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 (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写道:“(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下列属于林则徐“付诸行动”的是(    )

    ①缉拿烟贩    ②禁止中英贸易    ③率军坚守定海    ④虎门销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 2. 历史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遗迹见证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军攻陷广州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日军在旅顺疯狂大屠杀 D .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
  • 3.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近代中国,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4.   2015年,“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致远舰。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
    A . 丁汝昌 B . 林永升 C . 邓世昌 D . 左宝贵
  • 5.   1900年一位日本记者目睹了侵略军入侵北京并进行疯狂烧杀抢劫后写下了这段话:“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描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七七事变
  • 6. (2018八上·姜堰期末) 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在一所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的情景,请问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  )

    A .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 .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 . 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 . 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
  • 7. (2018八上·姜堰期末) 革命历程充满的变数,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曾亲密合作,但经过一次转折之后中共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征程。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 秋收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 南昌起义 D . 遵义会议
  • 8. (2017八上·钦州月考) 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 上海 B . 南昌 C . 遵义 D . 南京
  • 9.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你认为下列哪一地点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
    A . 北平 B . 卢沟桥 C . 南京 D . 沈阳
  • 10. (2018八上·姜堰期末) 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 言》的新闻报道(见下图)。该新闻报道的是(  )

    A . 七七事变爆发 B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 西安事变爆发 D .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11. (2018八上·泰兴期末)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 . 邓小平 B . 毛泽东 C . 孙中山 D . 周恩来
  • 12. (2018八上·兴化期末) 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押蒋介石”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13. 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4. (2018八上·兴化期末)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这一战役的指挥者是(  )
    A . 蒋介石 B . 毛泽东 C . 李宗仁 D . 彭德怀
  • 15. 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16. 毛泽东的行动被一些民主人士赞誉为“弥天大勇”,这一行动是:(    )
    A . 发动三大战役 B . 赴重庆谈判 C . 发动渡江战役 D . 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17. 揭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 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羊马河战役取得胜利 D . 粉碎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18. 三大战役从地理方位来看,从北到南依次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 19.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0.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 B .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D . 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
  • 21.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学习文化赶先进,提高技术超英美
  • 22. (2018八下·东台期中)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

    ①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③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3. 在李老师的收藏中有这样四本连环画,它们都反映了某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这一时期指的是(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抗美援朝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24.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转变这一局面,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
    A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 .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 .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25. 观察下图,这是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纪念章,据此判断这个工厂是(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 C .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 . 北京汽车制造厂
  • 26. (2020八下·陕西月考)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27. (2018八下·江苏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保障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8. 下图是一位北京老人在展示自己从1953年起几十年收藏的历届选民证。一张张选民证见证了(    )

    A .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 . 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实施 C . 社会主义制度得到确立 D . 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完善
  • 29.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0. (2020八下·苏州期中)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泡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所作的一首词节选。这首词颂扬的人物是(  )
    A . 雷锋 B . 邓稼先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 31.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材料:朱英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些条约为西方在中国的掠夺,披上了“合法外衣”。……在条约体制下,中国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1. (1)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可以是“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主权不再完整、独立”等,也可以自己选取观点,然后依据下列条约内容加以说明。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三国干涉还辽)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①赔偿西方列强4.5亿两白银,以中国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观点:

      说明:

    2. (2)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说一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任举2例即可)
  • 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在10到16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材料二:“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材料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点,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北师大版)》

    材料五: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1. (1) 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3. (3) 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4. (4) 请问材料四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5. (5) 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6. (6)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 33. (2018八上·姜堰期末)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1. (1) 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 (2) 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注:此庚子年即1900年)
    3. (3) 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 34.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中华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 (1)

      历史地图是帮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辅助材料。

      观察上述四幅地图并为其中的任意两幅地图配上标题和相关的说明文字。
    2. (2)

      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记录和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宏大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大量实物和史料,这些实物资料是抗战历史的宝贵见证。

      观察上述图片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 (3) 2017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请你设计一枚纪念章并对图案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形式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