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互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先秦的典籍中就有迹可循。《诗经·大田》的“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描述了善良的农民怀着悲悯的情怀,在农忙收割时有意留下一些谷物,供孤儿寡母来捡拾。儒家典籍《礼记》有关“大同”社会的理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更是对互助精神的全面描述。

    在先秦诸子中,除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的“仁学”、荀子的“能群”、墨子的“兼爱”等思想之外,谈及互助最多的,也是后人最为熟知的是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里提倡的“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给我们描述了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相互关爱与互相帮助的和谐画卷。宋及其以后的明清时代更有大量的县志、方志、笔记、书信、碑铭、墓志等,记载了民间乡贤和致仕官员提出并实践的蕴含互助思想的事迹。

    由于自然灾害频仍,历代政府多用仓储后备思想来解决国家的救灾救济和百姓的生活困苦问题。起初虽然由政府来主导,但是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有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因此具有了互帮互助的实质。尤其是从义仓到社仓和广惠仓的演变,发生了救济主体的下沉,从城市到农村,从官府到民间,互助思想体现愈加明显。另一个深具互助色彩的传统社会组织是宗族其在生活照顾、兴办义学、赈济灾荒、养老服务以及婚丧嫁娶等事务处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宋及其以后,宗族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包括具有救灾救济和互助功能的族田、义庄、义学等。族田的收入主要用于祭祀、恤贫、敬老、奖勤、助学等,譬如范仲淹创办义庄的目的,除“敬宗收族”之外,还在于实现宗族内部的互助合作。可见,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互助保障和以地缘为基础的邻里互助网络,形塑了中国民间非正式保障体系和民间非正规经济系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从传统的乡村熟人社会迈向现代的城市陌生人社会,但是互助的思想和实质早已嵌入人们的深层意识,其本身的生命力不容小觑,一旦条件具备,必然会跟随社会形态的变革产生新的互助形式。

    如果用“守望相助”来概括互助的本质,那么在现代,互助就是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可预见的风险事故,但是每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在社会制度的设计和组织架构上,努力营造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氛围或机制,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新时代,互助还可理解为对内互帮互助,以弥补政府和个人保障能力的不足。对外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抵御自然和社会风险。现代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互助精神,大力发展志愿组织,从事扶危济困、社会治理和灾害援助等这些都是互助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杨建海《传统互助思想及其新时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文化是存在于世俗之中、以统一和有效治理为目的的一元文化,孔子言仁心,孟子谓性善,荀子重礼义,墨子尚贤能,老庄讲究无为,管子力推尊君顺民,其思想核心均在于政权源于人民,故要以民为本,目的则在于推动国家有效治理。互助思想恰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其与中国先秦政治哲学思想相统一。如在儒家思想中,“仁”既为私人道德,也为社会伦理与政治原则:政治和社会生活始于个人之“仁心”,个人从对家人的仁爱推及对家族的仁爱,再进一步推及整个民族、国家,这是个体对家庭、家族及整个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所负有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道家思想虽不如儒家思想积极理政,但老子“无为而治”所构建的恰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互助社会。

    因此,在中国的传统的互助理念中,没有西方国家泾渭分明的平等利己的互助和纯粹利他的互助,而是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义友信”等伦理道德规范之下,进行的差序格局、主次有序的互助、互利。个体、家庭之间在资金、生产、生活上的互助行为和互助关系形成互助网络。与互助网络相比,互助组织更加正式,目的性也更强。在一个互助网络中,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目的、性质的互助组织。整体来讲,互助组织是组织化的和非营利性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自我管理、经营、服务,以维持组织内部的可持续运转,低成本地满足组织成员的资金、物品、服务、精神文化等各类需求。从目前我国各类互助组织的发展来看,有一些地区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外源动力推动之下,因村居或群体内生动力而互助的组织发展较好。

    (摘编自刘妮娜《中国特色互助社会:历史溯源与现代建构》)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仅《诗经》和《礼记》等典籍中体现了互助思想,宋及以后的明清时代的县志、碑铭等也记载了蕴含互助思想的事迹。 B . 义仓等虽最初由政府主导以解决国家救灾救济等问题,但随着民间力量的介入,逐渐转变为民间互助保障的社会机构。 C . 宋及其以后的宗族通过族田、义庄、义学等方式,积极发挥宗族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互助网络。 D . 中国文化是以统一和有效治理为目的的一元文化,这一特征在蕴含互助思想的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中也有所体现。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互助思想”展开论述,既有思想理论渊源,又有结合社会实践的论述。 B . 材料一论述了自古至今互助思想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表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 . 材料二以儒家的“仁心”为例论述私人道德变为社会伦理责任的过程,体现了互助思想。 D . 中国的传统互助理论是在伦理道德规范下的互助、互利,比西方的平等利己、纯粹利他的互助更有实践意义。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互助思想”的一项是()
      A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B .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庄元臣 C . 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 D .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孙中山
    4. (4) 材料一中孟子和材料二中老子都描述了理想社会,其表现互助思想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5. (5) 当前,互助养老作为一种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养老方式正悄然兴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可行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火(节选)

    叶紫

    云普叔勉强地从床上挣扎下来,两脚弹棉花似的不住地向前打跪,左手扶着一条凳子移一步,右手连忙撑着墙壁。他尽力地支撑到头门口:世界整个儿变了模样,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

    “唉!这样一天不如一天,不晓得这世界要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他悠长地叹了一声气。

    眼睛失神地张望着,猛然地,他看了那只空洞的仓门,他想起自己金黄色的谷子来,内心不觉又是一阵炸裂似的创痛。他这一次的气太受足了,无论如何,他不能带着这一肚皮气到棺材里去。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在世界上多看几年:看你们这班抢谷子的强人还能够横行到什么时候?

    他不再想恨立秋了,倒反只恨他自己早些不该不听立秋的话来,以致弄得仓里空空的,白辛苦一场给人家抢去,气出来这一场大病。他希望立秋早一些出去,早一些回来,多告诉他一些别人不请打租饭和不纳租谷的情况。

    天又差不多要黑了,儿子立秋还不见回来,云普叔一步移一步地摸进到房里,靠着床边坐着。

    的确,自蜈蚣洲那一夜起,立秋他比任何人都兴奋些!几天工夫中,他又找到了不少的新人物。每天忙得几乎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回家来常常是在半晚,或是刚刚天亮的时候。今夜,他算是特别回得早,后面还跟着有四五个人一群。跨进房门,一直跑到云普叔的床侧。

    “你老人家今天怎样呢?该好了些吧!”

    云普叔懂得,这是和颜悦色的癞大哥的声音。他连忙点头地苦笑了一笑,想爬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身子不觉得发抖得要倒。

    “唉!先前还移到了头门口,现在连站也站不起来了,这几根老骨头……唉!只怕是……”

    “不要紧的,老叔叔,慢慢地再休养几天就会好了,不要心焦,不要躁!”

    “唉!谢谢你!你们现在呢?”

    “还好!”

    “租谷缴了没有?用什么方法对付那班强盗的?”

    “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叔叔!除非他们走来把我们一个个都杀死,不然,我们是不会缴租的。缴了马上就要饿死。不缴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日。性命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到死是不会放松的啊!”

    “是的,除此以外,也实在再没有办法。蠢就只蠢了我一个人,唉!早晓得他们这帮东西要吃人,我,我,唉!……”云普叔说着说着,一串眼泪,又偷偷地溜到了腮边。

    “老叔叔,你老人家也用不着再伤心了,过去了的事情都算了,只要我们以后不再上当!……”

    “是的!不过,不过,唉!现在我们,我们一家人连吃的谷都没有了,明天,明天就……唉!”

    “不要紧啊!我们总可以互相帮忙的,你老人家只管放心好了!”

    “唉!立秋这孩子,完全要靠你指教指教他呀!”

    云普叔的心里凄然的!然而,他总感觉得这一群年轻人都有无限的可爱。以前憎恨他们的心思,现在不知道怎样地一点儿也没有了。他只觉得他们都是有生气的人,全不像自家那般地没有出息。

    大家闲谈了一会,癞大哥急急地催促立秋吃完了晚饭,因为事情已经做到了要紧关头。主要的还是王涤新和李茂生那两个狗东西挨了三四顿饱打,说不定马上就要弄出来重大的事变。请团丁,搬大兵,那就是地主爷们对付小佃家的最后手段。必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料到。

    “最要紧的还是联络陈字岭!”癞大哥很郑重地说,“立秋,你今晚一定要跑到那边去,详细地要他告诉你他们的情形,假如事情闹大了的话,我们还可以有一条退路!”

    “好。”立秋回答着,“严坪寺那儿你们准备派哪一个人去呢?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被迫缴租了!今天中饭时,王三马糊对我说:团防局里的团丁统统开到那里去收租去了!假如那边的人心能给他们压下来,我们这儿就要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我说那边一定要很快地派一两个人去!”

    “当然的,不过你到陈字岭去也很要紧,要不然,我们就没有退路。张家宅他们比我们弄得好,听说李大杰那老东西这两天还吓得不敢出头门,收租的话,简直谈都谈不到!”

    “是的,你快些动身,时候已经不早了!”

    癞大哥催着,立秋刚刚立起身来,云普叔反身拖住了他的手,颤声地吩咐道:

    “秋,秋儿!你,你一定要小心些啊!”

    云普婶也跟着嘱咐了几句,立秋安慰似的回答了他们:

    “我知道的哟!爹妈,你们二位老人家只管放心吧!”

    夜色清凉,星星在天空闪动。他们一同踏出了“曹氏家祠”的大门。微风迎面吹来,每一个人的身心,都感到一种深秋特有的寒意。

    田原沉静着,好像是在期待着某一个大变动的到来。

    (摘编自《丰收》,有删改)

    文本二:

    作者创作,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伟大的文学是永久的,许多学者们这么说。对啦,也许是永久的罢。但我自己,却与其看薄凯契阿,雨果的书,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极平常,所以和我们更密切,更有大关系。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

    (摘编自鲁迅《叶紫〈丰收〉序》)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云普叔尽管因粮食被强行收走而大病一场,但他表示“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可以看出他倔强顽强的性格。 B . 云普叔曾经憎恨癞大哥他们,但现在又认为他们无限的可爱,是因为他意识到这些人是有生气且能够彻底改变农民命运的人。 C . “请团丁,搬大兵”寥寥数语,就将当时农民反抗地主强行收租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展现出来,也从侧面展现他们斗争的决心。 D . 立秋关注“严坪寺”等地农民抗租的斗争情况,交代了当时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现实,同时可以表现立秋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人。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云普叔的心理刻画,再现了他在被夺走粮食后思想的蜕变过程。 B . 材料一塑造了以立秋为代表的当地青年农民形象,他们思想敏锐且有反抗精神,对自己被压迫的命运有着清醒认识。 C . 材料二中提到的“太平世界的奇闻”“太平天下的顺民”等,体现了鲁迅作品辛辣讽刺的风格,暗含着他对那一时代的批判。 D . 材料一结尾处的自然景色描写,写出了乡村夜晚的静谧,安静景象暗示着立秋他们这一行动将取得胜利。
    3. (3) 云普叔认为“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 (4) 鲁迅评价叶紫“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皇帝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已而问,敬对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乃营成周洛邑,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今陛下起丰击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民肝脑涂地 , 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张子房曰:“洛阳虽有此固,国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狭,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东向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第十》)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B . 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C . 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D . 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便宜”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肝脑涂地”形容死得凄惨,均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 B . 纳贡,附属国向宗主国进贡或诸侯国向天子贡献财物,文中指前者。 C . 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所指区域相同。 D . “东向制诸侯”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制”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上美服后再去见皇帝,但娄敬坚决不肯;见皇帝之后,娄敬谈古论今、慷慨陈词,表达了他对定都洛阳的反对态度。 B . 娄敬向皇帝陈述了周王朝由兴起到繁盛的过程,强调了实施仁政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建都秦地的优势。 C . 高皇帝对于建都一事举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见,而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就亡国。 D . 张良认为关中地势险固,沃野千里,且所处位置便于运输天下物资和军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与娄敬的意见相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

      ②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

    5. (5) 对于“洛阳”的地理位置,高皇帝身边的臣子各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行留别

    马戴

    吴楚半秋色,渡江逢苇花。

    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

    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

    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因正直敢言被贬龙阳的途中。②海峤,海边的山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秋高气爽的季节,江边苇花点点,却不能冲淡诗人因贬谪而失落的情绪。 B . 极目远眺,夕阳斜照,冲散了傍晚的云气,远处的群山依旧显得苍翠。 C . 寒潮来袭,涤荡着江边的沙地,这份寒冷与肃杀恰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D . 诗人一度孤独彷徨、不知所往,但最终打算营家海峤,表现了对贬谪的释然。
    2. (2)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本诗颔联。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2. (2) 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以乌鸦反哺作比,乞求奉养祖母。
    3. (3)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古代诗人们也借以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的感慨。如“”就是用“草”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珠峰由南至北,自高而低,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在珠峰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乱石嶙峋。在珠峰南坡,层林苍翠葱郁,草甸野花星布。山岳的冰川,雪中的生灵,天上的禽鸟,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

    自1953年以来,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日臻成熟的登山技巧,不断地向珠穆朗玛峰进发。年复一年的登顶,在喜马拉雅山脉苍茫的峰岭,写下①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史诗。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经过多年②_________________的努力,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梦想变成现实。

    ⑴7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众多登山者,纷纷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⑵正是因为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⑶登顶,从专业登山家的非常壮举,发展到普通登山爱好者也能实现的愿景。⑷尽管在技术层面上,登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人数③_________________。⑸然而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还存在垃圾污染等问题。(6)在共同的生物圈里,如何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人类要时刻反思的重要问题。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 (3) 文中第三段有两句话存在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前,中国动画产业正步入最好的时期。动画作品的关注人群早已超出以往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范围,更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都爱看动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儿童和青少年更多地关注国外的动画片,但近些年来,随着国产动画制作水平的提高,其关注度得到大大提升,国产动画形成热潮。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各种相关政策,为动画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使我国动画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快速成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创作上,中国动画不断突破创新,制作方面精益求精,将科技与艺术更好地结合,画面效果有了很大提升。动画作品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动画片得到市场肯定,受到观众欢迎。(    ):只有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得到业内外肯定,整个动画行业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动画人的信心得以增强,他们的信念得以坚定,动画产业迅速发展 B . 增强了动画人的信心,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C . 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动画人的信心,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D . 动画人的信心得以增强,动画产业迅速发展,他们的信念得以坚定
    2. (2) 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动画产业正步入最好时期的三点表现,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到底该怎样度过?”有人说择一事,终一生,人生一世,往往在专不在广,在精不在多,当一生只决定做一件事时,那所有的努力都将变得意义非凡。也有人说,生命本就短暂,如果不能在短暂的岁月中饱览生命不同的色彩,那会是生命最大的遗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生命的蓝图徐徐打开之际,你是否思考过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