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个词,我们日常酬酢中常用到,那就是书香,比如书香门第、书香世家、书香子弟等。但是当问及书香究竟是指哪种香,却未必人人都能回答得出。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指书墨之香,梁实秋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曾在《书》一文中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发现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是芸香的味道。芸香,又称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全草有香气,可以驱虫、通经、祛风。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而有这种芸香草的书,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关于芸香,最早的文献记载是《礼记·月令》篇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芸,香草也”。三国时期鱼豢的《典略》云:“芸草,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鱼豢的《典略》已佚,幸赖李石的《续博物志》保存一二。随后,略晚于鱼豢的佚名著《洛阳宫殿薄》亦云:“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囊蠹,故号芸阁”。由此可见,芸香辟蠹法早在三国时期就已运用。

    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无论内府还是私人藏书都多了起来,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诗词、笔记中窥知一二。唐代的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云:“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宋代的邵博《闻见后录》云:芸草,古人用以藏书,曰芸香是也。置书帙中即无蠹”。沈括则在《梦溪笔谈·辩证一》作进一步说明:“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

    到了明清时期,芸香辟蠹不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但仍占据一定的位置。屠隆的《考盘余事·书笺》云:“藏书于未梅雨之前,晒取极燥,入柜中以纸糊门,外及小缝,令不通风,盖蒸汽自外而入也,纳芸香麝香樟脑可以辟蠹。”屠隆生活的时代,辟蠹已不仅仅局限于芸香一种,还有麝香、樟脑也可以辟虫。但芸香辟蠹,仍然是传统藏书家的挚爱。明朝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的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香草之故。

    因芸草与书结缘,与芸草相关的其他物什,也就成了与书相关的称呼。比如,芸签是书签的别称,芸帙、芸编是书籍的别称,芸人是读书仕进者的别称。书室中常备芸草,于是书斋便有了“芸窗”“芸署”“芸省”“芸馆”“芸阁”等雅称。藏书台也被称作“芸台”“芸局”。唐代徐坚《初学记》曰:“芸草辟纸蠹鱼,故藏书台亦称芸台”,即是其例。就连官职卑微的校书郎,也因芸草的缘故,从而获得一个别致的雅号:“芸香吏”。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就曾担任过这个官职,他在怀念与老朋友元稹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时的诗中说:“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芸香,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之功效,然而然便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了。唐人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杨巨源之外,还有王昌龄韦应物、常衮、姚合等人也作诗赞之。宋嘉祐四年梅尧臣在唐书局设立时,在附近草丛中看到一株芸香草,很高兴,做了一首诗《唐书局丛莽中得芸香一本》。他的朋友欧阳修也饶有兴致地和了一首,《和圣俞唐书局后丛莽中得芸香一本之作用其韵》。真是羡慕他们的生活,从一株小草见到一种简单的快乐。难怪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做一个书生。然而,上述诸多诗赋终不及清人笔记记载的钱绣芸故事凄婉感人。百余年来,文人学者援引这则故事大都是感叹钱绣芸爱书、嗜书而入天一阁书不得,为书而亡的不幸命运,为钱氏抱不平。然而,我疑心这样的故事多半是后人杜撰、附会而成。众所周知,天一阁藏书丰富,森规甚严,“外姓人不得入阁”,直到大思想家黄宗羲才打破这项规定,然两百余年间,也只有极少数大学者如万斯同、全祖望、袁枚登阁读书,更多的文人,尤其是那些潦倒落魄的文人只能望楼兴叹。不管怎样,绣芸的故事为书香一词做了一个凄美的注释。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芸香草了。即便是防蠹,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芸香情结,恐怕更多的只是书卷里所蕴藏、沉淀的一种美丽而遥远的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罢了。氤氲陶醉之中,一种植物,因为某种机缘,千百年来与文化关联起来,被赋予了雅致脱俗的寓意,实在是它的福气,也是我们的福气。

    (《书香到底是什么香》,谷文彬,有删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多数人认为,书香就是书籍的香味,即毛边纸天长日久密不通风生出的一股似沉檀非沉檀的香味。 B . 追溯历史,书香其实是芸香的香味,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可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书籍。 C . 芸香最早记载于《礼记·月令》,从三国到明清时期,芸香辟蠹法一直就是最主要最有效的防虫方法。 D . 芸香芳名远扬,连英国史学家汤因比都愿意生活在中国宋代做一个书生,就是为了目睹芸香草的风采。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未必人人都能”“据说”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用语极有分寸感。 B . 文章列举王昌龄、韦应物、常衮、姚合、欧阳修等是为了证明芸香是文人歌咏的对象。 C . 文章在分析论证时,引用了《礼记》以及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众多史料,视野比较开阔。 D . 文章脉络清晰,观点鲜明,运用了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说理,旁征博引,论述比较深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内府和私人的藏书都多了起来,需要防蛀,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 B . 芸香,其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功效,受到文人喜爱,在它身上承载了许多礼赞的诗文。 C . 作者疑心钱绣芸的故事多半是后人杜撰、附会而成,认为绣芸的故事为书香一词做了一个凄美的注释。 D . 现今人们都选择化学药剂来防蠹,见不到芸香草了,芸香情结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设计了神舟飞船总体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戚发轫院士。

    记者: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

    戚发轫:大家都欢呼跳起来了,太高兴了。我们那一代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件事情确实值得纪念,不能忘记。

    记者:1969年,您被推选为业务班组长,负责卫星研发工作,当时也曾犹豫纠结过?

    戚发轫:是的,领导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是我也觉得这件事情压力太大,我能干成吗?所以犹豫。

    记者:是什么让您往前迈了一步,真的接下了这个事?

    戚发轫: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

    记者: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你们的研究面临了哪些挑战?

    戚发轫:主要是实验条件不好。我们没有低温试验室,就在海军的冷库里做试验。夏天我们穿着大棉袄、塑料鞋,出来以后塑料鞋都冻裂了。传输东方红乐曲的四根天线分别长三米,发射时天线缩到一米,上天后靠自旋把它甩出来,这可靠吗?当年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就得靠人工试验,天线太重了,很容易伤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记者: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立项,领导想请您出任中国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听说您再次陷入犹豫纠结之中?

    戚发轫:一是我当时59岁,岁数大了,二是这个任务太重。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美国和苏联都有人因此丧生。但领导觉得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动员我干,我想了很久。

    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流行一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科研人员收入低的现象。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您的科研队伍受到冲击吗?

    戚发轫:很多年轻人走了,有错吗?没错,但我心里很痛。当时有一部分人对航天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拿不如卖茶叶蛋的待遇坚守岗位,我很佩服他们。

    记者:从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当时你们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戚发轫:我们与宇航员开会,他们说个人生死不是问题,只是担心,载人航天任务要求宇航员完成的那些动作和试验项目能不能完美无缺地做好,辜负了大家的厚望。

    记者: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返航,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您获得的最有意义的奖励是什么?

    威发轫:这一生受到很多奖励,我认为最高的奖励是杨利伟讲的,“中国飞船真棒”!

    记者:您现在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戚发轫:我已经87岁了,要到前线不现实了。但是我觉得现在身体还好,还能做些事,我要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我国航天人为什么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出来?是因为热爱它,人生最大的爱是爱国。

    记者:你们航天人都有一句话,说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戚发轫:星辰大海是无际的,人在里边是很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个渺小积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戚发轫: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射人造卫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让戚发轫他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B . 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中曾先后面临过实验条件不好、科技人才流失等诸多困难,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航天人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 C . 戚发轫把杨利伟所说的“中国飞船真棒”看作是最高奖励,是因为中国凭借神舟系列飞船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D . 戚发轫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年近九旬的他虽不能参与前线的研究工作、但仍未停息工作,将致力于传播中国的航天精神。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这次对戚发轫的专访,能让大家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些概况,可引发大家对我国航天的关注。 B . 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载人飞船的研发情况谈到了戚发轫目前的工作及其航天情怀,将采访内容引向深入。 C . 戚发轫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坦诚地进行了回答,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院士平易谦逊的人格魅力。 D . 记者抓住了戚发轫曾经的两次“犹豫纠结”进行提问,引导受访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展示了两代航天人艰难的探索历程。
    3. (3)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与牺牲,我国航天人是怎样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罗盘

    徐则臣

    秉义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解开唐装的上面三个盘扣,真就从怀里摸出来一个红绸子包裹。

    “啊?罗盘!”

    “对,罗盘。”秉义说,“我爷爷娶我奶奶时,我爷爷他爹把这个罗盘给了我爷爷。我爹娶我妈时,我爷爷把这罗盘给了我爹。……今天,星池和小宋结婚了,按照祖上的规矩,我把这个罗盘亲手交给星池。”他把上衣盘扣扣好,捏住衣角打理整齐,再次捧起罗盘,挺胸抬头,对儿子说:“星池,来,接着。”

    星池站起来,有点蒙。他走到父亲跟前,双手伸出来了还在说:“爸,我们不再跑船了啊。”“跑船不跑船,咱们邵家都是船民。接着!”

    司仪及时地鼓掌,他说:“老人家说得实在!亲友团的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叔叔说得好不好?好就来点掌声!”围观的多半是船民,还有比这句话更提神的么。掌声像河水拍打船只。星池捧着罗盘退回到蒲团上。

    秉义回到太师椅上,有段半分钟的空白,然后拍一下椅背,说:“今天孩子结婚,作为父母,我和老伴很开心。都长大了。小宋的叔叔和舅舅也在场,我和老伴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把小宋送过来!小宋是个好姑娘,我们老两口会像亲闺女一样待她,请转告亲家公亲家母,请他们放心。我把星池交给小宋,我和他妈也放心。我们希望他们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好!”

    司仪插了个空,带领大家掀起了一个鼓掌热潮。

    “儿大不由娘。星池今天成家立业了。咱们家世代跑船,到星池这里,上岸了。说真话,我这心里堵了好几个月,不是想不通,是放不下。水饭吃了一百多年,饭碗到我邵秉义手里,砸了。我答应过我爹,要把这个碗端好的。但是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想法,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活法,这个世界在变,年轻人就应该按年轻人的想法去活,去干。我不知道星池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但我尊重儿子的决定,就像当年我爹尊重我的想法一样。”

    “咱们船民的传统,儿子一结婚就分开过,分家的礼物是一条船。我和星池妈要成亲了,我爹问我要什么样的船。我说要机动的,让机器推着船跑。我爹想不通。他说咱们船民的手艺在哪儿?在撑篙,在划桨,在扯帆。一篙值千金。最牛的船老大都是使帆的高手,不管哪个方向来风,都能调节好帆的角度,让船一直跑。帆都不用,你跑什么船!我说要么给我机动船,要么不要。我爹咬牙切齿地答应了,他觉得邵家跑船的事业毁在我手里了。我没有。我把船跑得很好,我把船跑得更好了。所以,我一直在说服自己,我们的老黄历不一定就对,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星池是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里,我这把老骨头说了算,但我很清楚,我这儿子一直都很有主见。”

    “成家立业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星池决定了,我支持。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上岸对船民也是个生死离别的大事。但舍得也要舍得,舍不得也要舍得。我是个老古董,但我不迷信,更不是老糊涂。想做的尽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相信星池。我和他妈结婚第二天,她到娘家回门,回到家迟了一会儿,太阳落了。照咱们船上规矩,新娘子得带着太阳进门,要不会败财路。说来不怕大家笑话,那天中午我在丈母娘家多喝了两口,眯着了。醒来后紧赶慢赶,回到家太阳还是落了。我爹气坏了,两年没跟我们俩说话,船也不让我们跟了,怕坏了财运。我们俩就这么分家单干了。我们俩起早贪黑,三两年跑成了微山个体运输的第一大户。我爹脸色才好看一点,有天晚上叫我喝酒,喝到位了才跟我说,带不带太阳进门看来都行啊。”

    秉义老婆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把手伸过来,“叫你说几句,你这上天入地的一通扯!俩孩子还跪着呢。”

    “那小宋、星池,你们俩先起来。”

    “爸,你说吧,”星池说,“这些年我就没听过你说这么多话。”

    小宋也说:“爸,您只管说。我跟星池听着呢。”

    秉义站起来,挠挠腮帮子,扭头看老婆,“我说到哪儿了?都是你,没事瞎打断啥呀。三十多年你就没让我痛痛快快说过。”

    老婆哼一声,脸扭到另外一边,“看把你憋的!我也没见你哪天成了哑巴!”

    屋里屋外的人都笑起来。

    “好吧,再说最后两句。就两句。”秉义说,“这个婚礼呢,是我坚持在船上搞的。咱们家是船民,上了岸、上了天都是船民,邵家祖祖辈辈就是船民。老祖宗都在天上看着,也在水上看着,在这一千多公里长的大运河上看着。我得给祖宗一个交代。还有那个祖宗传下来的罗盘,传到星池手里了,怎么用是他的事。过几年他可能回到河上了,也可能一辈子不再下水。不管下不下水,那罗盘的指针该指南的时候还指南,该指北的时候照样指北……”

    (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船民们把如潮的掌声送给邵秉义,是因为在星池不乐意接受罗盘的情景下,邵秉义的讲话唤起了他们作为船民的身份认同。 B . 文中的司仪在主持婚礼过程中穿针引线,带领大家及时鼓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是,在文中因话语不多,使结婚仪式不够热闹。 C . 邵秉义坚持把婚礼办在船上,同时也支持星池上岸,既表现了他对传统船家文化的坚守,也体现了他对年轻人创新创业的认可。 D .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了邵秉义热爱生活、勤奋执着,坚守传统而又开拓进取的一代船民形象。
    2. (2) 请结合全文分析“罗盘”的含义。
    3. (3) 文章中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乾德五年春,加右仆射。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普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会诏下亲耕籍田 , 普表求入觐,辞甚恳切。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旧制,宰相以未时归第,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归私第。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二女皆 , 普妻和氏言愿为尼,太宗再三谕之,不能夺。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特勿货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言,乃止。真宗咸平初,追封韩王。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B . 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C . 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D . 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节度,即节度使,三国时东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为领兵之官。 B . 籍田,帝王亲自耕作的小块农田,帝王亲耕是古代吉礼,寓意为重视农耕。 C . 午时,天干计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又称为日中、日正,亦泛指中午前后。 D . 笄,指女子十五岁。古时候女子年满十五岁须束发插簪,是女子成年之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普颇得重用。后周时,他已被推荐到朝廷任职;北宋建立后,他分别在太祖、太宗时期担任过重要职位,一度官至宰相。 B . 赵普深受恩遇。他生病时,皇帝曾亲自看望,也曾派人专门安抚慰问;皇帝还曾为他打破惯例,允许他提前退朝避暑热。 C . 赵普曾遭疏远。他私扩住宅,经营客店谋利,又被人多次批评,皇帝对其恩宠渐淡,后来下诏分其权,不久将其调出京师。 D . 赵普刚毅善言。宋初宰相大多沉默寡言。他却敢于发声,坚持己见,太祖不愿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员,他仍一再执著推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

      ②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千 年 调

    辛弃疾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 , 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千年调:词牌名。词前有序曰: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②丰隆:雷神。③闾阖:天门。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⑥燕:通“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起始两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象中。 B . 上阕主要写神游天界,层次很分明:先叫开天门,上下游览一番,最后游赏了神境仙界。 C . 下阕最后三个短句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留恋。 D . 序中交代开山路时得到一块石壁和词中描述石壁为天帝所赐并不矛盾,特殊写法使然。
    2. (2) 这首词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2. (2) 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 “”的态度。
    3. (3) 《氓》中,以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三、语言表达(20)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        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        起来。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      )。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        。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        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无底线的搞笑,博眼球的放纵,不知止的娱乐,低格调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摈弃     充盈     昙花一现     荒谬绝伦 B . 摒弃     充实     昙花一现     荒腔走板 C . 摈弃     充实     过眼云烟     荒谬绝伦 D . 摒弃     充盈     过眼云烟     荒腔走板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需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而非朝夕之功,才能练就高超艺术水平 B . 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而非朝夕之功 C . 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 D . 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才能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底线的搞笑,不知止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低格调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B . 不知止的搞笑,博眼球的放纵,低格调的娱乐,无底线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C . 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D . 博眼球的搞笑,低格调的放纵,无底线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此青绿》尾声《入画》舞段通过舞蹈演员的步伐姿态和形象特征,从第一滴绿墨,随着起笔的顺序,慢慢形成了一撮绿色的山水。当她们走到舞台后方,灯光和音乐赚变,瞬间形成了《千里江山图》这幅画。这一创意,使作品更加坚挺地立在了舞台,不仅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人就是画,画就是人,       , 栩栩如生”。如果非要称其为“入画”,我更愿意将它称作是新时代艺术创作上的“盛大礼赞”。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得人民就是江山,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题(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美的滋养,人生是单调的。当每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美育的职责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向美而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掌握“一技之长”,而是让所有青年学子在对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生命之美的感受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汲取力量,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四川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请结合材料,给学弟学妹写一封信,分享你对美育的体验、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