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25分)
  • 1. 读拼音,写词语。

    shēn  yín

    yōu   yǎ

    cāi   cè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2. 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 (1) 顷听   疲倦    沮丧   斩钉截铁     
    2. (2) 干躁   跺脚    咆哮   暴露无遗     
    3. (3) 洒脱   恍然    日寇   挨声叹气     
    4. (4) 流淌   优虑    糟糕   弄巧成拙     
  • 3. “不思索”的“假”字的读音是,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假”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不真实的,跟“真”相反;②凭借,依靠;③据理判断,有待验证的。“不思索”中“假”的意思应选第种解释。“设”中“假”字应选第种解释。
  • 4.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襟飘舞       别出心     念念

      粉身骨       技高一     大步

    2. (2) 表示步子迈得很大的词语是:(选词填空),再写一个表示步子迈得很快的四字词语:
    3. (3) 由“别出心          ”我想到了它的近义词:
    4. (4) 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 5. 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 (1)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中“探望”一词的意思是,可以说“探望病人”“探望”。由“望”字我能想到渴望、期望、失望、希望、盼望、愿望等词。结合下面的语境用含有“望”的词语填空。
    2. (2) 我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早日实现自己的
    3. (3) 我们是家庭的,父母在我们身上寄托着殷切的
二、文字综合运用。(22分)
  • 6.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人们至今目前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 (2) 我们的操场很小。(改成夸张句)
    3. (3) 元旦晚会上,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相声,真是。(写一句歇后语)
    4. (4)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 7. 日积月累。
    1. (1) 风光迷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就像只用,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2. (2) 明月传情:同是一轮明月,在辛弃疾眼中是喜悦欢快的:“。”而在孟浩然眼中却有着“的孤苦之感。
    3. (3) 家国情怀:曹植的“”,陆游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4. (4) 不忘初心:对于司马迁来说,初心就是忍辱负重,编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史书;对于狼牙山五壮士来说,初心就是;对于《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来说,初心就是
  • 8. 生活中的语文。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说明理由时,采用分条列项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想说的话更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请你阅读以下这一段话,说说自己观点,并阐明理由。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贺新年。噼里啪啦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烟花,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的气氛,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隐患。一些城市在燃放鞭炮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更新。那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三、阅读理解(23分)
  • 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语段一: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语段二: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 (1) 结合课文上下语段的内容,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洪水来势汹汹,衬托了老汉舍已为人的品质。 B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反映了暴雨之凶猛。
    2. (2) 对语段一中“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汉待人粗暴,蛮横无理。 B . 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3. (3) 语段二中的“他”是。“这”是指
    4. (4) 语段二中“”一词最能概括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5. (5) 对比这两个片段,你发现老汉与桑娜的共同点是:
  • 10. 课外阅读。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③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④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⑤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⑥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些能用的木料。

    ⑧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⑨终于,小小的书架成了。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如今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1. (1) 第②段的加点词“意气风发”可以用词语(    )替换,意思不变。
      A . 喜气洋洋 B . 兴高采烈 C . 意气飞扬 D . 手舞足蹈
    2. (2) 短文围绕“书架”写了四方面内容,请根据所划分的层次,概括填空。→用字典做“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3. (3) 从“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可以看出“我”
    4. (4) 第③段写道:“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联系短文,想象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5. (5) 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①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②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6. (6) 对文中“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年的书架已经陈旧了,就像一个老人,是我精神和知识上的长者。 B . 书架虽陈旧苍老,但它陪伴“我”成长,给予“我”知识。 C . “撑起我的腰身”意指书架使“我”挺直了身子。
    7. (7)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什么问题?请你动脑筋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

      回答:

四、综合表达能力(30分)
  • 11.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自拟题目,创编故事。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环境:开满鲜花的公园

    人物:热心的王丽  冷漠的张芳  哭泣的王奶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