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科版生物学2023年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细胞的生命历程

更新时间:2022-12-23 浏览次数: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 1. (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同一个体皮肤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A . 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B . mRNA不完全相同 C . tRNA不完全相同 D . DNA的碱基排序不同
  • 2. (2022·浙江高三月考)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衰老,膜脂氧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升高 B .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C . 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过程中核酸种类都会发生改变 D .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导致
  • 3. (2022·浙江)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 B . 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C . 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总是同步的 D . 细胞的呼吸速率随细胞衰老而不断增大
  • 4. (2022·台州模拟)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 B . 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C . 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结合 D . 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 5. (2021高三上·慈溪月考)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B . 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但凋亡过程中细胞周期变长 C . 人成熟红细胞衰老时,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D . 细胞衰老时的代谢逐渐减弱,而细胞癌变后的代谢增强
  • 6. (2019·西湖月考) 细胞类型的变化是下列哪项造成的( )
    A . 有丝分裂 B . 减数分裂 C . 细胞分化 D . 细胞衰老
  • 7. (2023·浙江月考) 利用洋葱根尖细胞(2n=16)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时,观察到一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甲最适合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 B . 细胞乙中有32个DNA分子,32条染色体 C . 通过对该视野中的细胞计数可估算洋葱根尖细胞周期的时长 D . 在装片中滴加DNA合成抑制剂,视野中间期细胞数量将增加
  • 8.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滴加解离液、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B . 只有从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C . 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D . 可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材料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染色体
  • 9. (2022·杭州模拟) 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所处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B . 乙所处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C . 甲、乙,丙中染色体的行为均有利于核遗传物质均分 D . 丁所处时期细胞中核膜核仁解体,染色体变回染色质
  • 10. (2021·浙江模拟) 下图为同一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不可能在睾丸中同时观察到图中4个时期的细胞 B . 可用MMMMNNnn表示甲、乙、丙细胞的基因型 C . 甲、乙、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均为2组 D . 由丁图可知该细胞在之前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
  • 11.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的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
    A . 耗能越大的细胞ATP含量也越大 B . 细胞中的蛋白质数量越多,DNA分子数也越多 C . 生存在低温环境中恒温动物的散热量比变温动物大 D . DNA是否能与蛋白质结合,可作为判断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依据
  • 12.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人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折叠 B . 红细胞成熟后开始表达凋亡基因,启动凋亡过程 C . 肝细胞与红细胞的差异与其含有特有的基因有关 D . 肝细胞癌变后形态改变,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13.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下列关于果蝇(2n=8)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部位的细胞周期时长有所差异 B .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利用的高峰期在间期中的S期 C . 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极纺锤丝相连 D . 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完全相同,保证了细胞间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 14. (2021高三上·浙江期中) 下图为某基因型为AaXBY的动物精巢切片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目均为1:2

    B . 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 C . 细胞乙一次分裂异常同时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XBY、aXBY D . 细胞丙分裂会产生两种基因型的4个子细胞
  • 15. (2021·绍兴模拟)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某一视野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分裂期的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细胞代表的时期,细胞两极间距比分裂开始时要大 B . ②细胞代表的时期,细胞核中正在进行DNA复制 C . ③细胞代表的时期,最适合用来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D . ④细胞代表的时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
  • 16.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如图是人体骨髓中MSC细胞在体外诱导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MSC能分化成多种细胞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 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由于细胞癌变 C . MSC能分化成多种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 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 17. (2021·浙江) 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合子”。有些“合子”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某些物质的限制 B . “合子”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已失去全能性 C . “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 D . 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由于其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 18. (2022·浙江高三月考) 如图是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显微镜图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每个细胞均含有24条核DNA分子 B . 图中所有染色体共包含4套遗传信息 C . 图中每条纺锤丝均连接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粒 D . 图中细胞不再进行基因重组
  • 19. (2022·浙江模拟) 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裂的染色体组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b段的细胞可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B . a~b段对应时期的细胞无法发生各种可遗传变异 C . b~c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发生了分裂 D . c~d段着丝粒并未分裂,细胞中存在2套遗传信息
  • 20. (2022·浙江选考) 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 cm、2个8 cm)和4个红色(2个5cm、2个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将2个5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 . 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 . 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 . 模拟减数分裂后期Ⅱ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 21. (2021高三上·金华月考)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1个精原细胞发生如图所示的分裂,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①为含4套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 B . 细胞②中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或1:1 C . 细胞③中最多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 D . 细胞④与⑥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可能相等
  • 22. (2021高三上·“山水联盟”开学考) 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两个子细胞中一个只含14C,一个只含32P B . 若进行减数分裂,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C .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 .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与含32P染色体的比值不可能是2:1
  • 23. (2021·新昌模拟) 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模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 . 甲细胞可产生AB、Ab、aB和ab4种配子 C . 若乙细胞由甲细胞产生,其发生的变异和丙细胞是不同的 D . 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是因为甲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 24.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将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2对等位基因的双链都用荧光标记,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细胞分裂中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基因有8个,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 若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基因有2个,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 若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基因有4个,则该细胞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 D . 若精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基因有3个,则该细胞发生了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25. (2022·浙江模拟) 如图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相对值含量X与细胞分裂时期的局部关系曲线图,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 B . AB段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进行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 若CD段未发生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现象,则图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D . 若X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且该曲线是表示有丝分裂的变化,则a=2
  • 26. (2022·浙江模拟) 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若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则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为8条 B . 若所得其中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Y、Y,则说明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 提取所有子细胞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中轻带占3/4或1/2 D . 检测所有子细胞,其中含有放射性的DNA为16条
  • 27.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果蝇体内某精原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产生a、b、c、d四个子细胞的过程模型。其中②③的分裂方式相同。假设该精原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a、b、c、d四个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四个细胞的核DNA都不相同 B . 四个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为4、4、8、8 C . 四个细胞内可能都含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 D . 32P标记的细胞数目可能为1、2、3、4个
  • 28.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 图甲、乙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特定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图丙是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细胞甲可由细胞乙分裂而来 B . 图甲、乙所示时期均处在图丙的BC段 C . 图丙中BC段的细胞可能只有1个染色体组 D . 图丙中DE段的细胞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
  • 29. (2022·湖州模拟) 某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 . 该细胞含2个染色组,4套遗传信息 C . 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易位和基因重组 D .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 30. (2021·浙江)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 . 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 . 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 . 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二、综合题(共5题,共50分)
  • 31. 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经大鼠胰岛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高糖能诱使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容积改变,表现为氧化应激和凋亡。该研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下图为部分实验结果。

    组别

    NO/(μmol·L-1)

    细胞凋亡率/%

    bcl-2/β-actin

    高糖组

    182.3

    14.8

    0.064

    高糖+氨

    基胍组

    154.2

    6.8

    0.082

    对照组

    117.3

    4.2

    0.101

    (β-actin: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1. (1)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从作用效果看,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 (2) 在体外进行胰岛B细胞培养,应将其置于含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细胞存活与否可通过染色鉴定。 
    3. (3) NO是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介质,可(促进/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氨基胍能(促进/抑制)胰岛B细胞的凋亡。 
    4. (4) 进一步实验发现,在高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请设计实验证明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 32.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A

    杨树根的永久装片

    ——

    高倍镜的使用

    B

    新鲜的菠菜叶片

    无水乙醇(丙酮)、SiO2、层析液

    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

    C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试剂

    观察特定颜色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1)

      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2. (2)

      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下图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呈现色,主要吸收。请指出该结果的错误之处

    3. (3) 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

    4. (4)

      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用字母表示)。B时期染色体的特点

  • 33. 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下图中图1表示该动物(2n=4)体内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为不同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

    1. (1) 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2中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2. (2) 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由Ⅱ变为Ⅲ ,相当于图2中的过程。
    3. (3) 图2中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4. (4) 请在图3所示坐标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

  • 34.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发生和成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①②③④表示的过程:

      ;②;③;④

    2. (2) 雄性动物精子产生的时期是。雌性动物卵泡的形成是在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
    3. (3)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Ⅰ过程是在雌性动物时期完成的,Ⅱ过程是在过程中完成的。
    4. (4) ④过程在内完成,条件是精子必须经过处理,卵子必须达到期。
  • 35. (2019·西湖月考) 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期。
    2. (2) 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期细胞
    3. (3) 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 (4) 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5. (5)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0分)
  • 36. (2021·浙江模拟) 已知抗癌药物X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起到治疗作用。为了研究药物X的作用效果,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癌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X溶液,常规药物Y溶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等。

    1. (1) 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平均分成3组并编号A、B、C,每组各培养瓶中加入

      ②向B、C组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药物X溶液、常规药物Y溶液,A组各培养瓶中加入

      ③将各培养瓶置于CO2培养箱中,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④

    2.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药物X的疗效好于常规药物Y,请用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3. (3) ①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上的细胞数。

      ②进一步观察显示,药物X作用后,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且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数增加,则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③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细胞状态,并通过细胞免疫中的细胞及时清除癌变的细胞。

  • 37. (2020·浙江模拟) 抗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起到治疗效果,某癌症药物公司广告宣传药物X“起效更快,效果更好”。某大学科研小组为了验证以上效果,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药物X溶液,常规药物Y溶液,癌细胞悬液,具体指标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1. (1) 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及实验处理:

      分组

      处理方式

      A

      适量癌细胞悬液+

      B

      等量癌细胞悬液+等量药物X 溶液

      C

      等量癌细胞悬液+等量药物Y 溶液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记录;

    2.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实验结果发现该公司广告并无虚假宣传,请用曲线图表示上述实验结果

      ②为了进一步研究药物X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明确药物X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具体时期,还需要检测

      ③已知在细胞周期中,从G2期进入M期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指标cyclinB含量和CDK1活性(如下图),其中CDK1在cyclinB蛋白和P蛋白结合后才具有相应活性。已知P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含量保持稳定,由图可知,CDK1的活性的变化可能在间期时相应信号刺激了与cyclinB基因结合,从而使cyclinB蛋白含量得到积累,一般在G2期达到最高,CDK1的活性也随之达到最大值。

      ④结果发现药物X导致G2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药物X抑制了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过渡。由此推断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写出2点)。

      ⑤治疗癌症的药物副作用较大,因此研究靶向性药物成为趋势,可以将药物包裹在脂类膜中,并在膜上装配上能与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将药特异性送入癌细胞,起到治疗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