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垃圾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废纸、废药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B . 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 C . 生产宇航服所用的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材料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环
  • 2. 的衰变反应为: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互为同位素 B . X、C的第一电离能X>C C . 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 D . 上述反应中X元素的中子数为8
  • 3. 下列实验操作或者试剂保存正确的是(   )
    A . 焰色试验中,用铂丝直接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B . 实验室可用煤油液封保存锂,避免其被氧化 C . 实验室中可将未用完的白磷放回原试剂瓶 D . 用无水硫酸铜干燥二氧化碳
  • 4. 下列常见物质的制备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可通过电解饱和的食盐水来制备金属Na B . 实验室可利用固体和浓盐酸来制备 C . 实验室可采用98%的固体来制备 D . 实验室可采用晶体和固体加强热制氨气
  • 5. 化合物甲()可由无机苯(分子式为 , 结构式为)通过反应制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上述反应中的元素杂化方式包括sp、sp2、sp3 B . 无机苯中的大π键是由三个N原子和三个B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的 C . 化合物甲中含有配位键 D .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利用甲装置可以检验的还原产物为NO B . 利用乙装置分离中的 C .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如丙图所示 D . 利用装置丁制备
  • 7. 连二亚硝酸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可由亚硝酸和羟胺反应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亚硝酸根离子为V形结构 B . 羟胺是极性分子 C . 1个中有6个 D . 连二亚硝酸可能易溶于水
  • 8. 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乙醇,潮湿时易被氧化,常用作媒染剂。以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沉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C . 中配体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N的2p轨道和H的1s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D . “洗涤”时使用乙醇能防止CuCl被氧化
  • 9. 元素X的单质及X与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 , 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一定是金属元素 B . 若X为Fe,Y可能为Cl、Br、I C . m一定大于n D . 三个化合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10. 在把的配合物离子的作用下合成 , 反应历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第①步发生的反应为 B . 在上述的三个过程中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 C . 在反应②中每有1mo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4 D .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1. 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电池充放电时,脱出或嵌入转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晶胞中个数为1-x B . 1mol晶胞完全转化为晶胞,转移电子数为0.1875 C . 1mol晶胞中+3价Fe原子个数为0.75 D . 转化为时,每转移(1-x)mol电子,嵌入4(1-x)mol
二、多选题
  •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具有漂白性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实验室制备少量胶体

    在沸腾的自来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为红褐色为止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证明的氧化性强于

    溶液中加入HI,再加入 , 下层呈紫红色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取得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称为路布兰制碱法,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B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同时还生成一种有毒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中发生的反应与相似 B . 与侯氏制碱法相比,该制法多在固相中反应,所以难以连续生产 C . B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 该制法后续过程中只需过滤即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碱
  • 14. 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图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色物质X为 , 体现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 NO和Y均为还原产物 C . 3mol Cu参与反应,转移了6mol电子 D . 若稀硫酸足量,在溶解的环节中至少需要0.8mol的稀硝酸
  • 15. 硫化锂()易潮解,受热时易被空气中的氧化,实验室用粗锌(含少量Cu、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 并用制得的去还原硫酸钾制备硫化锂,反应原理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选择A装置用浓氨水、生石灰制备 B . C . E装置可选择相同的试剂C.得到的产品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那么最终获得的产品中可能有S D . 假设样品中的全部参与反应,其它杂质不和反应,若有样品6.0g,反应结束后E装置增重3.6g,那么的质量分数约为91.7%
三、填空题
  • 16. 物质集合M中含有常见物质Na2O2、NaHCO3、Al、SO2、Fe、NH3、Na、Cl2 , 这些物质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后如图所示,其中A组为单质,B组为化合物,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 (1) 该分类方法为,A组中的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其中能体现某种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B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为,其中能作制冷剂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3. (3) C组物质中有的能与水剧烈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4. (4) D组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可以制备出另外一种物质,请写出一种该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
    5. (5) 请写出F组中的酸性氧化物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在密闭容器中,将E组中的混合物加热反应,若混合物中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7. 近日,某科研所综述了在Cu基催化剂上催化和CO制得等物质的原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 (2) 已知空间结构为直线形,则的杂化方式为。催化还原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该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3. (3) 已知乙醇的挥发性比水的强,原因可能是
    4. (4) 是一种有机酸,广义酸碱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此理论,吡啶()属于(填“酸”“碱”或“盐”)。
    5. (5) 图a、b、c分别表示C、N、O和F的逐级电离能I的变化趋势(纵坐标的标度不同)。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图是(填标号);第三电离能的变化图是(填标号)。

    6. (6) 某铜和氧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那么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铜的配位数为

  • 18. 某地出产的矿石A可看作由主要成分硅酸铜盐(摩尔质量=406)与含氧酸盐杂质Y共同组成,X、Y均含三种元素,工业上利用下列流程制备铜盐,在溶液I和II中滴入KSCN溶液,前者无现象,后者显血红色。所有数据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请回答:

    1. (1) 写出Y中除氧以外的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为
    2. (2) 写出溶液I中加入适量的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3. (3) 如果往溶液II中继续加入 , 发现有气泡产生,有观点认为:

      ①是Y中的某元素离子将氧化所致,

      ②是

    4. (4) 已知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混合物且含有相同的元素,现对溶液II进行一系列分离提纯(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可得到某金属元素的氧化物Z 4.0g,写出杂质Y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将Z与、KOH共熔,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的高效净水剂M,同时生成。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 19. 以铬铁矿(含及少量、MgO)为原料,可制备、AlOOH、 , 该工艺流程如下:

    1. (1) “过滤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通入氧气氧化的元素为
    2. (2) “浸取”在350℃、高压下进行,所得浸取液的溶质主要为 , 其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浸取”后,“酸化”时生成AlOOH可吸附形成沉淀,而“脱附”时两者分离,吸附与脱附的可能机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A的作用下,吸附剂表面出现“活性吸附位”,A的化学式为

      ②“脱附”时加入NaOH溶液可有效脱除AlOOH表面吸附的 , 该过程可描述为

      ③“酸化”时铝元素的浓度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pH太小或太大都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4. (4) 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准确量取10.00mL溶液,加入过量K溶液,充分反应,用0.1000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30.00mL。实验测定原理为: , 该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 20. 三氯化六氨合钴(III){}是制备其它三价钴配合物的重要试剂,实验室以含钴单质(杂质不溶于盐酸)为原料经三氯化钴制备[]晶体。已知:

    不易被氧化,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较强还原性,性质稳定。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入浓盐酸有利于晶体析出。

    1. (1) 溶解。将钴单质溶于稀盐酸,过滤除去杂质,得到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混合。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加入活性炭作催化剂。加入的溶液有利于后续的配合反应。在制备时,不采用先氧化的原因是
    3. (3) 配合、氧化。如图装置,先向三颈烧瓶滴加过量氨水、中的一种,充分反应,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加热,充分搅拌,生成的吸附在活性炭上。

      ①另一种溶液是

      ②控制三颈烧瓶中溶液温度为60℃的原因是

      ③加入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已知:稀盐酸可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溶解。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稀盐酸、浓盐酸、无水乙醇。制备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将三颈烧瓶中所得混合物充分搅拌、过滤,低温干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