戚对曰:“是君察之不明,举之不显;而用之疑,官之卑,禄之薄也;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谄谀在傍,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尝见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习,然后见察,三阻.也;讯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则豪俊并兴,贤智求处;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将著夫五阻以为戒本也。”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齐国之政。”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令不给,则隰朋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威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篼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日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

    (节选自《说苑·君道》)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篼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B . 篼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C . 筅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D . 篼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意为才德优秀,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中的“贤”含义相同。 B . 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含义不同。 C . 狱,意为案件,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中的“狱”含义相同。 D . 善,意为修治,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中的“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宁戚认为齐桓公并没有真正做到举拔贤士并任用他们,因为他考察人才不能明察,选出人才却不重用,任命的官职太低,所给的俸禄太少。 B . 宁戚认为,君主若能远离谄媚之人,重用谈便民利国之事之人,了解下情,审案公正,依法施刑,避免手下人独揽国政,贤士就会到来。 C . 晏子认为,齐桓公懒散懈怠时有隰朋,恣意放纵时有东郭牙,整治田土和安定百姓有宁戚,整治军队有王子成父,修养德行则有管仲。 D . 晏子认为,高缭跟自己成为兄弟已经很久了,但他才干比不上自己,又不能补正自己的失误,且只追求俸禄官职,所以不能担当辅佐重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

      ②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

    5. (5) 从两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齐桓公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别岁(节选)

    苏轼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 . 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C . 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 D . 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达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富有哲理。
    2. (2) 请简要赏析选诗最后四句。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过秦论》中,直接点明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句子是“”,直接指出秦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2. (2) 《燕歌行》中,“”两句描写了将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场面,表现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3. (3) 《书愤》中,描写诗人回忆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军旅生活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圣杜甫辗转入川时已人到中年,可他笔下所书写的锦城夜雨却大有青春气息。诗作诞生的奥秘和实际年龄无关,与心理年龄有关。此时的杜甫经过多年漂泊,四下流徙后,一家大小终在成都团聚。杜甫有了一处①    的草堂,无论富贵或贫瘠,那都是杜甫珍爱的家。夜雨落下,有屋檐遮头,有寒室栖身,曾经的浪漫因子在悲苦吟哦的诗人心中复活。他并非不懂得浪漫,不懂得审美,而是生活极少为他创造相宜的机会。感谢成都,容留了一个②    的诗人,用一场春天的夜雨滋润出一派天真纯粹的喜意。 锦城夜雨是杜甫安定生活的鲜明注脚,书写着他对当下的满足和惬意。

    夜雨和杜甫相逢,将年轻还给他,将欣喜还给他,他在一夜好梦之后,花叶清雅的眼前盛景对他惊讶。雨停了,万物得以沐洗滋养,焕发出蓬勃生机,诗人也在刹那间感受到了内心欢愉的力量。这力量和他泣血摧肝地吟老兵、唱征夫、哀流民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种美,自然而纯粹,剔透而纯真,让他暂时忘记了世间的苦难深重、③    。夜雨似乎是无情的,她并没有与百姓血泪混流一处,也没有故作时代的大悲之意,她就这样安静地出场,淡然地落幕。但她的清淡内敛是最大的怜悯,她用亘古不变的从容夜夜叩访,帮助诗人找回内心蛰伏的浪漫温柔。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分别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②   

    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让它具有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在绿豆皮中存在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绿豆常被人称作是“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③    , 不仅能“带走”热气,还 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 . 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应该在“怎么写”上多用些心思,努力尝试独特的表达。 C .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D . 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叫“牛市”;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叫“熊市”。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①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整个互联网,都在讨论和致敬“二舅”。这场狂欢源自B站UP主“衣戈猜想”创作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主人公是一位66岁的老人,也就是UP主的二舅。二舅曾是乡村里的“少年天才”,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一场病而落下终身残疾。在一瘸一拐的生活中,他通过自学木工本事,不仅养活自己和养女,陪伴着自己88岁的老母亲,还会帮助村里人解决各种琐碎棘手的修理问题。二舅在生活中经受的磨砺和挫折,在给人感动的同时,也能激励和治愈一部分人。不少网友感触颇深:人生一路走来,一些生活中看似无法逾越的困苦,其实咬咬牙也就熬过来了。我们欠缺的,或许是二舅那份用力生活的勇气。

    傅雷先生在《名人传》译本序言中写道:“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以上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